春秋時期的秦國君主,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位列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了。而秦穆公能夠成就霸業,也離不開前面幾代秦君的努力開拓。這其中,就包括秦武公這個厲害的角色。

【秦武公趙說】
秦武公,名趙說,是秦穆公的伯父。
在秦武公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齊桓公繼位的那一年。是以也可以說秦武公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楚成王和秦穆公等著名君主的上一代國君。
秦武公趙說對于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秦國乃至整個華夏的曆史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響。
可是由于春秋戰國是一個大動蕩和大變革的時代,是以秦武公趙說在衆多的著名人物中,也就不那麼顯眼了。
【主少國疑】
趙說一生也算頗為坎坷,在他繼位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大的波折
趙說的父親秦憲公,繼位時隻有9歲,在位12年,終年也才21歲。這時候,太子的趙說年僅6歲,對于繼承問題根本沒有話語權。
由于趙說的母親出自魯國,而趙說的弟弟趙曼出自周王室,是以有部分大臣更支援趙曼繼位。
這時候,秦國就出現了兩個權臣,他們撇開了趙說,擁立了趙曼。
【秦出子】
這兩個權臣,分别是大庶長弗忌、和威壘三父。大庶長和威壘都是官名,大庶長相當于後世的丞相,而威壘相當于後世的大将軍。
弗忌和三父分别掌管了秦國的政務與軍務,在秦憲公死後,可以說是大權獨攬。他們廢掉了年長的趙說,擁立了年僅5歲的趙曼,史稱秦出子。
秦出子趙曼在位共6年,這期間不用說,朝政都被弗忌和三父二人把持。在趙曼11歲的時候,弗忌和三父勾結賊人殺死了趙曼,又複立趙說。
【誅殺國賊】
關于趙曼為何被殺,在史書上沒有明确記載。很有可能是趙曼長大了,或是其母親主導,趙曼開始聯絡秦國公族進行奪權。
而趙說作為被抛棄的廢太子,也就沒有機會參與其中。是以趙曼被殺後,弗忌和三父隻能擁立沒有參與奪權的趙說複位了。
有了前車之鑒,繼位後的趙說當然要防備弗忌和三父,想辦法除掉這兩個敢于弑君的權臣。
趙說準備了三年,完成對弗忌和三父的權力逆轉。秦武公三年,趙說就以暗殺秦出子趙曼為由,将弗忌和三父誅殺,并夷滅三族。
【奪取軍權】
在趙說剛繼位的時候,他就開始布局誅殺弗忌和三父了。秦人靠武力起家,趙說想要奪權,當然也要從軍隊着手。
正好當時戎狄彭戲氏作亂,趙說借此機會,親自帶領大軍出征。這也是早期秦人的傳統,畢竟秦國建國一直都在與戎狄作戰,國君都是身先士卒的。
趙說這時就展現出了他的天賦,在征讨彭戲氏的時候,他指揮若定,親臨戰場。最終取得大勝,一直追擊到華山腳下。
這次戰役也給趙說取得了極大的威望,擁有了與弗忌三父對抗的本錢。
【初定縣制】
清除了權臣弗忌和三父後,趙說把秦國軍權牢牢的握在手中,繼續征讨關中地區的戎狄,壯大秦國實力。
秦武公十年,趙說攻打邽、冀兩地的戎族。取得勝利後,按照習慣,應該把奪取的土地分封給有功之臣,這也是春秋以前一貫的做法。但是趙說開創了一個先河。
趙說開始把這兩地設立為秦國的縣,縣本意為懸,所謂懸而不封是謂縣。也就是把暫時沒有分封出去,由國君直接管轄的土地稱作縣。
趙說就是曆史上第一個設立“縣”這個行政機關的君主,嚴格意義上說,秦朝郡縣制的出現,就是從趙說這裡開始的。
【鞏固君權】
縣的設立,對于曆史的發展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為在舊的分封制體系下,臣子有封地,封臣。掌握人口物資資源,這樣其實就能夠開創出一個完全脫離君主要制的政治實體,這對君主本身的威脅不言而喻。
春秋時期,諸侯脫離周王室的控制,諸侯内部出現弑君篡權問題,都與這種分封體系分不開關系。
趙說本身就受到過弗忌和三父這樣的權臣脅迫,也深知把土地分封給大臣,會對自身造成威脅,是以設定縣制,這很可能就是趙說加強君權,削弱大臣貴族實力的手段。
從這點看,趙說設立縣制也不是為建立後世的郡縣體制,而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而采用的特殊手段,隻是這後來成為了正式的制度安排。
【開疆拓土】
趙說之是以谥号為“武”,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趙說在位的時候,秦國已經逐漸擺脫了西周末年以來,對于戎狄作戰舉步維艱的局面。趙說更是開始了大規模的主動擴張領土程序。
其實縣的設定,很可能也是秦國快速擴張的産物。在削弱大臣貴族實力的這個動機以外,也可能真的沒有适合的分封人選,因為秦國領土擴張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随着周王室東遷以後,整個關中地區,曾經的周王采邑,諸侯林立。在周幽王死後變成了戎狄樂園,破敗不堪。
整個關中就隻剩下一個秦國是在周王處備案諸侯國了,秦國經過幾代人的發展,當地的戎狄也早已不是秦人的對手。這種領土擴張的速度,在當時可能也就隻有晉楚能與之相提并論。
【開創陪葬制度】
趙說在位時,先後并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在他們的土地上設立縣制,推動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
常年征戰的趙說,也沒逃過短命的厄運。在他33歲,正當壯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共在位19年。
趙說之死,也開創了一個延續千年的制度,那就是陪葬制度。這個制度的設立,可能與秦人曾經接近戎狄的風俗有關。
趙說死後葬于平陽,陪葬者多達66人。可以說也給曆史留下了一個很不好的傳統。
【後秦武公時代】
趙說死後,留下了縣制和陪葬制度兩個遺産,影響了曆史幾千年。
由于趙說之子年紀尚幼,曾經又有主少國疑,權臣弄權的前車之鑒。于是秦國國君的位置傳給了趙說的弟弟秦德公。
秦德公死後,秦德公的三個兒子相繼成為秦國國君,分别是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穆公是秦德公的小兒子。
從秦武公到秦穆公,雖然隻有兩代人,中間卻共曆五位君主。而從秦武公開始的秦國崛起之路,也在秦穆公稱霸的時候達到了一個高峰。
【總結】
秦武公趙說,雖然在曆史中沒有留下太多的名氣。但是他卻是秦國崛起的一個比較關鍵的人物。
他為後來的秦國打下了很多不可替代的基礎,主要就有土地擴張和制度革新。在秦國乃至整個中國曆史中,秦武公趙說也能稱得上是位厲害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