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8日的晚上,濟南戰役已經打了三天,原本按照計劃要在戰前起義的國民黨第96軍軍長吳化文卻開始搖擺不定。
這讓許世友非常地生氣,他對譚震林說道:
“吳化文已經妨礙了我軍攻城的作戰行動。不打不成交。打,敲他一下子,他就老實了。”

譚震林對此也表示贊同,兩人毅然下令進攻。
吳化文生于1904年的山東掖縣李家村,字
紹周。1920年從軍,曾經在馮玉祥和韓複榘手下任職。馮玉祥保送陸軍大學,1930年,任國民黨第三路軍手槍旅旅長,兼濟南警備司令。1938年1月所在部隊被改編為獨立二十八旅,擔任旅長後被改編為新四師,任師長兼山東保安第一師師長。
抗戰初期與日軍作戰,1939年在
臨朐與敵人鏖戰多日,重創日軍,受到八路軍表揚。後來受到國民黨政策的影響,與八路軍摩擦不斷,對共産黨員和抗日家屬肆意屠殺。
1943年投靠了汪精衛,見過岡村甯次
,被委任為日僞第三方面軍總司令,開始進攻八路軍,遭到重創以後逃往安徽。
抗戰勝利之後,出任
第五路軍司令兼
津浦鐵路
南段司令,一部被解放軍擊潰以後,為了儲存實力,在1946年7月,又聯系上了周恩來,表示願意站到人民方面。1947年又追随蔣介石出任國民黨整編八十四師師長。1948年4月,他奉命率部進駐濟南,歸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指揮。同年7月,被王耀武保薦為整編九十六軍軍長,防守濟南西線。
在
濰縣攻克之初,許世友和譚震林就安排來到山東兵團報到的張恺帆布置任務說:“你來得正好,你要代我們給王耀武、吳化文各寫一封信,勸說他們起義。”
9月2日,譚震林和
王建安、張恺帆等人一起認真聽取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蔣方宇關于争取吳化文工作的彙報,針對他的出身作出了4點訓示。最後強調道:“目前,對吳化文的要求不能太高。在我們兵臨城下時,他讓出一條路,也算是立了大功嘛!”
1947年,膠東
東區黨委西海地委派遣吳化文的妻子林世英的表弟李昌言前往濟南。接到譚震林的訓示之後,李昌言想方設法地對吳化文進行規勸開導,但是一直沒有起到效果。直到大軍壓境,攻城戰役打響了以後,吳化文才有了一些行動。
16日,向西線進攻部隊發來消息稱:
“請 16 日開始向内攻破,17 日解決問題。”
17日,又提供了
了國民黨整編第 2 師師長晏子風率兩個旅又再加7個連增援的重要情報,使我軍及時消滅了敵增援部隊一部。同日,他還将起義的意圖透露給第 155 旅旅長楊友柏、161 旅旅長趙廣興,并密商起義的準備工作。
然而就在這天下午,他又接到了南京一位親屬的電報,得悉
“國防部已決定派兵援濟”的消息。
這又讓他起了小心思,勾起了對蔣介石的一絲幻想,又開始了動搖,采取了
消極拖延、靜觀發展的态度。
他的搖擺,就令許世友和譚震林非常不滿。
17日的時候,我攻城先頭部隊已經接近了吳化文前沿陣地。為了減少誤會,避免沖突,許世友和譚震林立即
電令吳部“迅速後撤集結”。
吳化文接到電報之後,含糊地回電:
“本軍一方面集結,一方面在 19 日召集官兵闡明起義宗旨,舉行起義。”
這封電報和以前答應的
“17日夜解決問題”的承諾相沖突,而且回避了許世友和譚震林讓他的部隊後撤的實質性問題。
為了督促吳化文履行諾言,17日晚許世友和譚震林訓示攻城的
宋時輪
,派遣交通員再次向吳化文傳達攻城指揮部要其部隊“迅速撤退集結”的指令。
雖然經過兩次催促,但是吳化文仍然堅持不撤出陣地,隻是答應
讓出陣地北翼由飲馬莊、匡山至飛機場的一條公路。他的真實意圖卻是占據有利地形,以便于坐井觀天,儲存實力。
吳化文的方案遭到了
李昌言等我黨内部同志的堅決反對,經過反複地鬥争,仍然沒有取得效果。18日吳化文還去參加了王耀武的會議,借機打探南京的援軍。
吳化文沒有在會議上面探聽到有用的消息,又開始了耍起了手段。一方面派人帶着地圖到指揮部交涉,另外一方面又向進攻地部隊
攻城部隊發出電報,故作誠懇地表示:
“本軍在原地集結,請轉向商埠進攻,此間已派人向貴軍就地聯絡。”
許世友和譚震林看後非常不高興,立即讓交通員回來,并且讓發電報吳化文到指定陣地集結。
但是到了晚上10點,吳化文對于這個電文仍然置之不理。
吳化文在敵我雙方交戰的關鍵時刻失信于我軍,拒不撤出陣地,已經嚴重妨礙華野的作戰,影響了戰役的程序。許世友和譚震林認為對于舊軍閥出身的吳化文來說,如果不對他施加一定的軍事壓力,是難以推動其最終走向革命道路的。
于是決定,對吳化文部實行有限度的軍事打擊。
18日晚上11點,
第 3 縱隊的第 8 師的第 23 團開始對簸箕山的吳化文所部進攻。
吳化文沒有想到解放軍會對他發起進攻,聽到消息之後,大為惱火,
怒吼道:“打!隻有打才有飯吃。”
他的部下有人建議将他們内部的地下黨員都殺了。但是地下從業人員卻對吳化文說:
“如果軍長按計劃撤退,也不會引起誤會。如果真撕破面皮,解放軍必集中火力進攻。請軍長考慮,速作計劃。”
舊軍閥出身的吳化文将部隊看做自己的私有财産,希望儲存實力,得知
簸箕山部隊被消滅之後,害怕解放軍再進攻其他的陣地,便要求解放軍停止進攻,自己去會見解放軍方面的首長。
攻城部隊首長訓示第3縱隊的
孫繼先:“迅速架通與吳化文之間的電話,轉告我們對吳化文的要求:一,不能再猶豫了,我軍即要發起總攻了;二,限吳于19 日 20 時起義,撤出陣地。”
吳化文接到電報之後不得不接受起義條件。
19日上午,吳化文派遣參謀處長
李章攜帶電台,到攻城西線集團指揮部移交防地,同時發來電報:“今晚 8 點以後,請貴軍逐次前進,接收本部防地,主力沿鐵道及任家山口向濟南前進,由辛莊及大槐樹兩路進入商埠。刻下兩路口由本部控制,以便掩護貴軍進入。本部 8 時以後,開始向張莊、孔莊兩營房集合。密碼、符号仍照原指令執行,免生誤會。”
當天晚上8點,第10和第3縱隊,順利接手了吳化文的陣地。
吳化文所部的起義,在軍事上面給予了蔣介石反動派沉重的打擊。嚴重動搖了敵人堅守濟南的信心。王耀武也企圖出逃,但是被團團圍困在濟南,出不去,不得不縮回城裡面。
吳化文的起義之後,毛澤東緻電祝賀。
吳軍長、楊旅長、趙旅長、何旅長并轉全體官兵鈞鑒:
貴軍長等率部起義,發表通電,決心參加人民解放事業,極為欣慰。中國共産黨站在人民立場上,對于任何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們,不問其過去行為如何,隻要他們能夠在人民解放戰争的緊要關頭,嶓然覺悟,脫離國民黨政府的反動上司,加入人民解放軍陣營,堅決反對美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即表示熱烈歡迎。貴軍長等此次義舉,符合人民的希望,深堪慶賀。尚望團結全軍,力求進步,改善官兵關系,軍民關系,為革命戰争在全國的勝利而奮鬥。
毛澤東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濟南解放之後,他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下轄103.104.105師,何克希
任政治委員,
楊友柏
、
趙廣興
、何志斌分任師長。35軍整編之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整訓,進入了徐州以西地區,參加了淮海戰役第三階段的戰鬥。
1949年2月與魯中南縱隊合并,依舊維持35軍番号,新整編的
103、104、105三個師中,每師三個團中有兩個團基本上是原魯中南縱隊的部隊,隻一個團是原吳化文的舊部。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發起了渡江戰役。
據
103師偵察科長
沈鴻毅
的回憶錄記載:當天晚上8時,35軍打響了"三浦"戰役,103師向江浦之敵發起進攻。21日淩晨,解放軍百萬大軍分東、西、中三路強渡長江。
130師率先打進了南京,而到了24日,104師的312團特務連則是占領了蔣介石所謂的“總統府”,105師的315團
一個營進占"總統府"後,在門樓上升起了解放軍的紅旗。
吳化文的起義部隊
竟然成為蔣介石政權在大陸的"掘墓人",
雖然大部分都是魯中南縱隊的戰士們!
之後,吳化文率領35軍繼續南下,在5月3日解放了浙江杭州,被任命為杭州警備司令。後來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轉業地方之後,擔任了浙江省人民政府
委員、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通廳廳長,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1962年病故,終年58歲。
1949年,吳化文在上海養病期間,山東群衆到上海請願,要求殺了吳化文以懲罰他過去殘害山東人民的罪行,被陳毅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