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午11時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平靜。“隔離點通知一名孕婦出現流血和下腹痛,估計早産不可避免,需要産科團隊!”來自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的一通緊急電話讓人繃緊了神經。
通過電話溝通得知,産婦是一名27歲青年女性,第一次懷孕,被判定為次密後1月9日開始在闵行某隔離點接受醫學觀察,已經懷孕28周餘。

圖說:從隔離點轉運至産房 受訪者供圖(下同)
獲知消息的五院醫務科科長施勁東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同時啟動預案, 組建醫務科、院感科、産科、兒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團隊準備接診,闵行區醫政科、急救中心緊急調配負壓救護車進行轉運。
小小的生命即将面臨生死考驗,一場争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戰鬥打響了。得益于完善的制度和平時無數次演練積累的豐富經驗,醫護人員早已對接診、轉運和處置流程了然于胸。産婦送到醫院時,産科醫生戴潔敏、超聲醫學科醫生程洋洋、産科護士長沈奕、護士黃萍、隔離病房醫生宋曉蕾和護士陳秋陽以及院感科感控監督員宋偉潔迅速到位,穿戴好隔離防護裝備,全副武裝,嚴陣以待,做好了接産和新生兒搶救的充分準備。與此同時,在急救中心負壓救護車的配合下,将産婦第一時間從隔離發熱門診閉環轉運至隔離産房。
圖說:手術中
“現在B超檢查。”
“開4cm包囊鼓。”
“胎心位好。”
“準備接生!”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隔離産房内發生的一舉一動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由于穿着厚實的防護服和護目鏡,醫護人員的操作與平常相比倍加困難,但憑借精湛的技術和默契的配合,手術進展順利。考慮到産婦第一次生産經驗不足,醫護人員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不斷給予産婦鼓勵,并準備了巧克力和水為其補充體力。
下午5時37分,一陣響亮的啼哭聲傳來,産婦順産分娩生下一名體重2斤8兩的男寶寶。但所有人還來不及慶祝,寶寶由于胎齡小,出生時Apgar評分1分鐘僅有3分。經産科及兒科團隊進行複蘇搶救後,10分鐘達到了7分,血氧飽和度到達了100%,大家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兒科醫院新生兒轉運團隊和闵行急救中心救護車迅速到達五院,将瘦弱的寶寶轉運至兒科醫院繼續治療,孕婦則送至五院隔離病房進行産後康複護理。
據婦産科主任張麗文介紹,針對隔離期間可能發生孕産婦臨産的情況,産科做了充分的準備,制定了相應的預案,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下快速反應團隊。
圖說:将寶寶轉運至兒科醫院
據悉,作為闵行區新冠肺炎疫情定點醫院,五院隔離病房自2020疫情暴發之初開設以來,已有61批次醫護人員先後進駐,默默守護着一方百姓的平安。除了新冠疑似病例,隔離病房還收治并成功搶救了許多隔離期間危重患者。前不久,隔離病房一名年僅19歲的患者腦惡性良性腫瘤突發顱内高壓,醫院連夜啟動預案緊急手術,最終使患者轉危為安。隔離點一位年輕姑娘股動脈穿刺傷伴失血性休克,隔離點、120和五院通力合作,迅速轉運緊急手術,挽救了年輕的生命。還有一位台灣返滬的老先生,隔離觀察期間出現昏迷,診斷為糖尿病高滲昏迷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雙側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4級,皮膚真菌感染,阿爾茨海默病……經過五院隔離病房20餘天的全力搶救和精心照護,最終痊愈出院。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