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國少将郭林祥,可能許多朋友都不是很熟悉,他是江西永豐人,出生于1914年,小時候由于家裡窮,吃了不少苦,隻讀了幾年私塾就被迫辍學了。1930年,16歲的郭林祥加入了紅軍隊伍,之後他跟着部隊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1955年大授銜時被授予少将軍銜。

郭林祥将軍和夫人
郭林祥将軍戎馬一生,最為出彩的戰鬥有三次,分别是黃崖洞保衛戰、中原突圍和黑水剿匪。我們先說黃崖洞保衛戰。1941年11月初,日軍對八路軍太行山抗日根據進行報複性“掃蕩”,葛目直幸聯隊誤打誤撞來到了黃崖洞兵工廠。該兵工廠是八路軍總部在華北敵後建立的最大的武器彈藥生産基地,每個月能生産400多支步槍和大量子彈,被朱老總譽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
當時負責保衛黃崖洞的是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郭林祥是該團的政委,雖然号稱一個團,但總兵力還不足一千人,其中第三營還是個新兵營,僅有兩個連,而敵人卻有三四千人。敵衆我寡,火力也不如對手,這個仗該怎麼打呢?郭林祥決定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為兵工廠的裝置轉移争取時間。
黃崖洞兵工廠四面險峰環抱,東、西、北三面都是絕壁,唯一的入口是南面絕壁中裂開的一道裂縫,俗稱“翁圪廊”,寬度僅有5米左右。11月10日拂曉,日軍集中山炮、野炮和迫擊炮對我特務團陣地展開了猛轟。為避免敵人炮火帶來的殺傷,郭林祥在前沿陣地上隻擺了一個排的兵力。炮擊過後,敵人步兵開始沖鋒,八路軍居高臨下對敵人射擊,接連打退了敵人十餘次沖鋒。
日軍聯隊長葛目直幸見強攻不成,就在當天夜晚派了兩個中隊的兵力進行偷襲。郭林祥對此早有準備,當日軍進入狹隘的甕圪廊谷後,隐蔽在斷崖上的八路軍将士甩出了百餘枚手榴彈,日軍一片鬼哭狼嚎,死傷慘重。之後的6天裡,日軍又發起了數十次強攻,并動用了毒氣彈和燃燒彈,終于在17日上午攻占了我特務團的前沿陣地。
此時兵工廠内的機器裝置已經轉移完畢,為了避免和敵人硬拼,郭林祥率領部隊主動轉移,後撤休整。黃崖洞保衛戰共曆時7天,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在郭林祥的指揮下,頂住了3000多名日軍百餘次沖鋒,斃傷敵軍一千多人,自身傷亡160餘人。敵我傷亡比七比一,這在抗日戰争中是十分罕見的,郭林祥是以受到了八路軍總部的通報表揚。
抗戰勝利後,郭林祥出任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副旅長,和旅長皮定均一起參加了中原突圍。之後郭林祥進入華野任職,率部先後參加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等戰役戰鬥。1952年6月,時任西南公安部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郭林祥奉命率領11個團的兵力挺進四川黑水剿匪。經過三個月的戰鬥,消滅以蔣軍104師師長傅秉勳為首的匪特數萬人,徹底肅清了該地的匪患。
新中國成立後,郭林祥多次出任要職,雖然隻是少将軍銜,但他卻先後擔任過成都軍區、新疆軍區和南京軍區的政委。當時這三大軍區的司令員分别是賀炳炎上将、楊勇上将和許世友上将。此外,郭林祥還在1973年擔任過解放軍總後勤部的政委,當時總後的部長是張宗遜上将。開國少将中,像郭林祥這樣當過三個大軍區政委的人鳳毛麟角,足見他的能力之強,1988年郭林祥被授予上将軍銜,2010年将軍病逝,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