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掘古墓,是為了了解曆史,還原曆史的重要手段,是解讀曆史文本的重要輔助材料。不過,對于古墓主人的認定始終是考古界和曆史界的一大難題。2006年在北京一工地施工現場,意外地發現一古墓,考古人員迅速對其進行發掘,然而墓中并沒有貴重的随葬物品,這讓考古人員陷入了困境,出土的屍體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征,隻能判斷是男性和大概時間。
唯一讓考古人員欣慰的是屍體儲存完好,皮膚還富有彈性,呈古銅色,腳上的鞋還在,頭發指甲也未腐爛。棺椁旁零星散落着一些順治和康熙年間通行的銅錢,棺蓋上清晰地刻有:“皇清诰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這句話就是說屍體可能是一位清朝的普通官員。
經過專家們的調查,屍體就是清順治、康熙年間被授予正四品中憲大夫的黃拙吾而已,并無多大的考古價值。可是,就在考古隊不抱太大希望的時候,卻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讓人驚喜若狂。
考古人員在處理屍體時,貼着屍體一層是一品官服,驚奇地發現裡面竟然穿了件龍袍!要知道在古代别說是穿龍袍了,即使是做一件龍袍也是謀逆,是要株連九族的,況且墓主人又是在朝為官,對于這點常識肯定知道的。怎麼解釋這件離奇的龍袍呢?那就是墓主有資格穿龍袍,大就都知道清朝入關後隻有10位皇帝有資格。考古專家都知道皇帝都是葬在皇陵的,而這位墓主應該是多爾衮。
多爾衮是清朝入關平定中原的核心功臣,可以說大清能夠入主中原全靠多爾衮運籌帷幄。順治小皇帝即位後,多爾衮被尊為“皇叔父攝政王”,權勢蓋天,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王公貴族都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衮。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就連服飾也是明黃色,在古代明黃色隻有皇帝一人可用,不僅如此就連衣服上還配有龍的象征,簡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1650年,多爾衮在古北口打獵時,墜馬跌傷,傷情惡化緻死。順治帝下诏追多爾衮為成宗義皇帝,廟号成宗,喪禮依帝禮。後來因多年的積怨和孝莊太後的忍辱,順治帝在其死後兩個月就下令廢掉封典,毀墓鞭屍。考古學家認為,多爾衮很有可能是被後人輾轉将其遺體移位,更改姓名,埋葬他處,防止曾經受過其迫害的人掘墓洩憤。而且根據清朝史料,也并無中憲大夫黃拙吾的任何記載,可能隻是化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