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1945年9月中旬,我晉冀魯豫部隊在劉、鄧指揮員率領下,打響了上黨戰役,向蔣軍閻錫山部發動了進攻。

這次戰役的關鍵就在于奪取長治城,劉司令員決定使用“圍城打援”戰術,通過在長治城的東、南、西三面同時攻城,放開北面的口子,引誘敵軍增援,在野戰中殲滅敵人。

到9月24日,劉鄧大軍已攻占城關據點多處,預定于當晚開始攻城。

正在這個時候,閻錫山派援兵來了,他從太原出動了三個師7000人,已到達子洪鎮以南,看來了是來增援長治的。

9月28日得到這個消息時,劉司令員緊鎖的雙眉一下子就舒展開了,高興地說:“好,敵人終于送上門來了!”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不過,究竟是繼續攻城呢,還是先打援呢?

劉司令員走到懸挂着的大幅作戰地圖面前,仔細估量,然後踱來踱去,反複思量。

最終他當機立斷,決定采取“假攻城真打援、先打援後攻城”的辦法。

敵方援軍的行進出奇地緩慢,每天不過二三十裡(後來才知道他們的士兵帶了太多彈藥,影響了行軍速度)。

劉司令員指令陳再道指揮冀南縱隊和一部分其他軍隊繼續攻城,但不是真攻而是佯攻,不過要做成真攻的樣子,還要擴大攻城的聲勢,以加急長治守敵呼救之聲,促援敵快快前來。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打援的部隊分為左右兩翼:右翼隊由李達和陳錫聯指揮,以太行縱隊為主;左翼隊由陳赓指揮,以太嶽縱隊為主。

此外,劉鄧又派一個獨立支隊到北面,由北面追擊南援之敵。

這又是一個鉗形攻勢,又是一個口袋陣,擺在白晉線兩側。

打援的指令剛剛下達,第二天就發現援軍不是3個師而是5個師,不是7000人而是12000人。

劉司令員高興地說:“很好嘛,原計劃我軍以攻城為主,閻錫山不會派這麼援軍來,沒想到卻讓我們釣了一條大魚!”

雖然敵人援軍數量超出預期,但劉司令員不為所動,仍以10000人打長治,20000人打援,陣勢不變。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9月30日,敵情又發生了變化,援敵突然離開白晉線,沿着公路前進。

敵變我變,原來的陣勢是根據當時的敵情布置的。現在敵不就我勢,我就去就敵勢。

劉司令員順勢轉移兵力于虒亭、屯留公路兩側,陳錫聯為右翼、陳赓為左翼,依然是鉗形攻勢。

同時,改右翼隊的十七師與獨立支隊尾敵援軍跟進,還是一個口袋陣。

10月2日,打援主力遭遇閻軍于預期地區,當即從正面誘敵繼續前進,并斷敵退路,将敵援軍合圍于老爺嶺、磨盤(垴)榆林一帶。

閻軍發現被圍,立即利用山地構築工事,進行防禦。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那裡是三座鼎足對峙的山峰,地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沖,據守這個地方,易守難攻。閻軍火力很強,劉鄧部隊彈藥十分缺乏。

一天夜裡,劉司令員由李達和陳錫聯陪同,到前沿部隊視察。他聽到前線槍聲特别稀疏,他雖然明知彈藥少,還是愣了一下。他問為什麼槍聲這麼少?

陳錫聯答道:“現在每個老兵隻有5發子彈,我們正在想辦法抓俘虜。抓到一個閻錫山的兵可以得到200多發子彈。他們每個兵都攜帶有300發子彈,100發自己用,200發是送到長治去的。”

劉司令員聽了高興起來,說:“消滅這股敵軍,油水不小哩!”

激戰幾天以後,情況又讓劉司令員大吃一驚,原來援軍不是最初得知的7000人,也不是繼續偵知的12000人,而是20000人。不是5個師而是8個師,還有2個炮兵團。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這股援軍的總指揮是敵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副總指揮是胡三餘,兼炮兵司令。

雙方兵力都是20000人,旗鼓相當。但是劉司令員必須速戰速決。他迫不得已打這一仗,必須趕快回去守大門,不能誤了大事!

又到了一個敢于決斷的關頭,劉司令員當機立斷,改變部署,從長治圍城部隊10000人中,調陳再道冀南縱隊6000人火速趕來,投入打援戰鬥,留下地方部隊繼續圍攻長治城。

劉司令員指令陳再道白天開進,“示形于敵”,使敵人聞風喪膽,加劇軍心動搖。

為了不讓被圍的敵人作困獸之鬥,又采取“圍三網一”的辦法,在北面敞開一個口子,給敵人虛留一條生路,以便在運動中予以分割包圍殲滅。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同時指令部隊猛攻陣地兩翼的磨盤(垴)、老爺嶺,壓迫敵人脫離陣地北逃。

陳赓縱隊的一支部隊迂回攀登,占領老爺嶺山北的水源。

閻軍本已饑餓、疲勞不堪,這時又陷于幹渴的困境,自然軍心大亂。

在劉司令員急切的等待中,陳再道冀南縱隊來到了,他們從左右兩翼隊的中間貫串到底,與左翼的追擊部隊會合于榆林以北的趙村。

10月5日,各路打援部隊猛烈穿插追擊,敵人潰不成軍,紛紛繳械投降。

到10月6日,閻錫山手下這20000援軍,除了大約2000人逃入沁州城以外,全部被殲。

名帥巧妙演繹一種戰術,引誘敵軍增援,一舉殲敵三萬五千人

援軍總指揮彭毓斌在突圍中被擊斃,副總指揮兼炮兵司令胡三餘等10多名進階軍官當了俘虜。

劉鄧大軍原計劃是圍攻長治城,沒想到卻意外地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劉司令員對“圍城打援”這一戰術的巧妙演繹,原理正是古代兵法中所說的:“攻其所必救,消滅其救者”。

閻錫山援軍被全殲兩天以後,被困長治的閻軍總指揮史澤波從向西突圍。

劉司令員早已料到這一步,指令圍城部隊跟蹤追擊,又指令已騰出手來的太嶽縱隊直出沁水兜擊。

10月12日史澤波就擒,上黨戰役結束,共殲滅閻軍11個師和1個挺進縱隊,共計35000多人。劉鄧部隊傷亡約4000人。

至此,劉司令員這位開國名帥巧妙演繹“圍城打援”這一戰術,以31500人殲敵35000人,打了一個在戰場上以少勝多的大殲滅戰,成為名垂軍史的又一經典戰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