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1945年9月中旬,我晋冀鲁豫部队在刘、邓指挥员率领下,打响了上党战役,向蒋军阎锡山部发动了进攻。

这次战役的关键就在于夺取长治城,刘司令员决定使用“围城打援”战术,通过在长治城的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城,放开北面的口子,引诱敌军增援,在野战中歼灭敌人。

到9月24日,刘邓大军已攻占城关据点多处,预定于当晚开始攻城。

正在这个时候,阎锡山派援兵来了,他从太原出动了三个师7000人,已到达子洪镇以南,看来了是来增援长治的。

9月28日得到这个消息时,刘司令员紧锁的双眉一下子就舒展开了,高兴地说:“好,敌人终于送上门来了!”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不过,究竟是继续攻城呢,还是先打援呢?

刘司令员走到悬挂着的大幅作战地图面前,仔细估量,然后踱来踱去,反复思量。

最终他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假攻城真打援、先打援后攻城”的办法。

敌方援军的行进出奇地缓慢,每天不过二三十里(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士兵带了太多弹药,影响了行军速度)。

刘司令员命令陈再道指挥冀南纵队和一部分其他军队继续攻城,但不是真攻而是佯攻,不过要做成真攻的样子,还要扩大攻城的声势,以加急长治守敌呼救之声,促援敌快快前来。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打援的部队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队由李达和陈锡联指挥,以太行纵队为主;左翼队由陈赓指挥,以太岳纵队为主。

此外,刘邓又派一个独立支队到北面,由北面追击南援之敌。

这又是一个钳形攻势,又是一个口袋阵,摆在白晋线两侧。

打援的命令刚刚下达,第二天就发现援军不是3个师而是5个师,不是7000人而是12000人。

刘司令员高兴地说:“很好嘛,原计划我军以攻城为主,阎锡山不会派这么援军来,没想到却让我们钓了一条大鱼!”

虽然敌人援军数量超出预期,但刘司令员不为所动,仍以10000人打长治,20000人打援,阵势不变。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9月30日,敌情又发生了变化,援敌突然离开白晋线,沿着公路前进。

敌变我变,原来的阵势是根据当时的敌情布置的。现在敌不就我势,我就去就敌势。

刘司令员顺势转移兵力于虒亭、屯留公路两侧,陈锡联为右翼、陈赓为左翼,依然是钳形攻势。

同时,改右翼队的十七师与独立支队尾敌援军跟进,还是一个口袋阵。

10月2日,打援主力遭遇阎军于预期地区,当即从正面诱敌继续前进,并断敌退路,将敌援军合围于老爷岭、磨盘(垴)榆林一带。

阎军发现被围,立即利用山地构筑工事,进行防御。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那里是三座鼎足对峙的山峰,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冲,据守这个地方,易守难攻。阎军火力很强,刘邓部队弹药十分缺乏。

一天夜里,刘司令员由李达和陈锡联陪同,到前沿部队视察。他听到前线枪声特别稀疏,他虽然明知弹药少,还是愣了一下。他问为什么枪声这么少?

陈锡联答道:“现在每个老兵只有5发子弹,我们正在想办法抓俘虏。抓到一个阎锡山的兵可以得到200多发子弹。他们每个兵都携带有300发子弹,100发自己用,200发是送到长治去的。”

刘司令员听了高兴起来,说:“消灭这股敌军,油水不小哩!”

激战几天以后,情况又让刘司令员大吃一惊,原来援军不是最初得知的7000人,也不是继续侦知的12000人,而是20000人。不是5个师而是8个师,还有2个炮兵团。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这股援军的总指挥是敌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副总指挥是胡三余,兼炮兵司令。

双方兵力都是20000人,旗鼓相当。但是刘司令员必须速战速决。他迫不得已打这一仗,必须赶快回去守大门,不能误了大事!

又到了一个敢于决断的关头,刘司令员当机立断,改变部署,从长治围城部队10000人中,调陈再道冀南纵队6000人火速赶来,投入打援战斗,留下地方部队继续围攻长治城。

刘司令员命令陈再道白天开进,“示形于敌”,使敌人闻风丧胆,加剧军心动摇。

为了不让被围的敌人作困兽之斗,又采取“围三网一”的办法,在北面敞开一个口子,给敌人虚留一条生路,以便在运动中予以分割包围歼灭。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同时命令部队猛攻阵地两翼的磨盘(垴)、老爷岭,压迫敌人脱离阵地北逃。

陈赓纵队的一支部队迂回攀登,占领老爷岭山北的水源。

阎军本已饥饿、疲劳不堪,这时又陷于干渴的困境,自然军心大乱。

在刘司令员急切的等待中,陈再道冀南纵队来到了,他们从左右两翼队的中间贯串到底,与左翼的追击部队会合于榆林以北的赵村。

10月5日,各路打援部队猛烈穿插追击,敌人溃不成军,纷纷缴械投降。

到10月6日,阎锡山手下这20000援军,除了大约2000人逃入沁州城以外,全部被歼。

名帅巧妙演绎一种战术,引诱敌军增援,一举歼敌三万五千人

援军总指挥彭毓斌在突围中被击毙,副总指挥兼炮兵司令胡三余等10多名高级军官当了俘虏。

刘邓大军原计划是围攻长治城,没想到却意外地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刘司令员对“围城打援”这一战术的巧妙演绎,原理正是古代兵法中所说的:“攻其所必救,消灭其救者”。

阎锡山援军被全歼两天以后,被困长治的阎军总指挥史泽波从向西突围。

刘司令员早已料到这一步,命令围城部队跟踪追击,又命令已腾出手来的太岳纵队直出沁水兜击。

10月12日史泽波就擒,上党战役结束,共歼灭阎军11个师和1个挺进纵队,共计35000多人。刘邓部队伤亡约4000人。

至此,刘司令员这位开国名帅巧妙演绎“围城打援”这一战术,以31500人歼敌35000人,打了一个在战场上以少胜多的大歼灭战,成为名垂军史的又一经典战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