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到了台灣的國民黨高官們,面對着蔣介石的秋後算賬,即使是身為蔣介石手下的第一人也不能幸免于難。

胡宗南憑借着黃埔軍校的出身和浙江人的身份成為了

蔣介石手下的第一人

,是第一個當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戰區總司令,可以說是深受蔣介石的器重。他憑借着反共走入蔣介石的核心,可是卻屢屢成為共産黨的手下敗仗,最後逃亡台灣被蔣介石問責。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廖仲恺和蔣介石的器重

胡宗南是蔣介石的小老鄉,自幼勤奮好學,中學畢業之後成為一個教書先生,4年後競選校長失敗加上對父親安排自己的婚姻不滿,負氣出走到一個同學家寄住。就是在這裡他碰見了自己人生的

第一個轉折點

住在同學家的胡宗南碰見了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無所事事的胡宗南萌生了投筆從戎的念頭。1924年2月,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卻在體檢中被淘汰。胡宗南的身高不到一米六,軍校方面認為他缺乏做一個革命軍人的體魄。正在門外傷心的胡宗南碰見了廖仲恺,見他參軍心切,就寫了一張便條:國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隻要成績好,身體健康,個子矮一點是不應該不錄取的。憑借着這張紙條,胡宗南順利考入軍校。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1925年,胡宗南參加了棉湖戰役,因功升為副營長,10月在河婆戰役中因為率軍奪取了制高點,粉碎了敵人圍殲東征軍的陰謀,再次升職進入了蔣介石的眼中。憑借着

組織“孫文主義學會”反共的立場讨得蔣介石的歡喜

,對他更加器重。

1926年7月,北伐戰争中胡宗南憑借着“南昌城郊行車站”之戰,以一個團的兵力大敗了孫傳芳一個精銳師,迫使南昌開門投降,後又作為先鋒,追擊殘敵,再次俘虜敵人2萬人,1927年5月,胡宗南憑借着這些軍功成為副師長,成為黃埔學生中第一個跨入少将軍銜。

在第二次北伐中,胡宗南又憑借着在攻打津浦線的蚌埠時用鐵鍬、鎬頭刨去鐵軌,導緻敵軍鐵甲車癱瘓,繼而保證第一師占領了蚌埠,胡宗南憑此升任第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

1928年,胡宗南成為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幹将,他所屬的部隊更是受到了蔣介石的接見和訓話,宋美齡也出來與衆軍官一一握手,這種榮譽

成為國民黨軍界唯一一例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1930年5月,中原大戰,胡宗南暫代第一師師長之後沿隴海線迎擊馮玉祥的主力部隊,打出了第一師的威風,使得彪悍善戰的孫良誠都不敢與之正面接觸。

11月中原大戰結束之後,胡宗南晉升第一師中将師長,在第一師中大肆清洗,将第一師從保定軍校系變成了黃埔系,胡宗南憑第一師為基礎逐漸形成了黃埔系的“少壯派集團”。

積極反共,消極抗日

1931年,胡宗南堅定地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針,對紅軍拼命的圍剿,結果胡宗南卻是屢戰屢敗,當紅一方面軍到達川北的時候,胡宗南率部緊追不舍,企圖在松潘地區阻擊,結果被在毛澤東和周恩來上司下的紅軍耍得團團轉,胡宗南暈頭轉向,處處挨打,不僅部隊傷亡過半,就連他本人也差點被活捉,隻能躲藏在一個陰晦的小廟中,是以患上腹痛病,蔣介石得知後特派醫生前往探望,并且特批了他一個月的病假回南京治療,他确是最拼命的一個人,是以胡宗南深得蔣介石的信任。

1935年11月,胡宗南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督察委員,次年4月又被任命為第一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這些職位對于其他黃埔系的學生來說還是幾年以後的事情。此後胡宗南更加的賣力,可惜總是一敗再敗。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1937年抗戰爆發,淞滬會戰時又升為第十七軍團軍團長,12月撤退到關中,在高原上胡宗南招兵買馬,名義上扼守黃河河防,阻止河東、山西日寇,實際上則是屯兵西北執行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

特殊使命的部隊,極度寵信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一直想着反共,就是在抗日戰争時期也是不放棄任何機會的,而胡宗南的部隊就是留着做這個的,當時重慶内部人士都說:“胡宗南的軍隊是準備于抗戰以後的,是以決不用于作戰,俾能全力訓練新軍。”

是以,胡宗南的部隊基本上不參加抗戰時候的大型戰役,隻是作為敲邊鼓參加過幾次戰役,1944年9月空運增援桂林、重慶,1945年4月豫西西峽口之戰等。

是以雖然胡宗南部隊戰績不多,可是他卻倍受蔣介石青睐,更加平步青雲,1942年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此後胡宗南的勢力範圍逐漸滲入新疆、甯夏、青海。當時他指揮的部隊共計45萬人,此外軍事學校和訓練班也有5萬人左右,成為赫赫有名的“西北王”。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即便自己被稱為“西北王”這也是蔣介石的西北王,蔣介石對他極度的信任,他的任命請求,蔣介石都會同意,胡宗南更是為了把部隊打造成一隻“忠實于蔣,聽命于己”的軍隊,胡宗南采取的政策就是“黃、浙、陸、一”四個字,即:黃埔軍校或陸軍大學畢業、浙江人、第一師的老幹部,其他地方都不要。為了支援胡宗南,蔣介石還允許他在西北設立訓練班,對于他的補給也遠超其他人,武器是最新的,經濟補助是最高的。

陳誠和胡宗南都是蔣介石的心腹,陳誠更是蔣介石的幹女婿,是在台灣選擇的輔政大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些事在蔣介石的面前都不一定有胡宗南高。

1944年蔣介石重組戰區,陳誠任第一戰區司令,胡宗南任副司令,對此胡宗南非常不滿,為了不讓陳誠掌權,他正式召開秘密會議,交代一切指令需經過他的同意,更是在陳誠到任之前就請了假,更是聯合黃埔系想方設法動搖他的位置。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蔣介石為了平息黃埔系的憤怒,還把陳誠的兩個全國性職務拿掉,使得陳誠的地位受到不小的打擊。

1945年,由于胡宗南在抗戰中積極反共,10月3日被晉升上将軍銜,成為黃埔學生最早的。

1946年,胡宗南抽調主力企圖以“高度機動,急速圍殲”的政策,企圖一舉消滅人民武裝。然而中原部隊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胡宗南隻能感歎自己的失敗。但是驕傲的胡宗南怎麼會認可自己的失敗,自認為自己的部隊是王牌軍,9月胡宗南率軍出戰結果就碰到了自己黃埔軍校的同窗陳赓,結果被陳赓按在地上狂揍。

1947年,胡宗南企圖三日拿下延安,卻不知中共中央已經轉移,等待他的确是一座空城,胡宗南為此大書特書,蔣介石更是大加表揚,結果大家都知道,在西北找不到解放軍的胡宗南最後又一敗再敗,最後兩年胡宗南是在也不敢和解放軍對陣,碰着就躲。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1949年,胡宗南不顧蔣介石“死中求生”的教誨,倉皇逃離自己盤踞10多年的西安,躲入秦嶺。後又撤往成都,後在西昌堅持到了1950年。

1950年3月,解放軍兵分兩路圍困西昌,胡宗南自知不敵,帶着心腹十幾個人逃亡台灣。

第一心腹成為衆矢之的

正所謂物極必反,胡宗南在大陸有多麼風光,到了台灣就多麼的壓抑。到了台灣的胡宗南被免除了一切實際職務,過了沒幾天清閑日子的他就被彈劾,勢頭還是非常的猛,台灣和香港的報紙到處都是彈劾他的文章。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台灣當局的許多人都不肯放過胡宗南,認為他丢失了西北,又丢失西南,要追究他的責任。緊接着台北政府“監察院”李夢彪領銜,聯合46名委員提出彈劾。

碰巧此時蔣介石正在追責,當聽到自己的彈劾文之後立刻私下活動,找到李夢彪請求撤銷提案,但是李夢彪毫不買賬,更是貼出了“貴客光臨,如有為胡宗南作說客者,請緘尊口,以免鄙人開罪”。

此路不通,大家又開始以民義對抗,上書蔣介石和陳誠列舉自己的艱難和功績。雖然在大陸兩人争寵,但是陳誠卻沒有落井下石,經過和蔣介石商量以後

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胡宗南躲過了這一劫難。

1951年胡宗南被蔣介石任命組建“江浙反共救國軍”并任命他為總指揮。這一戰就是2年,胡宗南趁着大陸忙着北韓戰争的機會活躍在了浙江沿海。

等着北韓戰争結束以後胡宗南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不久就回到了台灣,還去讀了國防大學”。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胡宗南被秋後算賬,但卻成為少有得到善終之人

1955年,胡宗南又被任命為澎湖防守司令官,1959年退休之後再也沒有機會回歸軍事。

1962年2月,胡宗南病重住院,他的親朋好友,紛紛到醫院看望他,蔣介石也在第二天前來探望,這讓胡宗南非常激動,為此他的精神都好了好幾天,不過還是在14日還是病逝。

胡宗南應該就是蔣介石最忠心的部下了,他是國民黨内多個第一,可見多麼受蔣介石的器重,到了台灣以後,很多人都再也沒有機會領軍,可是胡宗南卻多次領兵在外,雖然每次都是失敗,但是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可見多重。也能看出來蔣介石用人就是任人唯親,像是孫立人這樣的厲害人物都沒有得到重用,不過這也是幸運,否則解放軍的損失會更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