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回家祭祖,帶着妻子回了老家,才發現童養媳等了他半輩子

在中國的封建時代,女子的地位普遍低下,甚至會被當成商品進行交易。在革命年代,雖然有一部分人接觸到了進步思想,但是大多數老百姓,思想仍然停留在封建時代。例如當時的童養媳,就是衆多陋習中的一個。在建國之後,有一位開國少将榮歸故裡,帶着妻子回家祭拜祖先,卻發現自己年輕時娶的童養媳,還在等着自己回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開國少将回家祭祖,帶着妻子回了老家,才發現童養媳等了他半輩子

這位開國少将的名字叫易耀彩,他出生于1917年,老家是江西泰和。雖然名字起得響亮,但是他的父母都是道地的農民,給兒子起這個名字,也是希望他長大成人之後,能有一番作為,光宗耀祖。也正是因為父母是農民,是以封建思想都比較重,在易耀彩十歲那一年,夫妻二人已經開始在為自己的兒子找兒媳了。

這種事情放在現在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在那個年代,十幾歲就結婚生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後父母帶回來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女孩兒。女孩兒的名字叫張鳳娥,人長得水靈,性格溫柔内向。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家務活兒都會做。父母對這位童養媳,也喜歡的不得了。彼時的易耀彩還沒有接觸到進步思想,對于這種多數人都見怪不怪的事情,也沒有什麼抵抗的情緒,就這樣二人理所應當地結成了夫妻。

這種安穩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各地軍閥混戰,讓本就清貧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當時的江西也算得上是革命根據地,逐漸接觸到革命思想的易耀彩,打算參軍入伍,施展抱負。起初他的父母并不同意,但易耀彩内心堅定,父母也隻好支援他出去闖蕩一番。1931年,離開家的易耀彩正式成為了共産黨員。

開國少将回家祭祖,帶着妻子回了老家,才發現童養媳等了他半輩子

在加入到革命隊伍中後,易耀彩似乎是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歸宿,他從一名士兵做起,每次有革命活動,他都會沖在第一線。入伍後沒多久,他就從一名士兵,晉升為指導員。在部隊中立下了許多功勞的易耀彩,還在想着什麼時候把消息傳回家,讓父母也為自己的兒子高興一下。可還沒來得及告訴父母,自己就先收到了噩耗。

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不成,開始對紅軍的家人們下手,易耀彩的父母就是死于反動派之手。收到消息的他悲痛不已,但他是一個革命戰士,就算内心再悲傷,也必須要化悲憤為力量。因為他知道,隻有跟着共産黨,才能讓全國的人民群衆,不再受類似的苦。因為當時消息閉塞,易耀彩以為張鳳娥也一同遇害了。

家人慘遭反動派的迫害,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恰巧紅軍遭遇了第五次反圍剿,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再無牽挂的他,跟随大部隊一同踏上了長征的路。此後易耀彩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事業中。這讓原本就頗有才華的他,綻放出了更耀眼的光芒,在解放戰争和抗日戰争時期,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開國少将回家祭祖,帶着妻子回了老家,才發現童養媳等了他半輩子

随着易耀彩的職務越來越高,上級上司也開始關心他的終身大事。黨組織知道了他的遭遇後,給他安排了一次相親。誰曾想這一次相親,女方和易耀彩都覺得對方不合适,反倒是女方帶來的朋友,和易耀彩相談甚歡,她的名字叫範景陽。在這一次見面後,易耀彩和範景陽的心中,都已經有了對方。

後來在組織的撮合下,二人對對方有了更多的了解,最終攜手結成了夫妻。在解放戰争結束後,沒有了戰事,易耀彩也終于閑下來了。隻不過這一閑,就讓他想到了被反動派害死的家人,和那個很久都沒有回去過的故鄉。為了再回家鄉看看,祭拜一下父母,易耀彩帶着妻子,一起回到了老家。

開國少将回家祭祖,帶着妻子回了老家,才發現童養媳等了他半輩子

二人回去之後,立馬去了易耀彩曾經的家,原本他以為,常年沒人住的房屋,肯定已經破舊不堪了,誰曾想到了之後發現,這老屋裡似乎還有人居住。雖然已經破舊了,但周圍的一切都很幹淨整潔。夫妻二人推門進屋,發現屋子裡有一位婦人正在幹活兒,這位婦人不是别人,正是易耀彩當初迎娶的童養媳張鳳娥。

原來當年張鳳娥逃過一劫,并沒有被害,但她始終記得,易耀彩臨走前要自己等她,為了等到易耀彩,她幹脆又住進了老房子裡,就這麼一直等到戰争結束。二人再見時已是時過境遷,範景陽佩服她的品質,邀請她跟随二人一起回城市居住,不過被張鳳娥拒絕了。她等了易耀彩一輩子,最後能再相見,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執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