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國學大師的賢妻,丈夫病故後45天,她就追随丈夫而去

這世間有些賢妻一生就是為丈夫做貢獻,一旦丈夫病故,她們的精神就垮了,不願留在人間,隻想和丈夫一同歸去,如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妻子唐筼。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集曆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陳寅恪曾經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她是國學大師的賢妻,丈夫病故後45天,她就追随丈夫而去

民國時期的學者一般出身名門,陳寅恪也不例外,他的父親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他的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陳寅恪出身名門,而又學識淵博,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一生專注于學問,對于婚姻愛情,他根本不在意。1926年,陳寅恪留學歸來,到清華大學任教時,這時他已經36歲,不但沒有結婚,而且沒有談過戀愛。

陳寅恪的父陳三立很焦急,催促他趕快解決婚姻問題,娶個媳婦回家,可是陳寅恪還是無意于婚姻,陳三立隻能吓唬他“你再不娶妻,我就代你下聘,給你包辦婚姻了。”

那時的學者已經接受新思想,不喜歡包辦婚姻,陳寅恪也不例外,于是他請求父親寬限幾日,讓他自擇婚姻。陳寅恪的同僚就為介紹了女教師唐筼。

她是國學大師的賢妻,丈夫病故後45天,她就追随丈夫而去

婚姻是講究門當戶對的,陳寅恪的同僚為他介紹的對象很是靠譜,唐筼也是官宦人家的後代,她的祖父唐景崧是清朝同治四年進士,曾任巡撫。

在相親時,陳寅恪還是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不合腳的硬皮鞋就來了,而且姗姗來遲,讓唐筼在幽靜的公園裡等着他。唐筼遠遠望着,陳寅恪走路姿勢微跛。其實陳寅恪并非是跛子,而是鞋有問題。

1928年,陳寅恪娶唐筼為妻,此時他38歲,唐筼30歲,兩個人都是晚婚。其實唐筼是一個内向型的女人,她遇到陳寅恪之前,也沒有戀愛過。

婚後,陳寅恪和唐筼相敬如賓,感情很好,還生了幾個孩子。陳寅恪為人正派,忠誠老實,一心撲在學術上,從來沒有追求女學生,從未有外遇。

她是國學大師的賢妻,丈夫病故後45天,她就追随丈夫而去

唐筼真的是一位賢妻,陳寅恪一心沉迷于學術,所有時間用于研究學問,不理家事,唐筼就擔任家庭裡所有的事務,下廚、養花、種菜、帶孩子,協調大家庭的人際關系。

其實唐筼也是有學問的名門閨秀,不擅長家務,可是為了支援陳寅恪的事業,她改變自己,努力于家務事。

凡事不可過度,陳寅恪讀書太努力,以至于損害了身體健康,,陳寅恪眼疾日益惡化。1944年底,陳寅恪已經看不到什麼東西了,後來就雙目失明了。

從此唐筼就成了陳寅恪的眼睛,她精神照顧失明的陳寅恪,還擔負起秘書的任務,記錄陳寅恪要寫的書信、詩作等。1962年,陳寅恪在家洗漱時不幸摔倒,右腿股骨骨折,其股骨再也無法長合,從此陳寅恪隻能長年卧在床上。

她是國學大師的賢妻,丈夫病故後45天,她就追随丈夫而去

在這種情況下,唐筼還是陪伴在陳寅恪身邊,細心照顧他,沒有一點怨言,還溫柔地安慰着陳寅恪,和他同甘共苦,同舟共濟。陳寅恪得此賢妻,真是三生有幸。

唐筼并非身體強壯的女人,她有嚴重的心髒病,一直靠藥物維持,但是她一直努力照顧着陳寅恪。在失明之後,陳寅恪還在進行學術研究。他用口述的方式,在十年時間完成了85萬字的《柳如是别傳》。這都緣于賢妻唐筼的支援和幫助。

1969年,陳寅恪病故。唐筼表面情緒平靜,實則悲痛欲絕,她不像普通婦女那樣大場痛哭,隻是淡淡地說:“待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該去了。”

在陳寅恪病逝45天後,唐筼病故,和她深愛的丈夫陳寅恪在另一個世界團圓了。陳寅恪和妻子唐筼離世的時間太近,到底是唐筼悲痛過度而病故,還是她故意停了心髒病的藥,有意追随丈夫而去呢?

陳寅恪一生無意于愛情,卻得到一個溫柔賢惠又忠心耿耿的妻子唐筼。這世間有幾個女人會追随丈夫而去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