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在開城闆門店談判期間,由于美國和李承晚的破壞,談判陷入僵局,面對着敵人的一再挑釁,志願軍司令部指令60軍防禦正面敵人占領的
883.7、973、902.8 等高地發動進攻。

此戰是我軍從1952年轉入陣地防禦以來第一次突破具有現代化設防的一個團陣地,并且拔掉了敵人号稱
“
密蘇裡防線
”的重要支撐點。
所謂的“密蘇裡防線”是東起文登裡
西至北漢江一線的“凸”字形陣地,
是敵人在1951年夏季反撲的時候占領去的,後來又經過長期的經營,形成了堅固的陣地防禦體系,守在這裡的敵人是南北韓的精銳部隊第2軍團第5師、第6師。敵人又以美國總統杜魯門家鄉——密蘇裡州的州名命名,稱之為“密蘇裡防線”,又和著名的“密蘇裡号”軍艦同名,是以這裡也有着鋼鐵軍艦般堅強,如同總統家鄉一樣安全的意思。
當時雙方的前沿陣地都是在高山之上,在這期間有着深溝相隔,距離也很遠,想要一舉拿下這些高地,還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張祖諒卻大膽采用3500多人的大潛伏,出奇制勝,反而創造了中外戰争史上罕見的奇迹。
張祖諒,1911年生于河南商城石橋區大塘彎村,1930年參加赤衛軍少先隊,1931年加入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紅軍,193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曆任戰士、副班長、排長、科長、政治部幹事、政治部保衛科長、129師386旅科長、政治委員、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參謀長、副司令、60軍副軍長兼任參謀長。1952年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0軍軍長,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小心謹慎的張祖諒
60軍是從68軍的手中接過這裡的防守任務的,張祖諒一到任,立馬上前視察部隊,觀察地形,了解敵情。
張祖諒打仗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小心謹慎”,是以不論走到哪裡,總會身體力行確定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自從180師被包圍之後,張祖諒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帶領60軍打勝仗,打赢仗,以此來洗清60軍和180師身上的污點,是以作戰更加的小心謹慎。
張祖諒在作戰會議上面曾經說過:“不打則已,
打則必殲。向敵人薄弱處開刀,向突出處攻擊,發揮炮兵作用,克服單一步兵思想。殺敵1萬,自己傷亡超過3000,這都不算勝利。
”
張祖諒對戰士們所有的細節都是非常關注的,都是身體力行的安排,甚至連偵察小分隊帶不帶大衣都會和戰士們商量讨論。
“是不是把軍大衣帶上?”張祖諒擔心戰士們趴在雪裡面會被凍傷,就想讓戰士們穿上軍大衣。
然而沒有想到戰士們卻說道:“不行!帶上軍大衣,走起路來太笨,尤其戰鬥打響了以後。”
“打響了,那就把大衣扔了。”
“這樣還行!”
……
在張祖諒的小心謹慎之下,60軍接手陣地之後,打了26次小型的反擊戰,除了一次撲空之外,還有兩次沒有完全解決戰鬥之外,其餘的戰鬥都打成了殲滅戰。
兵團和志願軍司令部不斷接到60軍的捷報,還将他們的戰果通報了全軍,讓
各部學習!
此後,60軍的小型反擊戰是越打越漂亮,1953年3月29日,60軍一個排在5分鐘内殲敵1個連,殲敵200多人。志願軍司令部表揚:
“以小的代價在短時間内殲敵 200 餘人,打得甚好。”
4月,60軍的一個團又是
以敵我傷亡九比一的代價,十天殲敵 1500多名,通報全軍表揚。
被逼的冒險決策
就是這樣一個處處謹慎的将軍,卻在不久之後的大型反擊戰之中,卻采取了一個極度冒險的決策。
用張祖諒将軍自己的話說:
“這是敵人逼出來的!”
1953年4月,北韓停戰談判恢複了,但是敵人卻在拖延時間,不想很快達成協定。美國叫嚣着要取得“軍事上的勝利”,要以軍事方式解決北韓問題。
為了教訓敵人,早日實作停戰,志願軍上司決定對敵人發起夏季反擊。60軍的目标就是自己對面的“密蘇裡防線”。
拿下這對面的陣地是60軍指戰員一直以來的願望,敵人憑借着這幾個陣地,可以居高臨下,俯視60軍縱深20多千米,平時還利用地形優勢向60軍陣地放冷槍。
善于用腦的張祖諒在考慮了實際情況之後,為了進攻時候友善,張祖諒趁夜将部隊調集到了敵人陣地山腰死角處,挖掘坑道。為了挖掘坑道,每次炸石頭的時候,60軍都會放炮進攻作為掩護。很快來年高挑道地已經挖好了,可是想要進攻高地,光憑兩條坑道卻是遠遠不夠的……
經過張祖諒的再三觀察和思考,為了将部隊大量安排到了敵人的近前,使得攻占了陣地的戰士們可以守住陣地,張祖諒的心裡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潛伏……
小規模的潛伏此前有着很多次成功的案例,可是這次需要潛伏的是三五千人,這是前所未有的,自從萌生了潛伏的這個想法之後,張祖諒一直在反複思考潛伏的有利條件和困難。
5月上旬,20兵團召開作戰會議,大家在商談着打掉這幾個制高點的重要性以及困難。
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會議主要讨論的還是怎麼打下陣地。
對面敵人的陣地工事堅固,火力密集,而60軍進攻的話面對的則是山高陡坡,路程遙遠,極其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證戰鬥發起的突然性,減少傷亡,奪取勝利,成為了讨論的重點。
兵團代司令員鄭維山在會議上提出了大潛伏的設想:敵人前沿和側翼都有着大片的樹林,如果提前把部隊隐蔽在敵人前沿,在第二天再突然發起攻擊……
我方可以集中炮兵打擊敵人,以鞏固陣地。
鄭維山講完之後,會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大家都被鄭維山的建議驚到了,都陷入了思考當中。
張祖諒對于大潛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早就做過思考,對此他胸有成竹,率先打破了會場上的沉默,發表了對鄭維山的支援。
他分析了實際情況之後,說道:“如果精心組織,潛伏是可以成功的……
同時,用這麼多兵力在敵人前沿潛伏,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可以出其不意……
張祖諒的發言,有理有據、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潛伏成功的可能性,使得與會的同志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并分别提出了自己部隊願意支援這次作戰。
提出作戰計劃的鄭維山聽了張祖諒的分析之後,信心更加足了,他一拍桌子說道:“打!錯了我負責!”
張祖諒當即說道:“我倆共同負責!”
鄭維山卻擺擺手說道:“不要你負責,我是兵團司令,當然我負責!”
大潛伏方案就此定了下來。
後來鄭維山這樣評價張祖諒:張将軍這個人很不錯,有頭腦、有主見,他的發言對我們兵團上司下定這個決心起了促進作用。
方案定了下來,可是想要大部隊的潛伏卻有着很多非常現實和尖銳的問題。
最後,張祖諒等首長将如何實作這一目的交給了戰士們集思廣益。
“一定要讓全體指戰員弄清楚,為什麼要打這一仗?為什麼必須采取潛伏這種戰術手段?潛伏中究竟可能碰到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應當怎麼解決?”
他要求各級指揮員們深入前線和基層中,聽問題,解決問題……
所有可能的問題已經想到了也得到了解決,慰問品也到了,演習也進行了,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6月9日,在戰鬥發起的前一天,張祖諒在前進指揮所問每一個參戰部隊:“還有什麼問題?”
在所有問題都準備好了之後,各個潛伏部隊在各級首長殷切期盼的目光中秘密前往了各個預定地點,終于在10日淩晨4點完成了潛伏,抵達了敵人的眼皮子底下。
潛伏到了敵人的眼皮底下,可是潛伏并不是很順利的,敵人經常朝着潛伏區等地開炮,打槍,還會出來巡邏,很多戰士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受傷了……
其中有一發炮彈落在了第535團第2營第5連的潛伏區,彈片紮進了戰士張保才的雙腿,鮮血如同泉水一樣往外冒,染紅了身子下面的土地……
等濃煙散去,戰友們發現他受傷了,非常想去給他包紮,可是紀律卻不允許,他們隻能眼睜睜看着張保才拼命咬着牙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出聲,直到他永遠閉上了眼……
第542團3營8連的戰士
苟子清腹部被彈片擊穿,腸子都流了出來,硬是沒有叫一聲,自己把腸子往肚子裡塞,想用毛巾堵住可以繼續參戰,沒多久就犧牲了……
就在潛伏的這幾天,像是
張保才、苟子清這樣的戰士還有着30多名。
6月10日晚上八點,随着信号彈照亮夜空,我軍炮火開始轟炸敵人陣地,緊接着潛伏的戰士們沖上了敵人的陣地……
陣地被志願軍占領之後,敵人就像是賭徒,将自己手中全部的空中力量和火炮力量傾斜在了陣地之上,在這樣情況下,從來不向上級伸手叫苦的人也不得不向兵團司令鄭維山求援:
“鄭司令員嗎?我是張祖諒。部隊彈藥供應不上,請兵團支援一下。”
鄭維山知道,張祖諒從來不叫苦,既然他開口,那肯定是出了問題,前線戰事非常艱苦,鄭維山立馬派遣汽車運輸彈藥支援……
潛伏部隊苦戰4個晝夜,先後擊潰了敵人190多次的反撲,殲敵7812人,才鞏固了所有陣地。
志願軍如何進攻那麼迅速,當時的南北韓軍隊是怎麼也想不明白的,後來在他們70年代編寫的戰史上,
還搞不清我軍為什麼進攻得那麼神速,不明白他們的“主抵抗線”為什麼會迅速崩潰。
許世友稱贊:“張軍長有魄力,把幾千人潛伏到了敵人的鼻子底下,出其不意,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180師被圍是韋傑的責任,吳成德殺馬的那刻就知道自己走不出去
180師吳成德精神失常,卻隻記得龔村,妻子喚醒他後生死相随
志願軍司令部則發來嘉獎令:
我軍 60 軍此次反擊 883.7 高地(含 973 高地)和 902.8 高地戰鬥,是我從敵 1 個團陣地同時突擊,并占領了該團的主峰陣地,僅經 1 小時零 10 分鐘戰鬥即創殲敵 1 個團大部的範例。這說明了隻要我們戰前真正做到充分周密的準備和細緻的組織步炮協同,并把指揮的技巧與部隊的英勇頑強相結合,同時沖鋒突破敵 1 個團的防禦陣地是完全可以的。我 60 軍首創我軍防禦作戰以來一次殲敵 1 個團大部的範例,特予通報表揚。望再接再厲。繼續穩紮狠打,争取更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北韓人民
軍聯合司令部
1953 年 6 月 12 日
戰鬥結果傳到了漢城敵人司令部和闆門店之後,敵人立馬變得老實了,在停戰談判檔案協定上面的軍事分界線上将敵人凸出來志願軍控制線的部分也被切掉了。也無可奈何……
#開國将帥#
#180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