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導語:

解放戰争是近代中國

參戰人數

最多、

作戰規模

最大的戰争,也是

國共兩黨

争奪中國統治權的決定性戰争。解放戰争前期國共兩黨間的

力量差距

是較大的。根據資料統計可以知道,在解放戰争初期

國民黨

擁有軍隊400餘萬人,而共産黨擁有的

軍隊數量

則是130餘萬人,兩者間基本是3:1的關系。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但就在短短的3年時間中,中國人民解放軍

累計擴軍

數量達到了300萬以上,這樣大的擴軍規模,這樣高效的

擴軍速度。

在中外的戰争史上都是

非常少見

的。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中國到底有

多少人口

呢?大概在3.39億人口左右。

當時國共兩黨的

是多少呢?國民黨在470萬左右,共産黨在130萬左右。也就是說兩黨的

在600萬上下,這樣大的

已經是全國人口的1.7%左右了。而當時國民黨的軍隊數量更是占據着

壓倒性的優勢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據資料記載,當時的國民黨有

正規主戰部隊

86個師,大約在200萬人左右。在各個城市中還有駐防部隊和二線部隊約為80萬人,同時國民黨在

美國政府

的支援下還擁有特種部隊、海軍、空軍等

兵種總體

在55萬人左右。

除了壓倒性的

軍隊人數優勢

外,國民黨方面還擁有

空軍、海軍、陸軍機械化

部隊等先進的裝備及技術優勢。這一系列的優勢在戰争中都将會轉化為

巨大

的戰争能力。

而當時的中國人民

解放軍

,在抗日戰争結束後剛剛

完成改編

。據資料統計,當時的解放軍總兵力在130萬上下。其中四大野戰軍主力軍隊大約在60萬上下,分屬四大野戰軍的地方部隊及民兵武裝人數大約在7

0萬上下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當時解放軍的130萬人中,

真正的作戰部隊

也就在60-70萬人左右,其他的部隊更多的是缺少作戰經驗的地方民兵而已。這樣的軍隊人數自然是

遠遠落後

于國民黨部隊。

再從解放軍的

武器裝備

上來看,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日戰争結束後

受限

于國際公約及當時國共合作的現實,在對日僞方面的武器及

裝備接收

上遠遠少于國民黨方面。是以當時解放軍的武器裝備

仍然停留

在抗日戰争過程中的繳獲,大量以落後的輕型武器為主。嚴重缺少火炮、坦克、裝甲車等裝備,更别說

空軍

和海軍了。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但就是在這樣的

軍事劣勢

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仍在3年内完成了300萬的擴軍,依托落後的武器裝備将蔣介石集團全面擊潰,最終實作了

全中國的解放

。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樣大規模的

擴軍

我軍又是如何做到的呢?要知道當時中國的

人口水準

與軍隊數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已經

相對較高

了,達到了近2%的水準。在這樣的

參軍比例

下,再加上8年

抗日戰争

中大量犧牲的成年男性。按照

正常的邏輯

來判斷,3年300萬的擴軍确實是很難實作的,那麼我軍又是如何實作的呢?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其實在

解放戰争

期間,我軍在擴軍上采取了3步走的

政策

。而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針對中國廣大農民進行征兵,而是更多通過對國民黨部隊的

俘虜

進行轉化來完成的。

而之是以不大量的征召新兵,一是因為

過度征兵

會嚴重影響國家的基本生産能力,導緻軍糧及物資

産生匮乏

。另外當時的戰鬥緊張,部隊難以拿出時間來訓練新兵,這也是關鍵原因之一。

在1949年

的後期,當時作為第一野戰軍總司令的

彭德懷

就曾經向中央軍委發過一份關于第一野戰軍軍隊

建設情況

的電報,對擴軍工作做了詳細的彙報。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在電報中彭德懷

明确指出

:目前西北地區的

實際戰鬥

情況及人口情況不适宜進行大規模的

新兵征兵工作

,應着重針對國民黨軍的

俘虜進行轉化

,目前第一野戰軍的新兵擴軍中,有70%以上的新兵軍是從

國民黨部隊

的俘虜中産生。

事實上,第一野戰軍中不僅僅隻是基層士兵,甚至軍中50%以上的基層

軍事幹部

也都是從國民黨的俘虜中補充的。在針對

國民黨軍俘虜

的教育工作上,第一野戰軍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二野也曾經向中央軍委

做過彙報,

稱淮海戰役後第二野戰軍中在新兵補充上,有80%以上的

新兵均為國民黨方面的俘虜

,這樣的補充效率不可謂不高。

擴軍政策:為什麼解放軍更願意要被俘的國軍士兵,而不是翻身農民

總結:

可以說我軍在

解放戰争時期

的征兵政策是

非常聰明

的,這種新穎的擴軍形式不但保證了新兵的快速補充、快速形成

戰鬥力

,而且還在政治上起到了

積極的作用

最關鍵的是,我軍的擴軍政策對國民黨軍隊的

打擊效果

是非常明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般來說俘虜被

釋放後

會有30%-50%左右

二次入伍

。如果不對這些俘虜進行轉化和招募,那麼這些俘虜将會回到

的部隊中。

這就意味着我軍對國民黨軍隊的

打擊實際上

減少了50%的效果,而通過對俘虜的征召,使那部分

的老兵加入了共産黨軍隊,就從根本上加速了對

國民黨軍隊

的削弱和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