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衆所周知,戰争總是充滿變數的,在我軍曆史上,就出現過不少開局不利、情況非常危急的戰鬥。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揮員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就對最終的結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抗日戰争時期的“胡家台戰鬥”,這是一個頗具典型性的戰例。

1943年嚴冬,新四軍第五師集中了第十三旅、第十五旅數個團的兵力,以狂風怒浪之勢,席卷了盤踞在湖北沔陽境内的僞“定國軍”劉國鈞、汪步青部。

經過侏儒山、仙桃鎮連續幾戰,敵人潰不成軍,新四軍抓到了不少俘虜,繳獲了許多槍支彈藥。

日軍為了報複新四軍,調集重兵分成多路進行瘋狂反撲。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新四軍赢得了圍殲“定國軍”的全勝後,已經巧妙地北渡襄河,轉移了陣地,旨在尋找日軍的弱點再戰。

這天傍晚,十三旅的部隊剛剛轉移到一個名叫胡家台的小鎮,忽然得到情報:“日軍到了胡家台。”

十三旅旅長周志堅、政委方正平、副旅長黃霖決定乘勝打擊日軍。

經偵察得知,鎮子南邊有東西兩條寬闊的大沙堤,沙堤中間有條數公尺寬的河,東堤上散落着兒間房子,那就是胡家台子,兩堤之間隔河相呼,還能清楚地傳話。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旅長周志堅(湖北大悟人,1955年成為開國中将)決定親自率領三十八團一連和三十八團的重機槍連沿西堤插下去,東堤上哪一段有日軍,機槍就架在西堤哪一段掃射,一連就繞到敵人屁股後去渡河包抄。

副旅長黃霖(湖南浏陽人,1955年成為開國少将)帶三十七團五連和三十八團九連,從東堤上迎着日軍撲上去,哪裡碰上日軍就在哪裡打。

部隊在黑夜裡摸索前進。

如果全旅指戰員按照周志堅、黃霖将戰前制定的計劃落實到位、穩步推進,那麼要打好這一仗把握是很大的。然而,一名營級幹部的輕舉妄動卻打亂了整個計劃,險些讓整個部隊都遭受重大損失。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當我軍接近敵人後,走在黃霖身邊的三十八團三營營長李崗突然發現東堤前面有火光,仔細辨認後,看出是一座黑黝黝的大祠堂,祠堂大門口架着兩挺閃閃發亮的重機槍。

李崗一見重機槍就心癢得要命,當即一個箭步跳上去奪槍。日軍發現了,立即驚叫起來,不斷開槍、扔榴彈,企圖阻止新四軍前進。

也就是說,李崗的輕舉妄動使得這次襲擊的突然性、隐蔽性大打折扣,反而讓我軍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

李崗索性蠻幹起來,帶着九連勇猛地沖進了大祠堂。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祠堂内開始了一場激戰,呐喊聲、手榴彈爆炸聲、刺刀碰擊聲響成一片,柱子、神龛、香案被炸得亂飛,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

更麻煩的是,周圍的日軍都被驚動了,立即圍攏過來,發起了瘋狂的反撲。

戰局突變,形勢萬分危急,周志堅得知情由後非常痛心:李崗啊李崗,對付日軍可不能這樣蠻幹哪!

他斷然下令:“部隊暫時退出祠堂,重新部署戰鬥!”

好在通過這一場混戰,我軍摸清了一個基本情況,那就是祠堂裡住着日軍一個大隊部,有足夠的部隊保護着,還有一個大隊長在裡頭。

黃霖讓李崗帶部隊去找梯子,準備組織部隊爬房頂、掀瓦片、開天窗,來個上下火力夾攻。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但是梯子始終找不到,倒是跟附近的日軍激戰了一場。

“沒有梯子,那就用長木杆綁獨木梯吧!”周志堅又指令已經渡過河來的一連擔任用獨木梯爬屋頂的任務。

沒多久,三十八團一連就順利地沿着木杆全部上了祠堂頂。戰士們掄起鋤頭把瓦片搗開,再把瓦片下的橫木梁砸斷,掏出了幾個大天窗,然後把機槍對着祠堂内猛掃,手榴彈也一顆顆甩進了祠堂。

敵軍混亂了,大隊長也被打死了,一個個野蠻地剝光衣服,哇哇咆哮着,向祠堂大門外沖,但都被周志堅指揮的重機槍打了回去。

周志堅心想:光是這樣打,還不能最後消滅敵軍。好吧,那就用火攻!

部署好的戰鬥突然出現變數,開國中将斷然下令:馬上撤回來

戰士們抱來了幾大捆稻草,在屋頂上點燃起來,一團團燃燒着的火把立即落進了祠堂的大廳,刹那間大火沖天、煙霧彌漫,幹燥的木頭、屋柱、神龛、香案燒得嘩嘩啪啪的地爆響着,火光映紅了半個天空。

敵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便在這座火籠内漸漸被燒成一堆堆灰燼,這座破爛的祠堂終于成了埋葬這批日寇的墳墓。據戰後清點,這一仗共消滅日僞軍200多名,是新四軍第十三旅在沔陽境内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

這一仗史稱 “胡家台戰鬥”,雖然戰鬥規模并大,但它在新四軍曆史上卻有着非常獨特的意義,因為這一次勝利使得廣大軍民抗日的信心大受鼓舞,對于掃除沔陽境内之敵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