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期間,東北野戰軍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天涯海角,三大戰役打了兩個,累計殲敵188萬,其中不少是老蔣的嫡系部隊。但世上沒有常勝将軍,解放戰争中東野也曾打過多次敗仗,比如四平戰役和青樹坪戰役。其實在這兩次戰役之前,東野還吃過一次敗仗,這就是沙嶺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東野集中了7個團的兵力不僅沒能打動敵人一個團,傷亡還是敵人的三倍多,戰後負責指揮的四縱司令吳克華還被調離。

1946年2月11日,新6軍22師66團(欠1個營)及師教導營2000餘人進駐盤山縣東南的沙嶺地區。南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肖華得到消息後,決定集中兵力将這股突出的孤軍消滅。新6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裝備,抗日戰争期間在印緬戰場上一舉揚名。22師是該軍的主力,号稱“虎師”,有“國内無敵”之稱。
面對強敵,肖華不敢大意,将軍區所轄的三縱和四縱全部派上了戰場,四縱主攻,三縱負責打援。2月16日黃昏,随着吳克華一聲令下,四縱以七個團的兵力向敵人發起了攻擊。敵軍在團長羅英和副團長劉梓臯的指揮下死命頑抗,戰鬥進行得格外艱難。為了掩護步兵沖鋒,四縱的炮團先後共發射了2000餘發炮彈。但由于射擊精度差,效果十分不理想,一些炮彈甚至落在了我們自己的陣地上。
主攻沙嶺村西南的28團團長胡潤生氣急了,抓起電話對炮團大吼:“你們的炮彈都打到我的指揮所來了!簡直就是幫倒忙,不要再打了”當時四縱的炮團才剛成立沒多久,實戰經驗十分欠缺,是以在射擊時偏差較大。而國軍的炮兵都是經過抗戰洗禮的老兵,技術十分娴熟,炮彈就像長了眼睛一樣,不斷在我軍沖鋒的隊伍中爆炸,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炮團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吳克華隻得指令部隊強攻。但敵人躲在工事裡不出來,重機槍和火焰噴射器吐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火舌,我攻擊部隊被壓得擡不起頭,傷亡十分嚴重,其中28團第5營指戰員和29團第2營指戰員均全部壯烈犧牲。經過兩晝三夜的苦戰,四縱進展甚微,敵人的援兵也即将趕到,為了避免陷入更大的被動,吳克華隻得下令四縱撤退。
在沙嶺戰役中,四縱炮團共發射各種炮彈2074發,步兵共消耗各種子彈32萬多發,僅殲敵624人。而自身的傷亡卻高達2159人,是敵人的三倍多。其中負傷1677人(含團級1人,營級9人,連級56人,排級95人),陣亡332人(含營級10人,連級11人,排級13人),另有140餘人失蹤。沙嶺戰役,四縱集中了數倍于敵人的兵力,不僅沒能消滅敵人還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元氣大傷,轉移到鞍山和遼陽一帶休整。
戰後四縱司令吳克華因為身患肺炎病休,不久後調任遼東軍區參謀長,副司令胡奇才出任司令員,韓先楚則出任四縱副司令。沙嶺之戰結束後四縱提出了“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的口号,并在此後的戰鬥中越戰越勇,塔山阻擊戰更是名揚全軍。錦州戰役結束後,東野發起遼西圍殲戰,廖耀湘和指揮沙嶺之戰的前66團團長羅英及副團長劉梓臯均被我軍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