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1953年2月13日黃昏,一支與衆不同的志願軍部隊整裝向20公裡外的小金洞穿插。

臨行之前,他們每個人都向上級遞交了請戰的血書,又把姓名、編号、家庭位址都寫在衣領和褲腰裡。

這是一支肩負着特殊任務的特别部隊,被稱号“八一支隊”,是志願軍司令部從3個集團軍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偵察精英,共有370人,編為3個偵察連。

第二天拂曉,我軍将向敵人發起全面大反擊,而“八一支隊”的任務就是穿插至敵後,切斷敵人增援和撤退的路線。

370名将士鬥志昂揚,向位于敵縱深的小金洞快步前進。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沒想到他們在出發後四個小時就遇到了一場災難——由于人民軍一名作戰參謀無恥叛變,将志願軍将進行穿插作戰的情況透露給敵方,“八一支隊”遭到美、韓兩軍的阻擊。

敵人不僅出動飛機轟炸,還派出重兵沿途堵截,“八一支隊”經過兩小時的血戰,雖然得以成功突圍,卻付出傷亡三分之一的代價。

一百多名戰友出師未捷身先死,令幸存的将士們萬分悲憤,他們下定決心堅決完成任務,終于在天亮前趕到了臨津江邊,隻要過了江就是小金洞。

敵軍早已在江邊布下重兵,整個江面被十多挺重機槍嚴密封鎖。此時我軍的全面反擊已經打響,“八一支隊”必須盡快攻占小金洞。隻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他們雖然采取了分路突破的辦法,卻始終未能得手,反而又折損了半數兵力,隻剩下100多人了。

一排在排長張國芳帶領下,向臨津江大橋發起了多次突擊。在激烈的戰鬥中,張國芳的雙腿被敵人的炮彈炸斷,全排大部分戰士當場犧牲或重傷,隻剩下不到十人還能移動作戰。

戰士餘盛春見排長雙腿已斷,流着熱淚要背着他前進,張國芳說道:“你配合副排長好好戰鬥就行了,堅決打過江去!”

緊接着,他又把手表取下來交給餘盛春說:“我走不了了,你帶個信給我妻子,讓她不要挂念我……”

說完他就拿起槍,趴在地上繼續向敵人射擊。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僅僅過了幾分鐘,張國芳和幾名帶傷堅持作戰的戰士都壯烈犧牲了。極其殘酷的戰鬥和不斷擴大的傷亡,讓僅存的八名幹部戰士信心大受打擊。

戰鬥間隙中,餘盛春問副排長霍建中接下來怎麼打。

霍建中卻情緒低落地說:“你也看到現在的形勢了,傷亡太大,敵人的火力太猛,要不我們撤下去吧,至少可以把隊伍帶回去。”

血氣方剛的餘盛春萬萬想不到副排長竟在危急關頭産生了動搖,這不是犯了違抗軍令的錯誤嗎?他氣憤不已地說道:“副排長,無論如何不能撤!不能讓戰友們白白犧牲!”

“可是就咱們這幾個人了,還怎麼打……”霍建中一時語塞。

“你覺得不好指揮了,那我來代理指揮,繼續完成戰鬥任務!”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随後餘盛春把六名戰士召集起來,說道:“黨員、團員跟我沖,堅持打過江去!”

餘盛春在危急關頭振臂一呼,讓那六名戰士大受鼓舞,紛紛表示願意戰鬥到底。

餘盛春當仁不讓,要霍建中帶着2名戰士留在江邊,用機槍負責掩護,他自己則帶領4名戰士朝着大橋的敵堡匍匐前進。

他們接近地堡後,采取聲東擊西的政策,用手雷和爆破筒摧毀了地堡,随後5人閃電般地沖上了大橋。

就在這時,連部通信兵林訓強也帶着幾名戰士趕來增援,他們同心協力,共同打擊守橋之敵。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餘盛春與戰士包樹生雖然負了輕傷,但成功地殲滅了韓軍一個加強班,奪取了橋頭要塞。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當霍建中帶領2名戰士趕來後,餘盛春又帶領一排繼續向小金洞攻擊前進。

随後他們與連長一道,參加了攻占敵軍坦克團指揮部的戰鬥,共殲敵一個排。

“八一支隊”的其他人員也陸續到達小金洞,将敵人增援和南逃的路線切斷,使得志願軍總部策動的全面反擊得以成功實施。

經過一晝夜的激戰,敵軍全線潰敗。

戰鬥結束時,原來370的“八一支隊”隻剩下37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次戰鬥中挺身而出代理指揮、表現最出色的餘盛春,卻在戰後讓曾犯下錯誤、副排長霍建中去向上級彙報成績。

危急關頭這名戰士表現最出色,為何把戰功讓給犯了錯誤的上級?

也就是說,餘盛春主動把評定戰功的機會讓了出來,這使得關鍵時刻犯了錯誤的霍建中反而被評定為二等功。

不僅如此,餘盛春還把評三等功的機會讓給了入伍沒多久的戰士包樹生。

與餘盛春并肩戰鬥的幾名戰士都證明臨津江橋戰鬥是由餘盛春指揮的,不了解他為什麼拒功不要。

餘盛春直到多年後才道出他讓功的真正原因:“首先,見功就讓在我們那支部隊是光榮傳統;其次,如果把霍副排長曾主張撤退的事公開了,那他必然會受到開除黨籍和軍法追究的處分,那會影響我們全排的榮譽。”

餘盛春這個願望沒有落空,他所在的一排被志願軍部總授予“英雄偵察排”光榮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