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繼續柏林舊博物館的羅馬皇帝雕像。
圖密善半身像(Bust of Emperor Domitian),年代約在公元81-96年間,1815年由巴黎購買。
圖密善從他統治開始到結束基本都是這種雕像造型。
圖密善(Domitian,51-96),也有多米提安等譯法,提圖斯的弟弟,公元81年提圖斯死後繼位羅馬皇帝,公元96年,圖密善遇刺,元老院推舉年老無子的涅瓦爾繼位。從此羅馬帝國進入了幸福的“五賢帝”時期。

羅馬皇帝哈德良(Emperor Hadrian),年代約公元120-130年間,來自羅馬。
頭像為深綠色的玄武岩,下面的青銅戎裝像為19世紀配上的。
羅馬皇帝自哈德良開始留胡子,表示對希臘文化的崇尚和熱愛。是以哈德良之前的羅馬皇帝像都沒有胡子。
哈德良(Hadrian,76-138),五賢帝中的第三位皇帝,圖拉真的養子。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故事多多,這裡不展開了(《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14-(4)哈德良:耶路撒冷方案)。
這尊大理石像為安提諾烏斯半身像(Bust of Antinous),年代約公元130-140年間,18世紀來自羅馬。
這裡要解釋一些安提諾烏斯是誰,他不是羅馬皇帝,他隻是皇帝哈德良的男性情人,哈德良有皇後(圖拉真的侄孫女),但他對安提諾烏斯的感情遠遠超過他的皇後薩比娜,有如曆史上的亞曆山大與赫菲斯提安。
公元130年的10月24日,哈德良帶着他的小情人遊尼羅河,沒想到安提諾烏斯意外落水身亡。
悲痛萬分的哈德良下令将安提諾烏斯溺亡的地方命名為安提諾波利斯(Antinopolis,現在埃及中部尼羅河東岸的El-Shaikh Ebada),并在帝國境内大量樹立安提諾烏斯裸體雕像,這一行為甚至還引發了猶太人的一次暴動。
由于安提諾烏斯的雕像數量較多,當今世界許多博物館内都能看到他的雕像。
這尊全裸雕像也是安提諾烏斯的,年代也是在公元130-140年間,1766年由羅馬獲得。
需要解釋一下,羅馬時代的裸體雕像大多為諸神,如果是人的話,一般都是死後被封神的皇帝,像安提諾烏斯這樣的普通人被封神,也隻能是哈德良的摯愛。
這尊黑色大理石雕像依舊是安提諾烏斯的裸體像,年代與前兩尊相當,1854年由威尼斯捐贈。
皇後薩比娜(Portrait of Empress Sabina),年代約公元130-140,由土耳其小亞獲得。
維比亞.薩比娜(Vibia Sabina,83-136),哈德良的皇後,圖拉真的侄孫女。
哈德良是圖拉真的表侄,圖拉真收哈德良為養子後,将自己的侄孫女嫁給哈德良。哈德良與薩比娜也是遠親。
公元128年,薩比娜獲奧古斯塔稱号,她與哈德良沒有孩子,相比皇後,哈德良與安提諾烏斯的感情更深。
皇後大福斯蒂娜(Empress Faustina the Elder),年代140-160年間,1742年由巴黎獲得。
福斯蒂娜,哈德良的侄女,羅馬五賢帝的第四位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的皇後,他們的女兒也叫福斯蒂娜,是以曆史上稱母親為大福斯蒂娜,女兒稱小福斯蒂娜。小福斯蒂娜後來嫁給了五賢帝的最後一位,馬可.奧勒留。
大福斯蒂娜于公元140年去世,獲元老院封奧古斯塔稱号,并被神化,由于福斯蒂娜的聲望非常高,她的發型在當時很流行,是以雕像的存世量也較多。
皇後小福斯蒂娜像(Empress Faustina the Younger),年代161-170。1742年由巴黎獲得。雕像的頭部為2世紀作品,身體為18世紀制作的。
小福斯蒂娜是安敦尼.庇護與大福斯蒂娜的女兒,嫁給五賢帝的最後一位,哲學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 lius)。
小福斯蒂娜為丈夫馬可.奧勒留共生下過13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暴君康茂德(Commodus),許多電影中都有他的原型,比如《角鬥士》。
比較有意思的是,五賢帝中的後四位,都是前面皇帝的養子,唯有康茂德是前任皇帝的親兒子,結果盛世結束,戰亂開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馬可.奧勒留戎裝雕像(Cuirassed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發現于意大利蒂沃利附近。這尊雕像也是拼湊而成的,頭的年代約在150年,身體的年代大緻在公元50-80年間。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在位161-180),五賢帝中的最後一位,因著有《沉思錄》,号稱哲學家皇帝。羅馬卡皮托利歐山上的馬可奧勒留騎馬像,要不是後世基督徒把他當做君士坦丁大帝,可能也儲存不到今天。
馬可.奧勒留頭像,年代約138-144。
公元138年,安敦尼.庇護就指定養子馬可.奧勒留為繼承人。
路奇烏斯.維魯斯像,年代160-170,1742年由巴黎購得。
路奇烏斯.維魯斯(Lucius Verus,161-169在位),馬可.奧勒留的弟弟,與馬可.奧勒留為共治皇帝(羅馬帝國首創共治皇帝),兩人同被安東尼.庇護收為養子,但維魯斯的名氣略遜于哥哥,169年維魯斯病死後,馬可奧勒留則獨自做皇帝。
克裡斯皮娜像(Portrait of Crispina),年代178-180年,1742年由巴黎購得。
克裡斯皮娜(Bruttia Crispina,164-191),出身于羅馬貴族,康茂德的皇後,曾被康茂德授予奧古斯塔稱号。
188年,被康茂德以通奸罪流放卡普裡島,3年後死在那裡。
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大理石像(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年代約200-211年間。1791年由羅馬購得。
前面提到的五賢帝之後的康茂德,192年最後一日被刺身亡,所謂涅瓦爾-安敦尼王朝結束。公元193年一年之内,共有五人競争羅馬皇帝位,最後塞維魯勝出,開啟了塞維魯王朝。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146-211),出生于北非的羅馬貴族,塞維魯王朝的開創者。
羅馬廣場遺址上現存三座凱旋門之一的塞維魯凱旋門,就是為他遠征帕提亞(波斯)而建造。
塞維魯雕像前額的發式,被稱作塞拉皮斯式卷發。
塞拉皮斯(Serapis)是托勒密王朝的首位法老托勒密一世推出的一位希臘-埃及複合神。一直延續到羅馬時代,尤其是在非洲行省受到崇拜。而出身于北非的塞維魯也深受其影響。
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也曾有過“塞拉皮斯号”軍艦。
皇帝卡拉卡拉像(Emperor Caracalla),年代約212-217,1875年由羅馬購得。
卡拉卡拉(Caracalla,188-217)是塞維魯皇帝的兒子,曾與弟弟蓋塔一起共治,不過弟弟後被他殺死。
卡拉卡拉最著名的就是留給後世的那座卡拉卡拉浴場。
雕像中的卡拉卡拉,身披戎裝,展示出一個軍事領袖及強大統治者的形象。
戈爾狄安三世像(Emperor Gordian III),年代公元238-242年。1742年由巴黎購得。
戈爾狄安三世(Gordian III,225-244),3世紀羅馬軍人危機時期的皇帝之一,13歲登基,算是最年輕的羅馬皇帝,不過19歲時在遠征波斯時戰死,也有說法是被阿拉伯人菲利普篡位并謀殺,也算是位短命皇帝。
皇帝加裡恩努斯像(Emperor Gallienus),年代253-260,1742年由巴黎購得。
加裡恩努斯像(Gallienus,218-268),也是三世紀羅馬軍人危機時期的皇帝,253-260年間曾與父親瓦勒良(Valerian)成為共治皇帝,而瓦勒良則在260遠征波斯時被俘,傳說瓦勒良被波斯王沙普爾一世灌入熔化的黃金而死,當然這隻是一種傳說,但瓦勒良肯定是死在了波斯,并受盡屈辱。現在伊朗納克什-魯斯塔姆(Naqsh-e Rustam)還留有當年奧勒良被俘的浮雕石刻。
瓦勒良死後,加裡恩努斯又做了8年的皇帝,268年在米蘭被部下殺死。
一位身披托伽的羅馬雕像,不能确認是誰。
還有很多雕像,沒時間逐一确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