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較高,是幾種主要油料作物中高油量最高的作物。芝麻在作物栽培中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其生育期短,大約90-100天,早收不耽誤下茬作物的播種,而且其落花落葉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

芝麻的栽培中,要求有比較疏松的土壤,否則很難出苗,也很難獲得高産量,甚至顆粒無收。為什麼呢?
一,根系生長特性的原因
芝麻的細根很多,屬于細密狀根系,入土較淺,其根群主要分布在表土層,是淺根系作物。
芝麻根的呼吸作用以有氧呼吸為主,是以要求疏松透氣的土壤環境條件。土壤闆結和淹水時,會抑制根系的有氧呼吸,使根的吸收能力減弱,并且産生累積二氧化碳和酒精,危害根系。
是以,芝麻生育過程中,有耐旱怕澇的特性。要保證芝麻根系的良好發育,特别是花期生長吸收旺盛期,必須努力創造表層土壤疏松,肥沃,便于灌水和排水的環境條件。
芝麻栽培生産中,要及時中耕松土,改善通氣條件,必要時還要培土護根,以防倒伏。
二,芝麻種子特性的原因
芝麻的種子很小,本身含有的營養就不多,幼芽太細嫩,頂土的能力太弱,種子帶種皮出土較困難。是以,芝麻發芽出苗對整地的品質要求較高。
俗話說,小籽莊稼靠精耕,粗糙懸虛無收成。種芝麻的地塊必須精耕細耙,耕層深厚,土壤細碎,上虛下實,地面平整,墒情良好,達到疏松透氣的目的。
整地采用的措施取決于土壤質地,壤土質地疏松,保水性能好,容易達到好的整地品質,播種之後蓋好種子即可。
三,解決方法
1,精耕細作
沙土地土質疏松,宜耕性好,但保水性差,深耕會跑墒更快,是以要求随耕随播,立即蓋種收墒。
黏土地宜耕性差,不容易碎土平整,是以在耕種時,要求密犁地,重耙,并及時播種。
春芝麻地一般為冬炕地,前茬作物收獲後需及時進行秋耕或冬耕,并力求深耕,這樣可經一冬的凍融,創造适宜的土壤環境。
夏秋芝麻強調搶墒整地,因為夏季溫度高蒸發快,容易跑墒。是以必須趁土壤含水量适宜時進行耕作,把土壤水分保持起來,不宜深耕,耕深15-20厘米即可;整地要及時,一般茬子不過夜,否則有缺墒整不好地,出不好苗的危險。
2,播種及管理
芝麻有撒播,條播和點播三種方法,主要以前2種方法為主。
無論采用何法播種,要求蓋土要淺,或者是跟大小如芝麻粒的沙子混勻後播種。有芝麻蓋半臉之說。
俗話說,芝麻不怕幹,就怕雨後播。播種芝麻後如遇雨急晴,表土形成了闆結層,一般不會出苗,即使出來較少的幾棵苗,由于悶壓較久,幼莖彎曲,苗弱黃瘦,輕者減産,重者隻能毀地再種。
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在晴天适墒時,用耙子橫耙1-2遍,破除闆結層,疏松土壤,讓芝麻種子能正常發芽,頂土出苗。
芝麻生長過程中,要勤鋤地松土,有幹鋤谷子濕鋤花之說,從芝麻出苗到開花前,一般得鋤3-4次地,深度以先淺中深後淺為佳。雜草多或土壤較黏重時,也可于開花前再進行一次中耕。芝麻封行後,不再進行中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