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菱宏光MINIEV,被誰魔化了?

五菱宏光MINIEV,被誰魔化了?

作者| 東關大先生

出品| 電動公會

神車要上天,神仙也攔不住。

01熱銷秘訣

最近,五菱宏光MINI EV又霸榜了。

1月14日,上汽通用五菱釋出的2021年銷量資料顯示,宏光MINIEV 2021年銷量累計426452輛,上市至今整體銷量已突破55萬輛,五度登頂全球單一車型新能源銷量冠軍。

很多人會問,宏光MINIEV憑什麼能在銷量上傲世全球?熱銷的背後究竟藏着什麼獨門秘訣?

五菱曾給出過原因,大緻可歸結為三點:

第一,大的行業背景,即新能源汽車接受度大為提高,是一個增量市場;第二,宏光MINIEV定位精準,是人人都買得起的代步車;第三,購買人群當中,五菱少女是主力人群,她們的社會效應、傳播力非常大,使得MINI EV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車。

官方的解釋不無道理,但并非核心因素,真正讓宏光MINIEV成為爆款的根本是,價格、價格、還是價格。

整體來看,五菱車型的價格段為4.28萬~8.28萬元,全部生存空間都局囿在對品質容忍度較高,對價格敏感度也較高的低端消費市場,而在達不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所需技術标準的前提下,宏光MINIEV的價格直接下探到其他車企無法觸及的2.88萬~3.88萬元。

在競争白熱化的新能源車市場,宏光MINI EV憑借極低的價格,精準切入到沒有競争對手的細分市場。不僅購車門檻低,後期用車的費用更低。按照百公裡8kWh的耗電量來算,每公裡花費僅5分錢。

是以,我們認為宏光MINIEV在價格上的可獲得性、達到乘用車标準底線的“正規性”,以及外形設計上的讨巧,是讓這款車很快俘獲大量消費者,并創下200天20萬輛銷量神話的核心因素。

02低價低質

價格下來了,主機廠的生産成本也必然會降低。

前不久,日本名古屋大學的汽車研究團隊拆解了一輛五菱宏光MINIEV。這輛被拆解的宏光MINIEV看起來很簡單,但拆解後卻讓他們大吃一驚,并發現了很多颠覆性的設計。

例如,通常電動汽車将配備動能回收系統,這可以更好地延長續航裡程,但宏光MINIEV卻沒有配備這個系統,并簡化了一些相關的電子裝置。馬達冷卻方式也并非常用的水冷,而是采用空氣冷卻,沒有搭載冷卻水的循環系統;将直流電變為交流電的逆變器,使得這一部分的成本降低數倍。

此外,在逆變器裡内置的功率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的壽命因散熱影響而縮短,并且部分使用了非耐久性高的車載晶片,而是使用了用于家電的半導體。是以,逆變器的使用壽命設定為8年或12萬公裡,與一般純電動汽車相比,壽命更短、故障率更高。

當然,普通的電子部件容易出現故障,但更換整個子產品的設計很容易修複。是以,在山本真義團隊看來,宏光MINIEV成功的秘訣是使用廉價且不太耐用的零件,并以易于更換的方式将它們組裝在一起。

五菱宏光MINIEV,被誰魔化了?
五菱宏光MINIEV,被誰魔化了?

最終,根據山本真義教授團隊的估算,總零件群組裝成本僅為48萬日元(2.7萬人民币)。

動力電池最貴,占比幾乎三分之一,達9000元;

空調壓縮機約3400;

充電器、DC-DC轉換器等約3400元;

車身、内飾等約2800元;

電機、減速器、逆變器約2800元;

行駛系統的輪胎懸架約2200元;

再算上3400元的組裝服務費用,總成本約為2.7萬元。

日本人一直在小型車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這一次他們對宏光MINIEV拆解後,可能發現了另一種造車的思路,但令山本真義教授團隊無法想象的是,這些零件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制造,并沒有日本制造的零件。

是以,如果日本想要制造這樣一台微型車,幾乎無法在成本上做到與宏光MINIEV一樣低廉。

實際上,此前有國内媒體也對宏光MINIEV進行過拆解,主要在車輛安全性方面進行考量。當時拆解的那台宏光MINIEV,從做工用料到配置基本上已經低到了地闆級别,前防撞梁厚度很低,并且沒有配備後防撞梁、側防撞梁、後排頭枕、後排鋼闆以及安全氣囊。

不過考慮到售價,作為重新整理中國電動汽車價格下限的一台乘用車,也并非不能讓人接受。

03奪分利器

售價如此低的宏光MINIEV,能為五菱賺到錢嗎?

前面提到過,2021年宏光MINIEV銷量超過40萬輛,這幾乎占了上汽通用五菱總銷量的1/4,但事實上,這對上汽通用五菱的盈利結構并不是“福祉”。

在宏光MINIEV剛開始熱銷時,上汽通用五菱内部人士就曾講過,擊穿使用者價格心理底線的宏光MINIEV“确實在虧本賣”。

既然虧本,為何還要瘋狂的賣?

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汽集團中的“積分貢獻者”角色,讓MINIEV從誕生之初就喪失了商業立場,甚至包括正常的“商品”屬性。但是,對上汽集團而言,對比購買新能源積分所需的費用,“無利多銷”的MINIEV顯然是更為劃算的選擇。

如果僅從五菱來看,像這樣缺乏技術儲備,導緻燃油車線平均油耗居高不下的車企來說,宏光MINIEV的存在顯得極為重要。你以為五菱宏光MINIEV是賠本賺吆喝,其實對五菱來說,賺的不隻是“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這樣的吆喝,更是真金白銀。

是以,人民需不需要,真的不太重要,隻要賠錢賣,就會有人買,隻要有人買,才能賺積分,隻要有了積分,才能讓真正賺錢的燃油車,活在這個市場裡。是以,那些以“白菜”價買到五菱宏光MINIEV的車主,都需要向燃油車主緻敬。

但現實問題是,對于車企自身來說,不僅補上品質安全的漏洞需要資金支撐,作為企業競争力标志的電動智能研發,更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從盈利曲線上看,通過提升品質、技術來拉動品牌溢價的正解,并未在上汽通用五菱的轉型之路上得到有效變現。

我們查了一下,來自國内各大汽車投訴平台的資訊顯示,針對五菱宏光車型的大批量投訴已經持續多年,在2021年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并未進行公開官方回應和提供一次性解決方案。

最近,又有消息稱,繼2021年7月的百萬輛召回後,上汽通用五菱很可能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啟動大規模召回,數量或達數十萬輛。

接近上汽通用五菱的資深業界人士認為,雖然上汽通用五菱持續暢銷,但在擴大銷量、提升品質和保證盈利三者如何平衡的命題上,仍未找到正确答案。

五菱宏光MINIEV,被誰魔化了?

随着節能環保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認知,超低價的入門級電動車将不斷迎來發展的機會,A00級純電動車市場熱度還會繼續,我們預計将能達到年銷百萬輛規模。

而目前來看,多家車企已經抛出了要進軍A00級純電動車市場的消息,不但有堪稱宏光MINI EV同級“平替”的奇瑞QQ冰淇淋,包括吉利、哪吒等一系列新老汽車企業均瞄準了這一市場。

對于五菱宏光來說,如果仍然沉浸于低價低質的造車邏輯裡,未來的路必定非常艱難。

若想成為市場上最有力的競争者,必須要手握核心技術,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初級産品向高品質産品更新,塑造好品牌形象,将市場佔有率由小做大。

隻有這樣,才能在火熱的大盤裡迎風而上。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