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賦予重望的自動駕駛載人場景賽道價值幾何?

被賦予重望的自動駕駛載人場景賽道價值幾何?

随着出行人口逐年增加,城市交通出行環境将變得更加複雜與多元。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發展,将會推動汽車出行産業格局迎來巨變,消費者選擇以自動駕駛載人工具出行将成為一種新型出行方式。自動駕駛載人不僅可以緩解交通的擁堵,提升使用者出行的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使用者出行的安全性。基于新科技、新模式的規模化應用,也将為政府及企業減少更多的成本支出。從産業的發展、科技的賦能、市場的回報來看,億歐智庫認為自動駕駛載人場景的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成本優勢明顯,自動駕駛出行模式價值顯露?

自動駕駛的本質是“電腦代替人工”,自動駕駛載人場景的商業價值是降本增效。企業通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減少對人工的依賴,使得人工費用成本降低進而實作營運效率的增加。

以計程車為例,目前中國計程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1.54元/公裡。在實作Robotaxi制造且完全去掉司機成本的前提下,總成本約為0.83元/公裡,相較于傳統計程車全生命周期總成本降低了46.8%。在完全無人駕駛狀态下,自動駕駛載人場景的成本遠低于傳統出行工具的成本,通過去掉司機,企業平均每年可節省近一半成本。

被賦予重望的自動駕駛載人場景賽道價值幾何?

(注:傳統計程車總成本包含購車、維修保養、燃料、司機等費用,硬體成本及維修保養費用為使用robotaxi額外産生成本;全生命周期:以2021年規定計程車60萬公裡/6年報廢計算;司機成本按8000元/月計算。)

此外,傳統計程車的成本會随着駕駛員的工資成本的逐年增加而增加。Robotaxi最終的目的是實作無人化營運,當下中國進入無人化測試以及商業化營運階段,成本也會随之降低。億歐智庫預計Robotaxi成本在2025-2027年間達到拐點,之後成本低于人工計程車。對于傳統計程車營運企業來講,司機工資已經成為其最大的營運成本,自動駕駛替代司機有效的解決了這一痛點。

商業化落地後,自動駕駛載人場景商業價值更高?

自動駕駛企業在前期可以不計成本的投入大量技術研發與道路測試,實作打磨出可商業化落地的産品。但是收費開啟後,商業模式的成本問題就會凸顯,加上商業化落地帶來的影響,一家自動駕駛載人場景企業可以走多快、走多遠,壁壘建構的多厚,都與公司營運是否健康密切相關。企業的商業價值與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企業盈利能力以及營運管理有關。

商業化程序的開啟,意味着自動駕駛技術和産品體驗,到了接受消費者嚴苛檢驗的時候。億歐智庫認為相較于技術研發以及道路測試階段,企業在商業化探索階段可以更便捷地觸達消費者。企業通過制定合理付費模式、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實施落地方案等商業化探索和測試與使用者進行高頻互動,實作完善商業模式、加強盈利能力以及常态化營運,使自動駕駛載人場景“快速增值”。

被賦予重望的自動駕駛載人場景賽道價值幾何?

2021年5月2日,北京首鋼園内百度Apollo正式開啟商業化營運,成為全國首個收費營運的Robotaxi企業。在4天内共成單848單,日均接單212單,共接待乘客1500人次。之後,2021年11月北京政策先行區同時準許百度以及小馬智行開啟商業化營運服務。

消費者對乘坐Robotaxi等自動駕駛載人場景出行工具持樂觀态度,例如消費者對付費乘坐百度Apollo Robotaxi較為積極,接近80%的使用者願意付費乘車,且91.2%的使用者付費使用後願意推薦給其他人。使用者期望更優質的自動駕駛出行體驗,在對Robotaxi出行範圍以及車隊規模上有着更高的期待。使用者的滿意度與高期望值表達了對于自動駕駛載人場景企業的商業模式的肯定,進而促使企業完善商業模式、快速疊代産品以及提供更出色的服務。

随着自動駕駛載人場景商業化營運的開啟,企業不再是隻将研發以及測試放在首要位置,從技術、産品體驗再到企業經營水準,都會在市場競争中得到新一輪檢驗,成為有發展前景且可盈利的企業是其價值的展現。商業化營運過後,自動駕駛載人場景又将邁入一個新階段。

中國載人場景何時可以規模化商業化落地?期間會遇到什麼阻礙?示範區從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基于以上問題,億歐智庫将于近日内推出《2021-2022中國自動駕駛商業化系列研究——載人場景及示範區篇章》。

該報告以載人場景營運商企業以及示範區為核心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其背景、特征、價值及商業模式深入解析其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為行業玩家、消費者以及示範區提供參考與借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