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安市岱嶽區全域旅遊“頂流品牌”是如何養成的

作者:海報新聞

泰安市岱嶽區變“借光”為“發光”,讓“流量”變“留量”

全域旅遊“頂流品牌”如何養成

泰安市岱嶽區全域旅遊“頂流品牌”是如何養成的

□ 記者 王洪濤 劉 濤

通訊員 萬 莉 徐 峰

泰山,旅遊界妥妥的“頂流”!“頂流”之畔再造“頂流”,難度可想而知。

地處泰山之側的泰安市岱嶽區樹立有解思維,變“借光”為“發光”,讓“流量”變“留量”,以全域旅遊破題,以産業叢集引流,打造行業“頂流”。

僅在去年,岱嶽區就成功建立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入選首批山東旅遊高品質發展典型地區、所屬道朗鎮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岩岩泰山·青青岱嶽精品旅遊産業叢集入選山東省“十強”産業“雁陣形”叢集……據統計,去年岱嶽區在全域旅遊工作中全面發力,多點開花,共獲省級以上榮譽、品牌18項。

這一良好局面從何而來?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還有個說法,大樹下面不長草。岱嶽區緊鄰泰山,但遊人爬泰山後,已無餘力再逛周邊。昔日岱嶽區想沾光卻沾不上,強“蹭流量”流量不來,如何破解這一尴尬之局?

岱嶽區改變打法,用全域旅遊這盤棋,盤活了整個局面。謀篇先布局。岱嶽區編制《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總體規劃》,把旅遊産業作為一項主導産業來培植,提出“依托泰山、錯位發展、全域創新”理念,着力培育以旅遊業為龍頭,以旅遊消費需求為驅動力形成的産業叢集,将泰山的“流量”轉化為岱嶽區的“留量”,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閑旅遊目的地。

九女峰片區,地處泰山西麓山區,共涉及19個行政村。雖風景秀麗,卻因交通閉塞,山内外鮮有來往,一度成了貧窮落後的典型。可自從種下全域旅遊的種子,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月14日,記者登上九女峰網紅景點雲上書房,它如同一朵飄浮懸停于山間的雲絮,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這裡讓人印象深刻的不隻有雲上書房,還有八樓氧心谷高端民宿、環山綠道、泰山茶溪谷、花田北張等一大批網紅景點,可謂移步皆是景,處處好風光。

“這是連片打造的成果。”岱嶽區文旅局局長許傑說,“我們打造九女峰,不是單點突破做盆景,而是以叢集求突破。”岱嶽區統一編制規劃,整合九女峰19個村21個旅遊項目,圍繞休閑旅遊、觀光農業、高端民宿、康養頤居四大産業,實作旅遊産業集聚化發展。

岱嶽區以特色旅遊産業聚集為依托,突出項目支撐和品牌引領,重點培育休閑農業、鄉村旅居、生态度假區等休閑度假新業态,連點成線,聚木成林,點燃了全域旅遊發展新引擎。先後建成九女峰、天頤湖、太陽部落、泰山雲集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培育叫得響的文旅IP。

泰山茶溪谷是當地一家農業龍頭企業,是以茶為主題,集有機生态種植、休閑觀光旅遊、茶品種繁育研發和生産加工于一體的農業旅遊綜合體。乘全域旅遊東風,該企業發展起了研學遊。“高峰時我們一天能接待2000名學生,年營收一度占到整個公司營收的30%。”泰山茶溪谷負責人王兆祥說。

資本的引入,加速了旅遊産業叢集發展壯大。岱嶽區引入魯商、省土發集團、華能等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打造大汶口文化旅遊區等百億級大型文旅項目,開發生态度假、文化研學、醫療康養等一批新業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如今,岱嶽區圍繞九女峰傾力打造的旅遊産業叢集,正給當地帶來新變化。一方面是基礎設施的改變。當地先後投入3.6億元,實施了山路改造、綠化提升、電力改造、污水配套等工程56項,築牢了全域旅遊發展基礎。在全區實施智慧旅遊提升工程、旅遊交通路網建設工程,1800公裡的“四好農村路”把全區連成一個整體,A級景區公交實作無縫銜接,快旅慢遊皆适宜。另一方面是群衆收入的提高,形成了“企業有活力、集體有收益、群衆得實惠”的新局面。八樓村村民王愛菊,自從當上了五星級民宿保潔員,每月都有工資拿。“我兒子說了,春節過後也準備回村發展,想跟着魯商搞民宿。”王愛菊笑着說。

環境好了,産業有了,機會多了,回鄉創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劉天是泰安本地人,曾在上海從事餐吧營運管理,已入職八樓氧心谷高端民宿,并憑出色業績成長為團隊骨幹。“我們團隊有十幾個人,全部都是旅遊、酒店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大學生。”

如今,岱嶽區已搭建起全域旅遊發展架構,配套逐漸完善,新業态持續湧現。特别是九女峰片區,與泰山旅遊遙相呼應,成為泰安文旅界的新星。據統計,2020年九女峰片區旅遊接待人數接近大泰山景區的三分之一。

“在全域旅遊建立中,我們将繼續鉚足勁,登高望遠、奮力争先、唯旗是奪,開創‘岩岩泰山,青青岱嶽’全域旅遊新局面。”岱嶽區委書記王長勇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