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近日,“僅 2 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 A 級認證”登上熱搜。根據央視報道,近五成降噪耳機降噪量不足。由此,引發網友對降噪耳機可靠性的大讨論:到底有哪些降噪耳機品牌參與了這次檢測?降噪耳機中使用者群體龐大的品牌是否都有檢測到?自己購買的降噪耳機是不是“僞降噪”?

據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官網顯示,經測評,漫步者TWS NB2、漫步者NeoBuds Pro、OPPO Enco Free2i、OnePlus Buds Pro共4款産品獲得智能降噪耳機産品使用者場景ANC(主動降噪)綜合降噪A級評估證書,并非熱搜中提到的“僅2款”。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從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起的《關于開展智能降噪耳機産品場景測評活動的通知》中可以看到,這輪2021年11月發起的測評征集需要企業根據主營業務産品自主申報。是以,目前獲得A級評估證書的4款産品,都是建立在“自主申報”和“國内品牌”的基礎上,而像蘋果、華為在内的許多知名品牌産品不在此樣本池中。目前全國降噪耳機生産商據統計有超過300家,産品更是不計其數,此次測評不意味着其他降噪耳機産品一定不符合A級評估标準,較少的樣本量,實際上無法得出“僅2款獲得A級認證”的結論,這種說法對消費者有一定的誤導性。據了解,目前并沒有政府部門主動組織大規模的TWS降噪耳機評測。

而《财經天下》周刊發現,央視确實在2021年7月報道過主動降噪耳機近半數降噪量不足的問題。該報道更多是為了提醒消費者,降噪耳機降噪量不足,存在聽力損失風險。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對47家企業的60副耳機進行了檢測,采用的是歐盟及軍用的相關标準。

但這些耳機大部分是有線降噪耳機。一位耳機廠商人士表示,相關機構對于TWS主動降噪耳機的标準也建議與時俱進,需要考慮TWS主動降噪耳機和傳統有線主動降噪耳機在場景上的差別。言下之意,央視所報道的近五成降噪耳機降噪量不足問題,是采用的級别較高的傳統檢測标準,而目前TWS耳機行業對于主動降噪的标準還不夠完善和統一。

降噪耳機的原理是什麼?

說起降噪耳機的原理,還要從ANC降噪技術說起。最早ANC降噪技術是由Paul Lueg在1936年提出的美國專利,應用在管道的噪音消除。當時的專利圖如下: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1955年開始,業界就有了對于ANC耳機的研究。1989年,Bose博士因為受不了飛機的噪音,是以開發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ANC耳機,随後ANC主要從專業的航空、軍事領域開始向發燒級頭戴式耳機過度。

高大上的航空級降噪耳機

但是從2000年ANC進入民用市場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ANC技術并沒有普及,重要原因是因為價格高昂。2014年,BOSE釋出了QuietComfort 20,極高的成本效益使市場開始接受ANC技術。而近年來,随着TWS耳機熱銷,2019年Apple AirPods Pro添增了ANC功能之後,ANC從頭戴式耳機向TWS市場快速演進,進一步走進了大衆視野。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BOSE QuietComfort 20

降噪根據原理不同可以分為主動降噪與被動降噪,被動降噪是簡單的通過實體手段隔絕聲音的傳播,比如耳塞或者是頭戴式耳罩——時至今日依然可以從機場地勤從業人員上可以看到。實體隔絕受制于聲音頻率特性,隻能隔絕1kHz以上的頻率,1kHz以下的頻率仍然可以通過耳罩或者人體傳遞至鼓膜。

主動降噪技術則是利用了聲波機械波的特性,由系統主動産生一個與噪音相反的信号,二者相抵消,進而消除噪音。而主動降噪又可以根據電路不同分為模拟降噪技術和數字降噪技術。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其中模拟降噪技術是通過運放,阻容等電路搭出來的,具有延遲低,成本低等特性,而數字降噪技術則是通過ADC采樣,DSP數字濾波,DAC輸出的數字技術對噪音進行處理,具有小尺寸、易校準、高品質、支援豐富的算法等多種特性,并且由于内置校準功能,無需像模拟電路一樣生産後還需要校準,是以降低了整個産品生産過程中成本。而随着處理速度加快,數字ANC的延遲也越來越低,相比藍牙的總延遲而言,幾乎可忽略不計。

而根據采集麥克風的位置不同,又可劃分為前饋、後饋以及混合ANC三種方式。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如圖所示,前饋網絡是一個開環網絡,沒有回報但是降噪深度不夠,大概隻能支援到1x dB左右的降噪。而後饋網絡支援降噪後的聲音監測,是以可以再做一次噪聲抑制,大概可以做到30dB以上的降噪,但是頻段短。而混合式則同時選擇兩個麥克風采樣,是以可以同時滿足頻段寬、深度大的特點,但是設計難度較大,成本較高。

僅2款降噪耳機獲工信部A級認證?市場中近五成是“僞降噪”産品?

比如寶華韋健(B&W)的降噪耳機,就采用了混合式ANC的技術,使其具有出色的ANC功能。

不合格耳機的危害有多大

央視說近五成降噪耳機降噪量不足,存在不合格的現象,到底包括了哪些,暫時沒說明。如果大家想保護自己的聽力,還是希望選擇工信部對耳機的檢測評估的權威品牌。

那不合格的耳機危害有多大呢?聽音樂、看劇、打遊戲,運動健身等等,佩戴耳機已經成為了常态化,但是佩戴不合格的耳機或者說長期佩戴不合格的耳機,這肯定是會帶來影響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至少可能帶來兩大危害。

第一、直接性造成聽力損傷。大家都知道,當我們将耳機戴上之後,幾乎是将整個聽力系統給籠罩了。而位于耳蝸位置的内耳毛細胞,是整個聽力系統的主要“發力者”,為聽覺神經傳遞外界的聲音。如果長時間不合理地使用耳機,并且使用不合格的耳機,就可能導緻耳部的耳毛細胞出現受損的情況。

按照科學的論證來看,耳毛細胞是有限的,并且是屬于“非再生”的模式,那麼使用的時候,如果時期長期處于疲憊,受損的狀态,就可能導緻聽力受損,并且出現不可逆轉的局面,最終可能導緻失去聽覺。

第二、引發耳部疾病,最終可能失去聽覺。長時間佩戴耳機,空氣不流通,同時耳機不合格容易攜帶一些細菌等,如果不及時清理,就可能導緻耳部出現細菌感染,如果引發連鎖效應,就可能出現耳膜破損、耳鳴等現象,最終可能導緻聽力下降或者失去聽力,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根據世衛組織2020年3月3日愛耳日的報告顯示,除了先天環境影響之外,受環境噪音以及不科學合理地用耳程度增加,目前全球已有15億人面臨聽力障礙。是以,大家在選購降噪耳機時,更應選購一款有國家認證的、合規的、經過檢驗的優質産品去使用。

來源:網絡内容綜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