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如果要用一場戰役來诠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那上甘嶺是最合适的!

此戰不但讓每個中國人提起來就熱血沸騰,也載入了美國軍事院校的教材,能得到對手的認可,這就是一種榮耀!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在抗美援朝之前,西方世界都是看不起中國的,自鴉片戰争以來列強(甚至是不強)都把中國當成了可以欺辱的對象,一直到民國時期,都還跟美國簽了很多不平等條約。

是以即便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頭喊出那句“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他們還是不信的,這是中國舊社會給他們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

不過他們的印象很快就被颠覆了!

一場中國對陣十六國的戰争爆發,當時國際社會沒有人看好我們,甚至蘇聯都是如此,但是志願軍硬是憑借着不屈的意志戰勝了強大的對手。

不屈到什麼程度?看看上甘嶺就知道!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上甘嶺其實很小,正常情況下隻能布下兩個連的兵力,那是就這麼一片狹小的地方發生的戰鬥卻是極為慘烈的。

先看兩組資料對比,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對志願軍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共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最多一天30餘萬發;共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多枚。

而我軍的情況一對比就非常心酸,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炮彈也隻有40多萬發,且基本上全是後期得到補充的。

美軍的炮火密度程度已經超過了二戰最高水準,平均下來每秒六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山頭都被削低了兩米。

但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志願軍仍是死戰不退,每一個陣地都經過十次以上的反複争奪,一旦地面陣地丢失,志願軍就會轉入坑道作戰,擇機又再度奪回。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志願軍15軍參戰的27個連隊中,有16個連隊多次被打光後重建,最頑強的英雄8連,建制最開始隻有200人,一直在上甘嶺血拼,被打殘多次始終未下火線,15軍也多次給到補充,累積增兵800人。

最終8連隻有6個人從上甘嶺下來,陣亡了将近一千人,不過也消滅了一千八百多名敵人!

武器裝備如此不對等的情況下,志願軍是如何打出這樣的戰損比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難,看過兩位戰士的英勇事迹之後就能夠清楚了。

南北韓軍第2師32團一個營分三路猛攻537.7高地,防禦在此的是志願軍133團1連。

其在進攻受挫後呼叫美軍空中火力支援,美軍出動20多架B—26轟炸機投擲凝固汽油彈,南北韓軍趁此機會攻了上去。

志願軍最前沿的8号陣地僅剩三名傷員,隻好準備先退入坑道,沒想到南北韓軍已經沖上陣地,并用一挺機槍壓制着那三名傷員。

這挺機槍附近有一名志願軍戰士叫孫子明,他已經是因傷第五次陷入昏迷,此時被槍聲驚醒,看到這這一幕大吼一聲撲了上去,南北韓軍機槍手猝被吓得掉頭就跑。

孫子明想掉轉機槍去射擊敵人,看到附近還有十多名敵軍,他心知沒辦法開火了,于是抓起身邊的三顆手榴彈,用最後的力氣朝着這股敵人沖了過去。

孫子明是上甘嶺中第一位與敵同歸于盡的勇士,而這場戰役下來,像他一樣的有整整38個!這38個是有人目擊、有人記錄的,那些拼命到最後做出如此壯舉的肯定還有更多!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像另外一位戰士的事迹就是如此,他沒有留下姓名,而且事迹也是一位美國人所述。

2008年,一個叫麥.卡拉漢的美國退役老兵在與中國工商界代表團進行交流時講述了他在上甘嶺時的經曆。

那年的他隻有23歲,随同部隊一起進攻597.9高地,在飛機、炮火的掩護下,他們終于拿下了陣地, 麥.卡拉漢沖在最前面。

眼前的景象讓他非常詫異,因為陣地上除了三十多具屍體外,隻有一名看起來不大的戰士還有生機。

那名戰士沒有舉起武器,雙眼中充滿了仇恨,嘴裡在念叨着美國人聽不懂的話。麥.卡拉漢因為走在最前,阻止了戰友們開槍的想法,他認為活捉會更有意義。

正當他們上前準備動手時,一名美軍驚恐地喊道:他背着步話機。這下美軍都意識到那名志願軍在說什麼,不過已經晚了。

密集的炮彈朝着陣地襲來,衆多美軍被當場炸死,而那名志願軍也付出了生命。

麥.卡拉漢也是以失去了左腿,在他心中一直很自責,認為是自己害了那些戰友,同時這麼多年他也沒想明白那名志願軍臨死前到底說的是什麼。

在場的中國人聽後個個泣不成聲,一個人站了出來對麥.卡拉漢說:麥.卡拉漢先生,我來告訴他說的是什麼,他在說:‘我是851,我是王成!敵人把我包圍了!親愛的首長、同志們!請向我開炮!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這位英雄的名字或許不叫王成,但是千千萬萬勇敢的志願軍都與《英雄兒女》中的王成一樣,願意為國而戰!願意為了勝利付出生命!因為他們知道身後就是祖國、是妻兒、是家鄉、是飽受屈辱而要站起來的民族!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據戰後統計,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達到40%以上。

就是因為有這股精神,這個比例甚至要高過二戰時期的硫磺島,是以此戰之後整個世界都對中國改觀了,尤其是震撼到了美國人。

美國人對于他們經曆過的戰争、戰鬥總是喜歡拍成電影,像《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等等,場面宏大,又能宣傳所謂的美國精神。即便是失敗的《黑鷹墜落》,也勇敢地搬上了熒幕,至少在劇中美軍是互相扶持、勇敢戰鬥的。

但是有關于上甘嶺的美國電影,實在是少得可憐,為啥?人員、後勤、火力等等因素都遠勝的情況下,美軍依然敗了,實在不太好意思拍啊。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金一南将軍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一件事情,他去西點軍校通路時,美國軍官對他非常熱情,這就是當年抗美援朝打出來的尊重。你沒有實力,别人怎麼會看得起你?

後來雙方聊到了上甘嶺,美國軍官疑惑地問金一南:“我們曾經學過這個戰例,當時你們隻有兩個連的軍隊守衛,我們七個營輪番進攻就是攻不上去,我推演了半天還是不明白為何七個營攻不下隻有兩個連守護的陣地?”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說複雜是很複雜,說簡單其實也簡單,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上甘嶺之上的志願軍人人都是英雄!

那三十八名與敵同歸于盡隻是縮影,其實人人都願意這樣做!美國人想不通,是因為他們不懂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我們的戰士接到指令,想到的隻有執行,從來不與祖國談條件。

哪怕沒有空中支援、沒有補給、沒有足夠的火力,隻要是一息尚存就會堅守陣地,中國人為了民族利益可以犧牲任何個人利益,甚至願意付出個人性命。

這樣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操是建國僅僅兩百多年的美國所不了解的。

為何說上甘嶺戰役是國魂之戰?它讓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站起來了

美國前總統赫伯特·胡佛說過一句:聯合國在北韓被共産黨中國打敗了,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的确如此,新中國不再是那個東亞病夫,他注定要重回世界之巅的,但無論将來中國走得有多遠,上甘嶺永遠是一道豐碑,是宣告中國重新崛起的聲音!

向每一位英勇的志願軍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