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于軍人的評銜工作難度還是非常大的,需要考慮很多方面。這項任務主席交給了以羅榮桓為首的總幹部管理部,讓他負責主持上将以下,少将以上的軍銜評定,這項任務壓力很大,盡量要做到公平公正,減少意見。

1955年的那次軍銜評定,有關于上将到少将的評選,大部分還是沒有什麼異議,整體還是很公平的,方方面面都考慮了進去。可個别将領覺得自己授銜過低,也有為軍銜“鬧事”的人,如王近山,鐘偉等人,他們或多或少覺得自己軍銜太低,有過不滿的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人,他是四野的兵團級首長,按照他的資曆和授銜的相關規定,授上将原本應該是闆上釘釘的事情,可因為一件事沒有辦好,1955年授銜儀式上,他僅被授予中将,有些可惜。此人就是四野名将莫文骅,因為自己軍銜太低,還是有些怨氣的,在工作上,需要莫文骅簽字的檔案他都會寫上“莫文骅中将”,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莫文骅資料的确很深,早在紅軍時期他參加過百色起義,當過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這樣的進階職務。到了解放戰争以及建國初期,莫文骅更是四野的一員猛将,一度擔任第14、13兵團的政治委員一職,屬于兵團級幹部。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個兵團擔任政治委員的人很少,莫文骅算是特别的一個了。
按照授銜的一些情況來看,兵團級幹部大多數授上将,極個别可能會低一些。劉亞樓是第十四兵團的司令員,莫文骅是政委,兩人是平級關系。為何在1955年授銜時,劉亞樓是上将,莫文骅則隻能是中将?主要原因或許與建國後的一次剿匪軍事行動有關。
剿匪工作沒辦好????
建國初期,廣西的土匪特别多,一時間地方政府難以清剿。之是以會有如此多的土匪,主要原因在于廣西解放前,白崇禧手下的桂系兵懼怕解放軍,紛紛到山上當了土匪。白崇禧則乘坐着軍艦逃到了台灣,丢下了幾十萬的部隊,任憑他們自生自滅了。
國民黨殘餘勢力利用廣西的混亂局面,編造了“蔣介石很快就會反攻大陸”的假消息,他們聯合國民黨殘餘勢力,在廣西制造混亂,嚴重地影響到了當地的百姓生命和财産安全,為了恢複秩序,對廣西的剿匪工作可以說是刻不容緩,必須馬上解決。
此次去廣西剿匪的主力是四野,莫文骅擔任剿匪部隊的第一副政委一職,是這支部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在剿匪過程中,莫文骅因為是廣西人,對待當地的土匪過于懷柔,以至于剿匪工作不是很順利。
作為廣西本地人,莫文骅知道廣西人的秉性,他們之是以選擇去山上當土匪,主要還是不明時局,被國民黨當局蠱惑了,多數人其實秉性善良,願意當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莫文骅在指揮剿匪過程中,講究政策,對待被俘虜的匪徒教育一下又放回去了,被放回去的匪徒回家後又當了土匪,一來二去,廣西的土匪是越來越多,情況不容樂觀。
為了徹底肅清這股土匪,将更多的資源用在北韓戰場上,主席決定增派兵力,讓起義将軍陳明仁領兵前去剿匪。陳明仁到達廣西後,采取了許多強硬手段,僅過了半個月時間,就基本肅清了廣西的匪徒勢力。
陳明仁
陳明仁如此高效的剿匪成績,讓四野的部隊不免有些尴尬,相比四野其他将領如洪學智,韓先楚、鄧華等人在北韓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莫文骅在廣西剿匪不力,不僅自己面子上挂不住,四野首長林總也覺得丢了面子,主動向主席道歉了。
剿匪工作最終順利結束,其戰功莫文骅自然輪不到,陳明仁将軍大出風頭,得到了主席的表揚。四野一向作戰勇猛,此次剿匪作戰失利,最終還要靠陳明仁這個起義将領帶兵剿匪,作為上級上司,肯定會覺得莫文骅等人辦事不力,對他們的印象大打折扣。
或許因為如此,讓莫文骅在授銜的時候有了一定的影響,原本可授上将,考慮到剿匪工作不力,由上變中,這個可能性較高。看到這裡,有人會問了,莫文骅隻不過是一個第一副政委,不是最主要的軍事主官(李天佑是軍事主官),怎麼就擔主要責任了。
張雲逸
實際上,負責剿匪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是張雲逸,他的資曆在黨内很高,在1955年也被授予大将軍銜了。如果光因為剿匪不力對張雲逸作出降職授銜的決定,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最終張雲逸隻是做了檢讨,莫文骅則比較不幸,檢讨也做了,軍銜也降了。李天佑也被上級狠批了一頓,隻不過軍銜是上将。
結語?
當然,莫文骅因剿匪不力才授中将僅僅是一種認可度較高的推測,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根據什麼标準評他中将軍銜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從洪學智,劉亞樓,黃永勝等人授上将的角度來看,莫文骅與他們職務相當,資曆也不差,他授中将,的确低了點。
莫文骅雖然一度不滿自己僅是中将,但是他心态很好,善于發洩,很多事情不會憋在心裡。晚年的莫文骅喜歡寫書,寫字,寫了大量的回憶錄,真可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裡”。2000年5月,莫文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算是高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