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講,彭城之戰,劉邦奪取彭城的過程。

劉邦統率的諸侯軍,名義上有十國十王一相兩侯,五十六萬大軍,分别是漢王劉邦十九萬餘、塞王司馬欣近三萬、翟王董翳萬餘、河南王申陽兩萬餘、殷王司馬卬兩萬餘、韓王信近萬、趙王歇和代王陳馀共九萬餘、西魏王豹六萬餘,常山王張耳(已失國)萬餘,魏相彭越三萬,穰侯(項羽所封)王陵三萬,周呂侯(劉邦所封)呂澤近兩萬,各路友軍約四萬。
劉邦令将軍樊哙,立即前往豐縣、沛縣,并渡過泗水攻占薛郡。樊哙渡過泗水,攻擊薛郡的鄒縣、瑕丘、薛縣,一度攻到薛郡太守府魯城,卻隻是佯攻,目的是堵截項羽南下救援彭城。西楚薛郡長項冠堅壁清野,也毫無硬碰硬的意思。。
項羽北上攻擊齊國,每次都是沿泗水北上到薛郡,水陸并進,撤退回彭城,當然也是原路傳回,又近又省力。樊哙遊擊泗水中遊,與彭越控制深溝東西兩頭,項羽要回援彭城,是無法回避樊哙的。與此同時,王陵在泗水上的沛縣,又給樊哙上了一道保險,彭越、樊哙、王陵,三人遙相呼應,組成了一個夾擊泗水上西楚軍的勢态。
漢王劉邦,率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韓王韓信、西魏王魏豹,常山王張耳(已失國)七王開拔到彭城附近。漢軍偵騎四出,東邊泗水下遊和東北方沂水一帶,劉邦特意不派重兵布放。如果項羽繞過尼山,從琅琊郡的沂水南下,要通過田橫占領的琅琊郡,那時候項羽腹背受敵,劉邦巴不得形成這種局面。
而趙王歇、代王陳馀南下渡過黃河,卻駐紮在濟水以北,不肯再過河。二王控制的勢力範圍,大緻相當于戰國時趙國疆域,并不比劉邦弱多少。
西魏王豹,在濟水以北的臨濟一帶也放慢了腳步。西魏王魏豹的魏國有河東、太原、上黨三郡,魏相彭越受封的魏國大緻是砀郡和東郡,兩國并不接壤,但彭越這兩個郡才是戰國後期魏國的基本盤,人口也比西魏國多。劉邦封彭越為魏相,那他這個曾經的魏王怎麼辦?以後是回西魏國,還是呆在魏國與彭越争地盤?項羽曾經面臨的分封問題,劉邦也遇到了。
項羽在外出征,叔父左尹項纏(項伯)坐鎮彭城,他手裡兵力也不算少,但一盤散沙。東陽甯君上柱國陳嬰投了四次主公,分别是楚王景駒、項梁、楚懷王(義帝)、項羽,他以故鄉東陽為中心,占據大小十幾個城邑,兵力三四萬。項羽處置義帝後,從陳嬰處調兵一萬,後續肯定還會一步步削弱他。
陳嬰接到項纏軍令後,倒是裝模作樣北上,騎哨解除到漢軍後,便距彭城上百裡紮營。兩年多後,項羽烏江自刎,陳嬰率部投降劉邦,封堂邑侯,食邑1800戶。
司徒呂臣本有三萬餘人,交出部分兵權後仍有兩萬人。呂臣的父親呂青是令尹,位在左尹項纏之上。項纏一直想取而代之,彭城留守的這個小朝廷内部鬥争激烈。
當漢軍出現在彭城以西,呂臣便以阻擊漢軍為由,帶着父親呂青,向東逃到東海郡,此前他們曾在這裡占據幾個縣。垓下之戰後,呂臣投降劉邦,封甯陵侯,食邑1000戶。
劉邦入得彭城,一洗鴻門宴狼狽逃竄之前恥。左尹項纏其實也還有兩三萬軍隊,卻莫名其妙沒有抵抗,直接投降。連項羽的親叔叔都不抵抗,還指望外人幫忙?
鴻門宴之前,劉邦被迫與項纏結成兒女親家,不過雙方子女都還小。鴻門宴上,項纏(項伯)與項莊一起舞劍,又救了劉邦一命。劉邦沒有為難項纏,仍讓他領本部兵馬,對其家屬、部屬秋毫無犯。
劉邦卻将西楚霸王宮廷之美女、珍寶,盡數收取享用,日日置酒,大會七王和諸将。部下将士亦皆歡呼暢飲,毫無項羽來犯的消息,衆皆放松戒備。
七王當中,除韓王信是劉邦封的,死心塌地跟劉邦,其餘六王都是項羽封的。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這二王是秦國降将,與項羽關系非同一般。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這三王自成體系,跟着劉邦作戰而已。
劉邦與七個心照不宣的人,天天設宴,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早就與項羽暗通款曲,隻等項羽發難,就要反戈一擊。彭城,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