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所有人知道,中國女孩,照樣可以成為首席。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是我們的立德人物時間,故事的主角是這位46歲“芭蕾皇後”:譚元元。
曾經有人這麼評價芭蕾舞台上的她:。可能你還沒有注意到,她已經3次登上過春晚的舞台。
2021年春晚譚元元《我愛你中國》
去年她從國外回國,在《舞蹈風暴2》這檔舞蹈競技類綜藝上驚豔亮相,又一次震驚了整個舞蹈界,因為在無數學芭蕾舞的中國女孩心中,譚元元這個名字,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
譚元元在《舞蹈風暴2》中表演片段
18歲就成為美國三大芭蕾舞團之一的舊金山芭蕾舞團裡最年輕的獨舞演員,1年半後,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曆史上最年輕的首席演員,至今仍是世界頂級芭蕾舞團中唯一的華人首席演員。
要知道這個席位,通常需要進團12年到16年的時間才能争取到,而譚元元用1年半的時間就拿到了。
而且舊金山芭蕾舞團的演出合約往往是每年一簽,也就是說譚元元要生存下來,必須時刻保持優秀。
如今譚元元已經46歲,今年是她加入舊金山芭蕾舞團的第27年,回看她過去的成就,是由無數個“第一”積累出來的。
2004年末,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40歲以下的英雄之一,這是除劉翔之外的第二個中國人入選;
世界權威的《舞蹈》雜志把譚元元列入“20世紀舞蹈名人榜”,成為上個世紀全球最傑出的第101位芭蕾舞藝術家,中國是以有了一位與芭蕾皇後烏蘭諾娃齊名的國際明星,而譚元元是裡面唯一一位華人入選者;
在頂級的捷克布拉格“世界明星彙演”中,她是第一張出現的亞洲面孔;
2018年4月9日,譚元元榮獲舊金山最高藝術榮譽稱号、舊金山市長藝術獎,而這一天也被命名為舊金山的“譚元元日”。
譚元元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巡演130多場,塑造了幾乎所有經典芭蕾舞劇的女主角,《天鵝湖》、《奧賽羅》、《睡美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吉賽爾》、《胡桃夾子》……
她将東方人的藝術特質融入了西方藝術以後,所表現的極緻之美,令人歎為觀止。
如今的譚元元,在芭蕾舞屆的地位已經不需要任何成績來證明,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優雅曼妙的女神,也是從醜小鴨一步步蛻變而來的。
譚元元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工薪家庭,5歲的時候,她看到電視上俄羅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跳的《天鵝湖》,就被她的皇冠和羽毛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踮起腳尖。
她問媽媽:“這是什麼舞?”媽媽回答:“這是芭蕾舞”。
因為身體柔軟,身材比例絕佳。1986年她考上了上海舞蹈學校,那個時候要從1000多個學生裡,選12個男孩和12個女孩,譚元元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才如願以償。
但是父母卻因為她入學這件事吵了起來。
媽媽曾經有過當舞蹈演員的夢想,但并沒有實作,是以将希望寄托在自己女兒身上,爸爸呢卻覺得一名舞者的藝術生命過于短暫和殘忍,覺得女孩子家家還是安穩輕松點好,不用那麼折騰。
幾番争執下,萬萬沒想到的是,父母用了一個看似草率又荒謬的方法來決定元元的命運,那就是:抛硬币。
媽媽将5分錢抛起,結果是正面朝上,雖然她晚入學一年,但終究還是走上了舞蹈這條路。
沒想到一枚小小的5分錢,有時候起着決定他人命運、承載他人一生的作用。
元元到了舞蹈學校,學校是寄宿制的,因為基本功比别人差了1年,初來乍到的她站在同學們的中間,顯得格外紮眼。
在她眼裡,小時候練舞,最難熬的是寒冷的冬天。
練功房裡沒有暖氣,就像一個冰窟窿,姑娘們的腳上全都是凍瘡,為了保證立腳尖時不掉鞋,她們在練習時需要穿比自己腳碼還小的舞鞋。
一天下來,舞鞋把凍瘡磨破了,還沒愈合,第二天又接着磨……這種鑽心的疼,放到成年人身上也未必吃得消,更不用說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了。
14歲那年,她第一次參加上海市舉辦的芭蕾舞比賽,上場前她在背景緊張的雙腿直打顫,覺得腳不是自己的,根本不受控制。
結果譚元元的第一次比賽,就以失敗告終。但這次失敗,讓生性不服輸的她激發起了無窮的鬥志。
她開始意識到,之是以緊張,是因為沒有底氣。從那以後,她再也不哭鼻子,主動加練。
天賦一旦有了勤奮的加持,能力就開始肆意瘋長,而碩果累累就是水到渠成。
兩年後,她在巴黎斬獲國際芭蕾比賽金獎,也就是這個時候,世界頂級的芭蕾大師烏蘭諾娃稱贊她為:滿分女孩。
烏蘭諾娃與譚元元
從此,她開啟了自己的“開挂”人生。
18歲,受到舊金山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親自邀請,破例成為全舞團最年輕的獨舞演員,直接跳過學徒和群演的步驟。
1年半,成為首席。前面說到,這是一名舞者要花上12到16年的時間才有可能達成的榮耀。
但是在競争激烈的芭蕾舞團裡,破例成為最年輕的獨舞演員,而且還是一個亞裔面孔,這讓很多團員心生不滿。
剛來舊金山,她身處異鄉,不會說英語,屢次遭到排擠和戲弄。
一次排練地點臨時更改,卻沒有一個人通知她,她按時來到排練房,卻遲遲不見他人來,一個外國演員見她坐在這裡,毫不客氣地問:“我們都在對面排練,你為什麼不去?”等她跑去對面,才發現自己的角色已經被另外一個女孩頂替。
甚至還有一次臨上場前,她突然發現自己親手縫制的舞鞋不見了……
類似的事情有很多,譚元元在舊金山的首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但她知道,隻有拿出自己的實力,才能打破偏見。
她要讓所有人知道:中國女孩,照樣可以成為首席。
她每一天都在為上舞台準備着,哪怕沒有自己的演出,依然對自己高要求。一次,她臨危受命,挽救了一場重要的演出。
原定的首席意外受傷,她一夜沒睡,逼着自己學會了一場高難度的複雜舞劇。就是因為這次救場,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譚元元也從一名被排擠的中國獨舞演員,一躍成為全舞團最受矚目的首席舞者。
35歲那年,她遇到了職業生涯的瓶頸,擔心自己度過了黃金期,無戲可跳,無法成長了。
但這時候,編舞大師約翰·諾伊梅爾的《小美人魚》出現了。小美人魚愛上了王子,用聲音換來雙腿,但她沒能等來王子的愛,最終化為大海裡的泡沫。
譚元元覺得她身體裡就住着小美人魚的靈魂,每當音樂響起時,在舞台上的她就是擁有雙腿的小美人魚。
最終,譚元元演繹的“小美人魚”讓約翰·諾伊梅爾驚呼:
這麼多年來,14歲那年的失敗,是她人生中唯一一次輸掉的比賽。我覺得她之是以能這麼成功,靠的是非同一般的自律。
你看她每天雷打不動的作息:8點起床,9點熱身,10點上基礎課,11點半排練,一直到晚上6點半。
一周最多能跳壞5雙鞋,為保證訓練,幾乎沒有出門旅行過。
記得她說過一句話:
這是一個舞者的堅持,這種堅持背後,更是像僧侶一般幾十年如一日的修行和堅守。極緻美的背後,是像苦行僧一般的自律。
她在去年的一段采訪中說:
她曾計劃在35歲那年退休,可是11年過去,她仍舊在跳,曾經的舞伴一個個告别了舞台,但她依舊在聚光燈下旋轉跳躍,日複一日地對抗傷病、衰老和時間......
希望通過立德人物向大家推薦一位舞者,大家能看到立德人物推薦過諸多在世界舞台當中非常知名的人,這其中不乏有演藝工作者、政客、文化學者、社會名流以及企業家等等,他們所代表的這種精神,能夠激勵大家一直前行。
我相信譚元元女士身上這種堅毅不拔、日複一日不斷積累的這種赢的精神,能夠帶給你一定的啟示。
赢是什麼?我認為不是跟别人,是比過去的自己強一點點,堅持多年做好一件事,讓複利效應在我們身上熠熠生輝。
希望這一期立德人物帶給你啟示,我是張萌萌姐,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