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器晚成,大都是這四種人,有你嗎?

孔子有一句話叫“五十知天命”。

大意是說,人到了五十歲,就應該懂得天命所歸,不再做無謂的掙紮了。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

大器晚成,大都是這四種人,有你嗎?

因為孔子講“五十知天命”,其實包含有兩種含義,一是過了五十歲的人,就要懂得自己的真正需求以及努力方向,二是五十歲是針對古人壽命普遍不高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是以,“五十知天命”并不是教你不努力、不思進取,更不是倡導你安享晚年。

而事實上,五十歲以後,大器晚成大有人在。

那麼,到底是哪些人更容易大器晚成呢?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大器晚成往往是以下四種人,即:

一、善于蟄伏的人

一般來說,大器晚成的人,大都善于蟄伏。

為什麼?

大器晚成,大都是這四種人,有你嗎?

因為他們在等機會——為了尋找機遇,他們甚至會耗盡半生時光。

進一步的說,沒有合适的機會,他們就會一直蟄伏,不會曝露自己,更不會讓自己成為衆矢之的。反之,那些不善于蟄伏的人,往往會在遇到機會之前就曝露自己,以至于耗盡自己,最終在機會到來時,反而無法抓住機會。

是以,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大都是一些善于蟄伏的人。

二、善于學習且懂得蓄力待發的人

古語有雲:磨刀不誤砍柴工。

大意是說,蓄力待發比沒有準備更要保險一些。

大器晚成,大都是這四種人,有你嗎?

而能夠蓄力待發,大都是一些善于學習的人——他們堅信自己通過學習,終會有一天可以派上用場,更何況“時不待我”,在沒有準備好之前,無論如何折騰,也不會激起太大的“浪花”。

由此可見,那些善于學習且能夠蓄力待發的人,往往更容易大器晚成。

三、忍得住寂寞的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句話講,即:

“夫子不争,故天下不能與之争”

大意是說,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少有人能夠耐得住寂寞,以至于習慣有所相争,并誤認為相争才會有所得。

這當然是一種很深的誤解了。

大器晚成,大都是這四種人,有你嗎?

因為真正能夠忍得住寂寞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懂得韬光養晦的人——即便是手裡有錢,他們從不外露。

事實上,真正聰明的人,從來就不會真正暴露自己。

是以,這樣的人,往往亦是大器晚成之人。

四、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其實并不多。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其實并沒有找到真正的自我,以至于随波逐流,深受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緒的幹擾與影響,最終迷失自己。

大器晚成,大都是這四種人,有你嗎?

而那些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以及目标,更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進而可以專注于自己的事業,即便是暫時沒有起色,也依然會堅信自己有一天終會大器晚成。

是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内容,其實正是我們為什麼講以上這四種人,更容易大器晚成的真正原因。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詩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