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兄長福全大敗噶爾丹,卻不準班師回京,福全:我必死

在天津薊州區有一座山,叫黃花山,黃花山下有幾座大型的清朝王爺墓,既有順治帝的兒子,也有康熙帝的兒子。在這些王爺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被稱作“大王陵”,裡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長,他就是裕憲親王福全。

康熙兄長福全大敗噶爾丹,卻不準班師回京,福全:我必死

1、願為賢王的“皇長子”

福全是順治帝第二子,生于順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個月,生母是甯悫妃董鄂氏。

順治帝的長子牛鈕死得早,活了不到三個月便夭折了,是以,福全實際上就是順治的長子,他的生母董鄂氏在順治妃嫔中的地位也不低,是七正妃之一。不過,這位董鄂氏可不是清史中大名鼎鼎的董鄂妃,順治後宮一共有三位董鄂氏妃子,分别為董鄂妃(孝獻端敬皇後)、甯悫妃與貞妃,其實,福全的生母甯悫妃的出身是最高的一個。

甯悫妃董鄂氏是滿洲正紅旗人,旗主是大清的禮親王代善,她的曾祖父便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三等勇勤何和禮,何和禮早年追随努爾哈赤起兵,參加了統一女真以及攻打葉赫、烏拉等部族的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努爾哈赤還将長女東果格格嫁給了他。後來,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開國,建立後金政權,何和禮入列五大臣。

話說,在福全小的時候,順治帝詢問他的志向,他說了一句:願為賢王。對此,順治的反應是非常的詫異(世祖異之),人們常說,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身為皇子,怎會不想當皇帝呢?

後來,順治臨終前果然選擇的是三阿哥玄烨,而沒有選擇出身更好、年齡居長的二阿哥福全,至于原因,一般都認為是玄烨小時候出過天花,而福全沒有,是以順治便将皇位傳給了玄烨。

對此,筆者的想法是:

第一,福全有可能沒說過“願為賢王”那句話,試想有哪個皇子不想做皇帝?隻是後來康熙繼位,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才有了“願為賢王”的說法。

第二,如果福全說過“願為賢王”,真實原因絕對不可能隻是他沒出過天花,據記載,這位大清皇子從小眼睛就患有殘疾(有眼疾),相信這才是福全沒有繼承皇位的最大原因,畢竟做皇帝是要臉面的,總不能找個有殘疾的人來做皇帝吧。

康熙兄長福全大敗噶爾丹,卻不準班師回京,福全:我必死

2、大戰噶爾丹

康熙六年正月,年僅14歲的福全被封為和碩裕親王,并參與議政。

話說,這順治帝一共有八個兒子,長子牛鈕、第四子榮親王、第六子奇绶、第八子永幹都沒有活過八歲,第七子隆禧也隻活了20歲,是以,順治帝實際上長大成人的皇子隻有次子福全、第三子玄烨(康熙)與第五子常甯三人。

福全和常甯便成了康熙唯二的兄弟,兩位皇子長大後都受到了特殊照顧,在14歲的時候被封為親王,福全封的是裕親王那個,常甯封的是恭親王。

而且,康熙要穩定統治,掃除邊疆隐患,前期也主要仰仗這兩位兄弟,比如說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的準噶爾之戰。

當時,準噶爾的汗王噶爾丹勾結沙俄,襲擊了喀爾喀部,随後向内地進犯,康熙決定給予回擊,由此派出撫遠大将軍福全、安北大将軍常甯兩支部隊前去平叛,主力部隊便是出古北口的撫遠大将軍福全,為此,康熙親自前往東直門送别兄長,當然,康熙也不忘了鍛煉自己的兒子,給福全安排了一個副手,他就是皇長子胤禔。

雖然在烏蘭布通的戰役中,福全大敗噶爾丹,但不得不說,這次戰役還是比較慘烈的,比如說噶爾丹竟然擺出了駝城進行頑抗,使清軍傷亡慘重,就連康熙的舅舅佟國綱都戰死沙場,是以,在噶爾丹派出使者進行求和時,福全并沒有抓住戰機追殲準噶爾軍隊,最終使噶爾丹逃出生天。

對福全的這一決定,康熙顯然是非常不滿的,稱其中了噶爾丹的緩兵之計,使其逃亡。其實,福全也有難言之隐,一者,兵家曆來講究窮寇莫追,不計後果前去追殲,可能導緻失敗。二者,福全軍中有不少的皇親國戚,尤其是皇長子胤禔,鑒于國舅佟國綱已經陣亡,如果胤禔再有個閃失,福全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福全便在沒有等到朝廷指令的情況下,下令班師回朝,對此康熙更加不滿,康熙令福全率領的軍隊停留在朝陽門外,不準其回京,曆數福全的罪行。對此,福全說了一句:我複何言!實際上是認罪了,随後議政大臣認為應該革去福全的爵位,鑒于福全在烏蘭布通的功績,康熙便沒有革去他的爵位,下令罰俸三年,撤掉福全的議政權。

就這次征戰來看,福全是功大于過的,但是康熙同樣給予處罰,目的無非是打擊勞苦功高的兄長,以此來加強自己的權威,福全也知道弟弟心中的想法,是以也就認了罪,福全原本抱着必死的打算,不過,他有點低估了弟弟康熙對自己的感情,說實話,康熙确實是一個非常重視親情的皇帝,他絕對不會對自己的同胞骨肉痛下殺手的,無論是兄弟,還是兒子,都是如此。

康熙兄長福全大敗噶爾丹,卻不準班師回京,福全:我必死

3、真摯的手足情誼

在第一次征讨噶爾丹之後,康熙三十五年與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兩次挂帥親政,徹底地消滅了噶爾丹,噶爾丹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自殺,福全也跟随康熙參加了這兩次征讨噶爾丹則戰争。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裕親王福全病逝于府邸,享年50歲。

要說這康熙對待兩位兄弟,還真是有差別的,很明顯,康熙與兄長福全的感情要更深一些。

第一,康熙的兩位兄弟福全、常甯都是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常甯死于六月初七,福全死于六月二十四日,當時康熙正出巡塞外,當他聽到弟弟常甯病逝的消息,隻是讓在京的皇子辦理喪事,當他聽到哥哥福全病重時,立刻派身邊的皇子回到京師探望,當聽到福全病逝,康熙立刻趕回京師,參加了哥哥的喪禮,親自祭奠,出殡時還趕到裕親王府痛哭不已。

第二,福全去世後,康熙令福全第三子保泰承襲的是裕親王的爵位,而常甯去世後,他的兒子海善承襲的是貝勒爵位,一個是親王,一個是貝勒,這差别也太大了。

第三,福全去世後,康熙特意在黃花山下為其修建了最大規模的親王園寝,還特意命畫師畫了一幅自己與福全同坐于桐陰之下的畫像,以示他們的手足之情,可見康熙對這位兄長的感情那是非常深了。

康熙兄長福全大敗噶爾丹,卻不準班師回京,福全:我必死

子辰說:

裕親王福全是康熙唯一的兄長,也是與康熙感情最深的兄弟,話說,他們從小就共同侍奉在祖母孝莊身邊,後來孝莊每次出遊,也都是康熙與兄長福全前後護引,精心照顧。即便是兄長福全在征讨噶爾丹時,不聽号令,自行撤軍回朝,康熙也隻是撤了這位兄長的職,再結合福全故去後的身後事,康熙待這位兄長也算是非常不錯的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