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話新疆|古錢币 福樂智慧

史話新疆|古錢币 福樂智慧

《史話新疆》系列微視訊之四十一

古錢币

塔裡木盆地北緣,在新疆庫車市區以西約兩公裡,數段坍毀的城牆掩映在林木蔥郁間,勾勒出一座古城的大緻輪廓。這處當地人稱之為皮朗古城的遺址,就是龜茲故城遺址。

2012年,在龜茲故城西牆附近一處墓葬中,一次性出土了14000餘枚古錢币,包括大量五铢錢及西漢半兩、貨泉、大泉五十等中原王朝錢币和龜茲無文小銅錢等龜茲當地自鑄錢币。

五铢錢,始鑄于公元前118年。公元前60年,西漢統一西域後,新疆地區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五铢錢成為當時新疆地區主要流通的錢币之一。

新疆地區多地都曾發現數目龐大的漢代五铢錢。

考古學家黃文弼在《羅布淖爾考古記》一書中,有“在道旁共拾得五铢錢600餘枚,大小形式相同,蓋皆為元狩(公元前122—公元前117年)之後所鑄”的記錄。

20世紀70年代後期,新疆和田縣買力克阿瓦提遺址,曾一次出土過合計45公斤重的西漢五铢錢。

新疆地區出土的中原王朝古錢币自西漢至清,曆代皆有:唐時的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在新疆吐魯番和庫車等地多有發現;在新疆葉城和阿圖什,曾出土大量宋錢,包括天禧通寶、景佑元寶、皇宋通寶等多種錢币;元明時期發行的紙币在新疆也有發現;清朝在新疆地區使用全國統一的貨币,這些都證明了曆代中原王朝的錢币,是新疆地區的主要通用貨币。

新疆曆史上曾出現過多種自鑄錢币,漢佉二體錢又名和田馬錢,錢币正面中心為馬或駱駝的圖像,另一面有漢字銘文和佉盧文。錢币上篆書的漢字銘文分兩種,一種是“重廿四铢銅錢”,一種是“六铢錢”。漢佉二體錢采用源于西亞的打壓法造币,但币上使用了漢字及中原地區的貨币機關“铢”。

新疆自鑄的另一種二體錢币“漢龜二體錢”,是龜茲生産、發行和流通的貨币,其形制仿漢五铢錢樣式,是以又稱為“龜茲五铢”,錢币銘文則為漢文和龜茲文。

麴氏高昌王國鑄造的高昌吉利錢、高昌回鹘王國鑄造的回鹘文錢等,都是采用中原地區的澆鑄法造币,形制亦是中原的圓形方孔。

喀喇汗王朝統治時期也發行了錢币,其統治者自稱“桃花石可汗”,發行的錢币帶有桃花石可汗銘文,“桃花石”就是指中國。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枚枚鏽迹斑斑的古錢币,是曆史上新疆地區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密切聯系的縮影與見證。

《史話新疆》系列微視訊之四十二

福樂智慧

11世紀—12世紀,我國疆域内的地方政權喀喇汗王朝時期,文學藝術得到很大發展,出現了一批優秀文學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福樂智慧》與《突厥語大詞典》。

《福樂智慧》成書于公元1069年—公元1070年,是一部勸誡性長詩,由85個正章和3篇箴言組成,共計一萬三千二百九十行,另有兩篇序言。其内容涉及喀喇汗王朝的政治、經濟、倫理、哲學、曆史等各個方面,既有對統治者的勸喻,也有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在我國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疆喀什全稱喀什噶爾,曾是地方政權喀喇汗王朝的王都。在今喀什市内,分布着一處富有維吾爾藝術特色的陵墓建築,占地近千平方米,宏偉的墓室、高聳的大廈高低錯落。這裡是《福樂智慧》作者玉素甫 哈斯 哈吉甫的長眠之所。

玉素甫 哈斯 哈吉甫出生于巴拉沙衮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内),後移居喀什噶爾。50多歲時完成《福樂智慧》,獻給當時喀什噶爾的執政者、東喀喇汗王朝的副可汗桃花石 布格拉汗,并是以榮膺“哈斯 哈吉甫”(侍從官)的稱号。

在《福樂智慧》中,玉素甫 哈斯 哈吉甫塑造了四個人物形象:國王日出,象征公正和法度;大臣月圓,代表幸運;月圓幼子賢明是智慧的化身;大臣的宗親、修道士覺醒,則象征着知足或者來世。他通過四個人物之間富有哲理的對話,表達自己對社會、法度、倫理道德、哲學、治國之道等問題的看法。

《福樂智慧》内容明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

在散文體序言中,玉素甫 哈斯 哈吉甫宣稱,“它以秦地哲士的箴言和馬秦學者的詩篇裝飾而成”。據喀喇汗王朝另一部代表性作品、幾乎與《福樂智慧》同時期的《突厥語大詞典》記載,“秦本來分為三部:上秦在東,是桃花石;中秦為契丹;下秦為八兒罕。而八兒罕就是喀什噶爾。由此可見,這裡的秦國是指遼朝控制的區域,馬秦是指宋朝,中華一體觀念在這裡得到了有力诠釋。

《福樂智慧》中還有大量倫理道德和治國理政的箴言名句,“要仁愛為懷,保護人民”“優良的品德乃為善之本”“信義是處事為人之本”等思想,充分展現了它同儒家文化的内在緊密聯系。

《福樂智慧》為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正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言,它不僅是維吾爾族的寶貴遺産,同樣也是構成中華文化曆史的寶貴财富。

史話新疆 | 第1集—第18集

來源: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

奎屯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倩

責編:陳世健 王倩

總編:徐鐘

總監制:張代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