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越史的根性與小說演繹的精髓 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南越史的根性與小說演繹的精髓 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作者簡介:唐明,筆名狼吠,著名文藝評論家、曆史學家。河南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聞香識玉:中國古代女子閨房脂粉文化史》(上海三聯書店版)、《香國紀:中國曆代閨閣演變》(人民日報出版社版)等書,長篇小說《淘米水》《鼠群》《中午》等,長短詩三千餘首,另有《中國兵器史》《中國佛典鈎沉》《中西方藝術史鑒》等作品。

著名作家、詩人張況伏案五載創作的愛國主義題材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五卷)日前由廣州出版社出版。該長篇小說系廣東省作家協會蹲點題材,獲佛山市文藝精品重大題材扶持,該小說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以章回體長篇曆史小說的形式加以拓寬與提煉,再現并重構了趙佗率領南越回歸漢朝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恢弘曆史,具有重要的文本意義與史料價值。小說對實作祖國完全統一、民族繁榮富強以及南海歸屬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建設具有較好的文本啟示意義。

南越史的根性與小說演繹的精髓 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南越史的根性

與小說演繹的精髓

——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唐 明

1、引子和緒論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部五卷本的長篇巨著概括性地揭示了“南越國”的建立者——秦朝名将、政治家、軍事家、“漢越民族大融合的領路人、倡導者”趙佗的一生。在當時那個波雲詭谲縱橫捭阖跌宕起伏的時代,由“始皇伐百越”而引發的一場空前浩蕩的“秦軍南征”,于“大一統”的曆史時代背景下上演!秦在統一了“戰國七雄”的争霸賽之後,最終确立了“逐鹿中原”的勃勃雄心!其在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嬴政面前一展大國的氣派,韬光養晦在擴充了一吞河山的榮耀中,憑同樣具有弘闊視野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領袖的代言人李斯所經略的宏圖偉業,勢必将繼續保持一種好戰及堅強的意志力,在貫徹落實着精神的奢求、無限的締造,與強悍的施政方針和尖銳的信念,而将國運昌盛、權欲恣肆、犀利的攻擊力,推向極緻!擴張性随之蔓延為“皇權浩蕩”加持着無窮無盡、氣貫長虹的“好大喜功”,及必須橫掃一切的博大胸襟,“驅數十萬之乘,騁索骥之軌”,聚千萬億之資,掘靈渠以泛瀾,旌旗漫卷沿龍域之圖報,“列列震旦,嘯嘯馬嘶,舉舟輯而揚帆,叱咤風雲,再起烽煙;寰地奔雷掣電,乃執矛擁盾、荷 戗風。……冠纓映天,铠袍射日,盔甲兜鑫,碧日燦钺!貨暢其流,而達三江溯源。圍堰築壩以彙山川入海,霁湧營陣如潮,挂一漏萬;累巨吹灰揚塵,似萬斛珠般墜地迸濺,率百萬雄師蓋吞五湖!以敢下七洋捉鼈之勢,穎旋景描,瑰玮縱貫。……同時,為排解消除——“軍無戰事而不穩”的愁予,似鬼才的始皇,在整肅辦妥了“楚魂與秦人的對話”之後,強力回擊了衆人的憂慮!揮戈南下,梅開二度,秉承赓續,繼之猛掃。在空前煥發了“國勢恒昌”的大背景下,讓鲲鵬之志得到了空前的釋放。

……伐越!而使其笃定理論必然聯系實際的方針!國家應該在生機勃勃中震懾所有力可能摧的争讨,伐之無私無畏!其思考和目光在一張龐大無比的地圖上逡巡,在真理面前斷無改變之必要,而是應一鼓作氣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中淡定,細緻入微地去籌劃,用戰無不勝的餘威去壟斷視野中的部分,集權于松弛的掌心,猛然握緊,發擊緻命的一擊!并沒有停止征讨的步伐。

2、春秋大義文本:以鮮活的人物形象搭建思想與精神層面的整饬性架構

現在,擊秦聲,一浪高過一浪!殺伐果斷!才是睿智聰明的決斷。民族南征的旗幟再次招展!浩瀚、廣闊、無垠,切入了一個時代的“群策群力”中。也通過著名作家張況——天佑其命之筆得到了有力的落實貫徹,并是以貫穿始終以小說的形式,絢爛奪目呈現!奇詭靈異閃耀,賦予了其無尚光榮和踴躍,他以磅礴的氣蓋鬼吊予取予求,波谲雲詭、風雲集會、卷帙浩繁地寫出了秦漢時期的南越,從舉兵征讨、抗拒者争戰,由死傷無數、百折不撓,到石破天驚、攻城略地,最終陷落屈服、召降納貢!之曲折離奇、怪誕迂回、沖折疊加的曆程。蓋因史冊流傳故事喋血滋養澆灌,且輝煌騰達如摩羅力詩說,雄渾異常匪夷所思,而殚精竭慮地涉及奧義書般的引經據典。況之無論是喋喋不休的描述,迷一般的闡釋,教化人心的此如艱難,一切皆不足為訓的深刻、服威及生動、踅趣,似夢溪筆談一般在劫後餘生中面臨形式上的厄運,征挑回顧,共付危急,猶如赴湯蹈火一樣,在作家張況充滿說史、蔓延縱橫交錯、拍案叫絕的筆下,使傳奇軌迹,如話本說庫詞語精逮、羅列呈現。文字攻略莫不蒼郁沉定,在具備忱思憂患意識的前提下,使濃墨重彩文本上的叙述力框定在主人翁——趙佗的架構内,而莫衷一是逐一彰顯出雄才大略和治世能量及執政綱領,綱舉目張地寫出人世間的荒亂與整合,情感與理智,驚觸與穩固,瑣碎與淡定,喧嘩及騷動,沉重和反複,遠見及卓越,殊義和堅韌。或契合着悲喜交加,或盟約于歡樂哀怨,愁緒做解,妙筆生花,在從不蹈矩循彟及在所不辭中,由作者之辛勤耕耘而貫通了曆史地理政治軍事,治國理論上的種種不可思議及深不可測……

——關于百越之由來,據史脈溯源而上乃見後羿射日之神話(按:原稱“羿射九日”)。據三星堆出土——青銅扶桑樹,“日冕十挂,栖息于枝桠,冠赤旒而燦天,……炎九宙,而攀霄漢;并列馳騁,九層環宇,灼灼其華,分攘九州,撕裂經天緯地,煉鑄荒野穹莽”。如《山海經·海内經》載:“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帝俊賜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同上,唐人成玄英《莊子·秋水》疏引《山海經》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該九日,當為九黎或多個部落方國之代稱。宋代類書《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經》雲:“堯時十日并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說明古本《山海經》中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後來,佚逝了。《楚辭·天問》乃見雲:“……羿焉彃日?烏焉解羽?”即佐證耳。《淮南子·本經訓》,将後羿射日之事,做了總結,故謂之,“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除大羿射日外,夏代另有一位“後羿”,即有窮國後羿。關于此二人關系,古人亦有不同看法。晉代學者郭璞認為,夏代有窮後羿是因慕上古“羿”善射,故以“羿”為名。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稱,傳說上古五帝時“羿”為善射者,而夏代“後羿”則以羿為名。餘以為,此二人,實為同一人,或夏代有窮後羿,構成傳說了射日說羿之原型。做為“奔月”主人翁之一男性後羿即先入為主,以其勇猛偉烈勳肇之功射九日以蕩趨炎附勢,使禽獸如魍魉魑魅們蟄伏,百姓安居樂業。而羽弓始達,引矢擎弦,攬鲲鵬之筋,撥亂反正,一蕩穹隆濁焰,改天換地,弑殺九輪日孽,唯剩一日放光。一切謂之擊啞的巨瀾,悄無聲息,海風淘洗鲸鳍與鲨須,使萬千洪波,屹立驚豔!熬鹽的日光雪白碎裂,似大片大片的水晶堆石築城,在峰頂高聳。現在,丈夫後羿的身影與嫦娥奔月,折疊如一,互相重合。萬籁俱寂,伏就日光和月光!流火飛迸四濺,讓瑰麗的岩漿似的芍藥牡丹薔薇,和玉的火神鳥及烏鴉反哺于大地的一張網中。東漢高誘作注解雲:“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易占》《歸妹》亦述,嫦娥盜藥,蔔奔月之事。秦簡謂:“歸妹曰:‘昔者恒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占。’此見于傳本《歸藏》之辭”,恒我即嫦娥。《說文》:‘恒,常也。’據說因避諱文帝劉恒,‘恒’多作‘常’。‘我’與‘娥’音同而相通。《說文》:‘從女我聲’。又‘恒’通‘姮’,‘姮娥’即‘嫦娥’。”後世故事補充,亦非全是杜撰,乃從《歸藏》衍化而來。據評者考證,嫦娥奔月事,應與先古戰争相關,嫦娥非一人,乃為古代女氏遊娼聚落,以賣藝為生,類似現在歐洲吉蔔賽人,亦做“伥”,古代典故有為虎作伥說;今據常州一帶,為越人一系,号“吾越”,而“吾”通“我”,即“娥”字由來;“常”通“嫦”,亦通“娼”,乃“嫦娥”本源。娥與羿通,有婚媒交媾之實焉,堯譴羿伐越,娥盜之靈鑰,偷得玄圖秘籍情報,馳越而奔之,乃告之母國;“越”通“月”,又通“鑰”,故馳越被後人敷衍為奔月,茲蓋事之緣由耳。蓋是以,這奔月,其實是奔吾越國,古有百越之分,曰吳越、揚越、吾越、東瓯、閩越、南越、西瓯、駱越等,名稱衆多,皆越族支系也。今廣東,乃簡稱“粵”,亦為“越”字所化。況之,現在越南一詞,古稱“南越”,也是這個道理。從上述文字陳述所看,總體故事架構是後羿伐越,而其妻嫦娥知後乃奔越告之其母國。此奔月之事件之來由應該屬實,當然也須認真佐證考究和商榷。

據作家張況小說簡介載:趙佗(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秦朝钜鹿郡東垣縣人(今河北省正定縣),系秦朝大将,受秦始皇委派,以副帥身份與主帥任嚣一起率軍平定嶺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趙佗被委任為南海郡龍川縣首任縣令。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趙佗任南海郡守,在秦末農民起義諸侯逐鹿的烽火中,他封關絕道,趁勢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番禺(今廣州)建立南越國,稱“南越王”。趙佗在嶺南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開明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漢越民族的大融合、大發展,并将中原的先進文化、農耕技術等帶入南越,使古老的嶺南大地煥發生機,得到較好較快的發展。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劉邦改東垣縣為真定縣,是歲,趙佗被漢朝正式封為“南越王”;呂太後臨朝稱制時(公元前183年)企望對趙佗和南越國實行“長臂管轄”而不得,漢越由此交惡,此後即揮動大棒對南越國實行“單邊制裁”。趙佗毫不示弱,遂抗禮自稱“南越武帝”;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趙佗被恢複“南越王”封号,南越國重新回歸漢朝。作為嶺南的“拓荒者”和第一代“南越王”,趙佗對我國嶺南地區的發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被視為嶺南“人文始祖”、推動中華民族實作統一的英雄、海上絲路的先驅,毛澤東更稱之為“南下幹部第一人”。西漢長樂台(五華獅雄山遺址)是趙佗在嶺南所建的四大行宮之一,該遺址位于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機關,2019年被國務院核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這一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南越國早期的部分曆史空白,在嶺南的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标本”意義。……由之而貫穿始終卻脈絡運肇勳偉營造,使整個故事在筆者所掌控的說郛中,不斷選擇着情節的把握和走向,扼守其要,抓住了根本的叙事性的要素與奧義上的指向,由之而逐漸展開鋪墊将故事捋順到一種循規蹈矩的模式中,乃視情況發展軌迹層層遞進、加以勾兌,不斷汲取着深入理念的陳述、描繪、組織到位的叙說,由傳奇構成到史存挖掘中的演義流變,在攫獲了小說所能發揮和想象力的基礎上再次結構着講與寫的過程。進而卷帙卷浩繁地切入了一種非诠釋而為故事套故事,形成一個個叙述套圈,卻枉顧于移植樹大根深的詭秘密史上的傾訴,猶如匠心獨運,俨然故事的兩條線同時展開,開拓了正史在作者筆下埋伏而替代了更有力的故事性發生,随機抽取式的關系便不斷延伸出章節中的締造,宛若博爾赫斯所言,“中國式分叉的花園小徑”,雖由此及彼、互相纏繞,但又各陳其念、互不關聯;并為之貫徹落實。既危機四伏又縱橫交織捭阖,以複式結構——由正副兩條線穿插而行,但終究要回到起初所供訴求中,符合當代性讀取的邏輯推理及審美性的連貫,讓故事的結點糾纏在講述之中,上溯曆史的根源而非于瞎編亂造!這不免陷入兩個怪圈:一個是颠覆古代性的現代感,一個是現在者的在場性,結合古典文學的要義卻必須要适合現代人的審美标準及形而上的檢閱及洞察,以及語言表達上的世界觀也要剔除古人的雙向選擇中的詞彙,進而取代抵消現實的征候,并歸于鎖定。

3、小說文本:長篇巨著的神奇震撼力

可以肯定,任何一種背景在的講述,兼或具備是非曲直!并且尚包含種種的不确定性,在思想領域或文本上具有無所畏懼的詞彙、表征、情節上的歸屬感、象征意味,以顯現一個人的鬥志和文學的共性,即:小說裡的多歧義、變向、表達、形象設計、罪與罰、懲與處、勸與戒,在情節之上形而學的觀念,于感召下被填補的缺失,乃至為故事發展所需設點的反面人物,以及因史事曲折離奇古怪而必然聯系到的情感交織和虛構,直至塵埃落定與故事終結,均不斷為人物形象而各執一詞,為除去各自不同的側重感,人間友情與恩慧——雖具真實或現實中的警惕和告誡,但更臻品于那個時代的代言,用故而選擇的假象而遮蓋真象!立誓卻相顧歸還,享樂但必須割舍,刈恨愧疚更能載譽而歸,凱旋勝過昙花一現并能騁力所不達,死而無憾,亡者榮耀體驗服從着逝者安息,無意冒犯的純潔無畏,即便碧玉微瑕,但瑕不掩瑜,終究會通過精神融入大地,感應文學的作用力。那麼,憑何支援其文本的價值,而且,在張況小說中存在的意義何在?我們謂之目前性的史傳描述,或選擇性的記錄演繹。而謝有順(著名文藝評論家)稱之為:“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邊疆民族與中原文明、文學虛構與曆史真實如何融彙”。

是以,筆者認為:——叙述者雖給予了事件本身,可經曆者卻停留在古代,時間橋的概念賦予了這兩種原則的基礎,在這一構成中混合為一體進而用小說的魅力加以層層篩選,逐漸剝離出更有價值的講述。仍歸結于謝有順的理念裡,他認為:“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體量巨大、雄心勃勃,……張況做了很多考證和思索。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一極,不僅是小說的底色,更成了叙事的主角,而以趙佗歸漢為主線的曆史講述,最終是要建構起一個真正的文學‘嶺南’”。而邱華棟(著名作家)則雲:“作為一名有責任感和使命意識的作家,張況用五載光陰艱辛伏案,磨砺出這部200萬字的長篇力作《趙佗歸漢》,煌煌五卷,以滿腔的愛國熱忱為偉大祖國和人民抒情。小說叙事宏大、文本嚴謹,抒寫了秦統一六國和南越王趙佗曆經滄桑,最終帶領南越國回歸漢朝,實作華夏一統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恢弘曆史。

故事感人至深,語言風趣老辣,情節曲折跌宕,展現了張況紮實的國學功底、厚重的曆史文化素養和難能可貴的家國情懷。”如此種種評價與說辭,具備了從各個面的分析和讨論,對小說而言,其欲擒故縱的寫作手法,究其原因與寫作技巧上的謀劃,自事件生發年輪流轉,必定形象地為主人翁趙佗内在心理世界開辟了一條通向獨立卻又歸之于忌殚的兩種迥然不同的處境,而根性決定了其回歸。種種迹象表明,其态度的轉變,本質上的掙紮與天性的桀骜不馴,在這位身兼數職(名将、郡守、割據者、思想人、謀略決策者、國王乃甚至稱帝或政治家的形象)的高手面前,一切說辭在切入更強大的中原帝國面前均顯得形單影隻、對抗無益。叛經離道的羞恥心也決定了其不失為一個愛國者和忠義人。

猶如作家張況憑理性與感性所決定的創作走向而決定了——其深入骨髓的歸屬感及思辯,仿佛靈魂的契約在鑲嵌中納入了正确的指向,為趙佗所崇的國家其實隻有一個,即華夏或秦,秦既亡,則屬性為漢!這必定的儀式感與朝聖的磁性、引力,如施魔法般灌注入肉身與腦中。俨如葉延濱(著名作家和詩人)言,“張況熱愛祖國山河,情系黎民百姓,具有強烈的家國意識和愛國情懷。近年來,他以民族大義為依歸,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和文本勇氣,用200萬字為南越王趙佗回歸漢朝立傳,熔曆史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爐,厚重地傳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何為愛國主義情懷?何為作家使命意識?張況用他雄闊壯美的文字對此作出了擲地有聲的闡釋。”

畢竟,此作為著名作家兼詩人的張況伏案經曆凡五載而創作的愛國主義題材——長篇曆史小說(按:《趙佗歸漢》-五卷本)。茲書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以“章回體長篇曆史小說的形式”加以拓寬與提煉。絢麗多彩地再現并重構了趙佗率領南越回歸漢朝的這段可歌可泣璀璨輝煌興衰史,具有雙重的文本意義及史料價值。該著對實作大一統的理論和強化民族複興國家繁榮及南海歸屬權與倡導強國興夢重建具有文本啟示的作用。叙事詩般的語言在深入表達中,錨定小說文本所涉及的概念:長篇巨著在認識上豈能為神奇震撼力所左右,而衡量一個作者在陳述史觀中用一種類似親合力去挖掘,貼近當時的臨界點,卻不失于純粹與修辭上的甄别與描述,在各種人物之間鑲入種種沖突與指向,陷進故事本質漩渦鳴人的邂逅和遭際,沖突與個性紛争或陰謀及陽謀,叛逆和皈依,讴歌或批判……

南越史的根性與小說演繹的精髓 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名家評價

作為一名有責任感和使命意識的作家,張況用五載光陰艱辛伏案,磨砺出這部200萬字的長篇力作《趙佗歸漢》,煌煌五卷,以滿腔的愛國熱忱為偉大祖國和人民抒情。小說叙事宏大、文本嚴謹,抒寫了秦統一六國和南越王趙佗曆經滄桑,最終帶領南越國回歸漢朝,實作華夏一統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恢弘曆史。故事感人至深,語言風趣老辣,情節曲折跌宕,展現了張況紮實的國學功底、厚重的曆史文化素養和難能可貴的家國情懷。

(邱華棟,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主席團委員)

張況熱愛祖國山河,情系黎民百姓,具有強烈的家國意識和愛國情懷。近年來,他以民族大義為依歸,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和文本勇氣,用200萬字為南越王趙佗回歸漢朝立傳,熔曆史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爐,厚重地傳導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何為愛國主義情懷?何為作家使命意識?張況用他雄闊壯美的文字對此作出了擲地有聲的闡釋。

(葉延濱,著名作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詩刊》原主編)

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體量巨大、雄心勃勃,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邊疆民族與中原文明、文學虛構與曆史真實如何融彙,張況做了很多考證和思索。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一極,不僅是小說的底色,更成了叙事的主角,而以趙佗歸漢為主線的曆史講述,最終是要建構起一個真正的文學“嶺南”。

(謝有順,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越史的根性與小說演繹的精髓 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書作者簡介

張況,著名詩人、作家,1971年生,廣東五華人。中國長詩寫作倡導者、當代新古典主義曆史文化詩歌寫作的重要代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文學著作31部,主編詩文選30部,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日、韓、蒙、阿拉伯等文種介紹到海外。1997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全省五名重點培養青年作家”之一、2003年2008年兩度入選廣東省委宣傳部“十百千工程”重點培養人才、2012年廣東文學新實力赴京推介8名作家之一。曾獲2011年《現代青年》雜志“十佳青年詩人”稱号、2013年《芒種》文學“年度詩人獎”、2016年廣東有為文學獎·詩歌獎、2018年“十佳華語詩人”獎、2019年“郭小川詩歌獎”、2020年“全國十佳辭賦家”稱号、中詩網“2020年度十大詩人”稱号、《國家詩歌地理》雜志“2020年度詩歌金榜詩人”稱号等,詩作《鴻門宴》列入粵教版必修課程2021年高中國文示範教案。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創意寫作中心特聘導師、河南洛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魯迅文學院新時代首屆詩歌高研班學員。《詩博刊》顧問。現居中國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