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小龍和他的微信大搜尋

編輯導語: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中,搜尋的發展曆史是值得說道的。從傳統的搜尋引擎,到現在應用中的搜尋功能,網際網路企業在搜尋上做出了大量投入。那麼當下網際網路應用中的“搜尋”發展得如何?未來場景化搜尋會擁有怎麼樣的發展前景呢?
張小龍和他的微信大搜尋

張小龍沒有出現在微信主場的2022微信公開課現場。但當日會場、直播和新聞裡,總有人提起他的名字。他的公開課講師團隊,穿着用23個廢棄塑膠瓶做的環保文化衫一一登場。

2022微信公開課,迄今為止業内最簡樸年度大會,處處充滿了省省省的痕迹。資料袋裡隻有廣告單沒有産品冊,省紙;會場喝水場邊自取,不再鋪貨到座,省水;場外垃圾、耗材環保回收,全力支援碳中和,省能源;會議剛結束,眼瞅着展台還沒拆完呢,場館迅速關了一大半的燈,省電。

整場公開課講師的表達風格很簡約,平和。但風格之外,有些産品隻要公布了資料,就注定要引起讨論。就拿微信搜一搜來說,去年5億MAU,今年7億MAU。這個資料,明顯高于百度APP公布的6.07億,和抖音去年初公布的5.5億規模。

微信搜一搜這是成為搜尋第一名了嗎?增長得确實快,但賽道排名不能用單一資料下定義。且三家公司的資料分别來自去年2月,去年9月和今年1月,時間線上,沒有對齊。

隻是去年我們還要讨論微信是不是要做大搜尋,今年真不用猜測了。搜一搜方面也很坦白,1 月 6 日的微信公開課 PRO 上,騰訊公司副總裁、微信搜尋應用部負責人周颢的分享主題是《用微信,搜所有》,搜尋一旦啥都能搜,就蓋章“大搜尋”了。

微信一旦深耕大搜尋領域,張小龍就一定會遇到李彥宏和張一鳴。百度在搜尋領域積累了超過20年,是有核心認知和技術積累的;位元組現在做的雖然不是大搜尋,但是位元組系的抖音+頭條+西瓜等APP,和微信一樣,會衍生出踴躍的搜尋需求。

人們的搜尋行為和慣用場景改變了。注定有些變化,将在網際網路巨頭公司之間發生。搜尋的故事越來越好看了。

一、搜尋的邏輯變了

如果說獨立的搜尋引擎、浏覽器等是搜尋1.0産品的話,那麼微信搜一搜以及位元組系抖音搜尋裡的搜尋行為,就是搜尋2.0産品。當老牌搜尋和新晉搜尋能力狹路相逢,前者赢得使用者是靠心智,後者赢得使用者得益于流量和場景。

縱觀這幾年的線上流量,一部分追求“好玩”的使用者去了抖音等短視訊,另一部分追求“有用”的使用者去了微信。微信後來做了視訊号,豐富後的生态既“有用”又“好玩”。緊接着“好玩”的抖音也開始在自己的内容裡大做知識類目,也要走“有用”。百度幾年前也做了自己的視訊,在占據搜尋心智的同時,也要“好玩”“有用”。

作為搜尋新勢力,微信搜一搜和抖音的搜尋增速都很快。如果單純從産品日活躍(DAU)資料來看的話,抖音的搜尋滲透率,比微信搜一搜要高。微信超過12億的DAU,搜一搜7億MAU,抖音6億DAU,卻達到了5.5億的MAU。顯然在場景搜尋中,抖音使用者也非常喜歡搜尋。

隻是抖音使用者的搜尋詞條可能更多指向内容,他們未來也要面臨如何搜尋泛化的問題。微信搜一搜因為能夠連接配接和喚起微信體系的生态矩陣,可以搜更完整的内容和服務,是比抖音搜尋更接近大搜尋的産品。但如果跟百度搜尋比很多長尾詞條的精準,兩個搜尋新勢力就又都變成小朋友。

但小朋友的優勢是年輕、氣盛,有增長空間。新産品的發展早期都拼不了核心積累,但隻要業務邏輯是有根的,長得快,就是有未來的。

疫情這兩年的搜一搜漲得很快。這部分增長代表了比好玩和有用更猛烈的需求——剛需。

就拿如今進進出出必須出示的健康碼來說。最初通過掃一掃或者搜一搜,找到這個碼,使用這個碼,它才會在下拉菜單的使用痕迹中出現。假如中間隔了幾天,曆史痕迹消失,很多使用者會再次通過微信搜一搜,重複尋找那個健康碼。這個行為足以讓搜一搜産品經理狂喜,他們在背景資料可以看到使用者在反複回來,說明使用者喜歡或用這個産品有效啊。

兩年多以來,機場、車站、餐館和多種公共場所的門口,有很多微信搜一搜的野生營運經理。他們用喇叭告訴人群,如何通過搜一搜,找到健康碼,可以快速通過。他們用這個方式,幫助掃碼的二維碼區域分流。

不排除很多過去不用搜一搜的使用者,因為搜健康碼,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開始在微信聊天界面上面那個搜尋框裡啥都搜了。微信搜一搜想強調自己的大搜尋能力,如今打開微信聊天上方的主搜尋入口,是能看到朋友圈、文章、公衆号、小程式、音樂表情、服務等内容标簽。搜一搜把這些标簽放在入口,除了可以實作分類搜尋,更主要的作用就像個廣告牌——讓使用者懂這裡都能搜什麼。

搜一搜的搜尋結果能否讓使用者滿意,既是搜一搜的壓力,也是其它搜尋APP的壓力。存量競争之下,搜一搜如果總是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使用者會在心裡給微信畫小黑叉。反之,使用者若在搜一搜總能找到符合預期的東西,使用者可能就不願意再跳微信,專門再打開其它搜尋APP了。

二、搜一搜為啥要做連接配接器?

搜一搜的産品定位是頂層設計。邏輯上,搜一搜隻能屬于微信。微信聊天上方的搜尋框從微信誕生之日起就有,但其功能和意義跟今天比已大相徑庭,這個框的邊界随着微信生态的成長也日漸擴大。

在資訊裡做小搜尋,很常見。各大新聞APP裡都有搜尋或搜尋功能。但在一個國民應用裡做大搜尋,是個既沒樣本又很冒險的事情。

産品越大,使用者基數越多,活兒越難幹。既要做資源池,又要通過算法讓使用者找到對應的内容和服務。雖然這兩年能夠看到搜一搜的産品和服務越來越完善,但這遠遠不夠。搜尋是一個需要無限積累内容,又無限分發内容的産品。對供給側的增長和傳遞側的精準有着永無止境的要求。

搜一搜團隊屬于微信裡的低調團隊。圍繞“連接配接器”定位,他們在今年的公開課中又做了進一步解釋,細化到了連接配接了微信的小程式、公衆号、視訊号、服務和品牌等次元。

以上普通使用者也能看懂的連接配接,所見即所得,很好了解。但連接配接之後,如何營運生态繁榮?打通全部産品邏輯之後,一個新的搜尋産品,如何靠近使用者心智?

張小龍和他的微信大搜尋

截圖來自2022微信公開課主論壇

疫情之下,使用者最可感覺的部分答案或許是“服務”。“服務”的概念大,但又的确是一個廣泛存在但又沒有被充分滿足的需求市場。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20年,沒有一家公司做到了百分百連接配接線下服務。幾年前微信小程式這一産品形态一出,大家就知道微信想要試一試。“服務”子產品接入了各種剛需,除了疫情服務之外還包括生活繳費、社保繳費、快遞查詢、公積金查詢等。

當微信體系内并列的内容和服務越來越多,微信搜一搜的價值被凸顯出來了。對普通使用者來說,搜一搜就像封面一樣:啥都不用記,搜就行了。但封面容易,營運好封面關聯的龐大系統就不那麼容易了。内容類的東西很容易通過産品系統解決,這也是微信團隊很擅長的。

但内容之外的服務部分,很多都是無法标準化解決甚至無法閉環。但微信搜一搜既然做了大搜,所有連接配接的内容和服務,就都變成了搜一搜體驗傳遞的一部分。

現在微信搜一搜裡能搜到其它各種“萬能的碼”,比如通信行程卡、出行政策查詢、核酸檢測預約;乘車碼,覆寫了出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微信搜一搜體驗過北大口腔的挂号服務,還用微信搜一搜試搜過北京其它三甲醫院,都能順暢找到。微信公開課上,搜一搜講師提了一組資料:微信聚合了各級權威機構超過500個、各類高校超過2800個、醫療機構上萬個、公立醫院超過5000家,挂号累計服務超過1億人次。

放到行業裡,這個資料聽起來當然酷炫,但對搜一搜團隊來說,這樣的接入和傳遞量級,在營運層面,是營運邊際成本遞增的。線上方案和線下傳遞不是一個團隊,無法從産品層面完成閉環,很容易導緻資源和服務停在聚合層面。

還是用挂号舉例,去哪挂号,微信搜一搜可以精準指路,但能不能挂到,要看對應的醫院放多少餘号出來,以及使用者的手快不快。複雜的線下場景,接入和傳遞背後,還有漫長的、基于政府規則和使用者期待的磨合過程。

三、場景化搜尋未來如何?

使用者的停留時間在哪裡,産品的想象空間就在哪裡。按照這個邏輯看搜尋,場景化搜尋未來可期。

現在中國最有基礎從這個模式做搜尋的團隊,可能微信和抖音和快手,未來會不會衍生其它的場景搜尋,還不知道。單從微信和抖音的戰略來看,搜尋都是重要的業務之一,快手那邊沒有公開消息。

由于産品基因不同,曆史包袱也不同。微信和抖音團隊做搜尋各有困境。微信搜一搜切入了生态和服務,就要操心傳遞。即便有些線下場景未必是搜尋本身的問題,但使用者的心智會去搜尋溯源。百度早年就吃過類似的虧,後來位元組試水搜尋,說啥都不碰醫療。

抖音如果隻做短視訊搜尋,會非常容易;但如果做大搜尋,也将面臨使用者心智難定位的問題。雖然位元組系有内容及流量矩陣,但他們沒有一個連接配接器可以把散落在APP工廠的東西連接配接起來。幾年前獨立封裝單獨的搜尋APP效果不理想,如果在抖音裡做大搜尋,基于抖音使用者心智,搜出視訊之外的東西又似乎很割裂。

但抖音有自己的優勢。視訊内容滲透率高,代表了另外一種前景廣闊。

新搜尋正在釋放新流量。這種增量人群是絕對的新使用者,利好品牌建設。

從業者早就敏銳地發覺,在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生态的今天,品牌幾乎很難找到一個平台每年達到50-60%的增長。去年的微信品牌搜尋竟然達到了80%的增長。這是因為過去在其它端不曾使用獨立搜尋,不太接觸品牌的新使用者,會因為場景和搜尋,産生新的連接配接或聚合。新的産品邏輯之下,品牌和使用者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雙向奔赴且彼此喜歡。

去年vivo在微信搜一搜試水取得了好成績。他們新機上市在搜一搜釋出後,官方區提升漲粉率268%,釋出會預約人數全管道占比47%。品牌流量保底增長了80%以上。這個資料足以讓品牌尖叫。微信還有個地方釋放了商業機會:朋友圈和社群本來是私域流量,但是有了搜尋的連接配接,品牌又是以接入公域流量了。

抖音的搜尋也會有意思。搜尋引擎裡面随便一搜,一個關鍵詞之下,可能會出來很多某個分類的内容。那些内容相同又不同,但是對于真正的抖音使用者來說,他們搜尋的動機,也是在尋找樂趣。視訊内容被以新搜尋的邏輯标簽和分類,對應的想象空間,也就出現了。

四、影響中國搜尋格局的三個程式員

微信搜一搜、百度、抖音搜尋背後的三個老闆都是程式員出身,都非常低調、聰明勤勉。他們掌管和定義中的三個搜尋産品,也正在深刻地影響着中國網際網路搜尋格局。

張小龍沒有出席微信公開課,但現場到處都是他的影子。好幾位講師開篇就提了“小龍說”,在微信産品團隊,他們的産品經理把産品或項目跟張小龍開會叫做“過小龍”或者“過龍哥”。

因為管得細,微信有同學習得一個好用的擋箭牌:每當收到兄弟部門可做可不做的産品需求時,他們就會跟對方說,改這裡可能需要過龍哥,你們考慮一下這個功能要不要加,以及要不要過龍哥;但事實上在微信内部,“過龍哥“也不是啥緊張的事,他們用這理由勸退需求,自己卻一邊跟張小龍開會,還一邊帶上想吃的零食或飯輕松地進入會議室。

北京西二旗的百度科技園内,百度員工早上6點到7點之間去食堂,能碰到李彥宏和百度的高管團隊也在科技園食堂吃早餐。高管們的晨會七點過就開,比員工上班的時間早好幾個小時。早年陸奇離開百度時被媒體封神,其中就包括了一條早上6點上班。但職業經理人上班早的原因之一應該也包括,老闆去得也早啊。

張一鳴喜歡在中航或方恒的辦公室裡參加位元組的“CEO面對面”活動。那是一場會内部線上直播的位元組員工全員會。位元組的同學私下聊起老闆,覺得一鳴有時候跟員工講話還緊張呢,演講能力跟公司裡的職業經理人比差遠了。但員工是真喜歡他,是以屏上也彈幕熱烈,就差沒給老闆刷火箭了。

張一鳴去年宣布退休了,但他并沒有真的閑下來。花了大量時間調研和各地走訪。據位元組的同學說,公司的很多重要産品,“依然要跟一鳴過一遍”。

跟其它網際網路産品不同,搜尋是一個需要使用者主動發起才抵達的産品。要真正的服務使用者,滿足需求,解決問題,才能赢得使用者的心。微信搜一搜做微信這個連接配接器裡的“連接配接器”,百度今年在新slogan裡加入了“生活”,顯然想離使用者更近,抖音也說搜尋在視訊化。搜尋是無法阻擋的剛需,每個月分别有7億、6.07億和5.5億使用者通過各個産品端的“搜尋”指令,正在為中國最有名的三位程式員投票。

從今年微信公開課的搜一搜釋出來看,一個資料的暫時領先,搜一搜還沒赢。增長快,但作為清醒深刻的産品頂層設計者,張小龍可能比他的團隊更憂心忡忡。架構資料之外,更細次元的資料,更值得思考和分析。

比如微信搜一搜7億MAU的搜尋裡,到底有多少是在搜聯系人清單,多少人在搜内容,多少人在搜服務?多少人在自由表達自己的搜尋意圖?他們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了嗎?

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網際網路從業者,産品愛好者。公衆号:幾何小姐姐(ID:jihexj)

本文由 @幾何小姐姐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