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河北兩會丨韓立群委員: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

作者:燕趙都市報

“不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制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需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需要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産業勞工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充沛動力。”省政協常委,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韓立群向大會提出建議,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

2022河北兩會丨韓立群委員: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

韓立群委員表示,河北省在推進産業勞工隊伍建設改革過程中,很好地堅持技術技能教育訓練、職業技能比賽、技能技藝傳承“三管齊下”,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較好地提供了人才和技能支撐。但我省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還有一些工作亟需推進。據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我省技能人才達到1046.6萬人,但隻占總就業人數的20.29%,而且我省技能人才中,中、低技能人才占72.11%,高技能人才隻占27.89%。是以技能人才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弘揚工匠精神,推進技能人才上層次的任務非常緊迫。為此,韓立群委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政策保障。加強人社、教育、科技、工信、工會等各部門的協調關聯,從教育教育訓練、薪資待遇、考核激勵、聘用管理、福利保障、社會地位等多個次元,加強對技能人才的公共政策保障。尤其是要針對農民工群體、靈活務工群體、制造業一線操作工工作環境差、薪資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不高等現狀,完善相應的公共政策。破除企業人事管理和職工勞動管理相區分的雙軌管理體制,讓工匠技能人才能夠參與到産品研發、市場調研、企業管理中來。各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探索高技能工匠人才兼職、挂職工作,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認同感、幸福感與價值感,讓工匠精神成為全社會從業者共同的價值追求。

二是完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推動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切實加強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總結推廣工程技術領域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貫通的經驗做法,打通上升通道,讓更多的高技能職工成為工程師。加強技能創新、工匠技藝相關的知識産權、專利的保護工作。推動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現代職業倫理建設,改變企業和職工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觀念,既要讓市場競争促進企業和職工發展,同時避免企業間互相惡意挖人的現象。

三是推動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育全過程。将勞動教育納入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大大強化勞動教育的地位。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國小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将動手實踐内容納入中國小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鄉新增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推廣雙導師制,讓企業資深工匠培養職業院校學生一絲不苟、執着專注的敬業态度。在職業院校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品質。

四是推動燕趙文化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燕趙文化是一種“愛國愛家、質樸無華,開放創新、博采衆長”的地域文化,對于弘揚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正面意義。宣傳、文旅等部門要廣泛宣傳地域傳統文化和原生态文化産品,大力搶救保護那些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業技藝,通過多種形式保全匠人技藝的相關資料。加強對“老字号”“百年老店”等傳統手工業的“訣竅”“心法”的“解碼”工作,在注重知識技術産權保護的同時,提高工匠技藝傳習的效率,擴大他們的市場影響力和産業帶動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燕趙物産文化,弘揚工匠精神。

五是進一步叫響做實“河北大工匠”品牌。把“河北大工匠”納入省委省政府正式表彰項目,強化各級培養選樹工匠人才工作力度,形成工匠人才梯隊,為工匠人才脫穎而出提供長效制度保障。積極選樹優秀工匠人才典型,提升他們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地位,廣泛宣傳他們工匠精神和先進事迹,宣傳他們通過勞動實作人生價值、創造美好生活的動人實踐。要通過産品、作品,推動工匠精神的具象化呈現,借鑒古代社會“物勒工名”辦法,利用條形碼、二維碼等現代技術手段,對工匠、技師的每一件作品、産品實行責任追溯,對精美作品、産品進行溢價或獎勵,讓工匠精神不僅賦予産品靈魂,也賦予産品價值,進而在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厚社會氛圍。

(文/燕都融媒體記者宗苗淼、盧偉麗 圖/鄭榮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