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有兩個有趣的方向,一個是要簡化成一個綜合體,另一個是要簡化。
有這樣一部動畫電影,它的創作過程可以說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不斷在《簡》和《複雜》之間來回切換,這部卡通片是1981年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由徐京達和馬克·玄執導的"三僧"。

創造性地,"三僧"被簡化了。
"一個和尚采水吃,兩個和尚提水吃,三個僧人沒有水吃",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由工作室的創作者,改編成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
一部動畫電影看似簡單,但其中動畫、配樂、畫外音等工作加起來就是一個大項目,比如《小婁尋母》水墨動畫,它的制作時間是以年為機關計算的,更不用說《大天宮》。。
《三僧》在制作中勇敢地變成了一個簡單、去掉的畫外音和台詞,隻保留了背景音樂,配合角色的肢體動作,用音樂的表情來完成故事。人物形象和背景均選用最簡單的線條,保留了大量中國畫風格的白色。
雖然"三僧"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圖檔包含了很多獨特的小細節,這篇文章就是關于這些可愛的細節的。
一、人物的形狀和顔色
我們看看三位僧人的身體,外表和衣服的顔色,你能找到什麼嗎?
就體型而言,高、矮、胖、瘦,四種基本的人體姿勢幾乎都排在了一起。
在顔色方面,小僧穿紅色僧人,高僧穿深藍色僧人,胖僧穿黃色僧人,紅色、黃色、藍色,藝術常說三原色,可以調出多種顔色,三色合成就是黑色。
簡單地說,三位僧人,隻有三具身軀,三種顔色的僧袍,代表着世間萬物,代表着萬物,代表着廣大大衆。
複雜之處在于,三僧不僅僅是"三",而是"一、二、二、三、三"。
二、人性是好的
這三位僧侶在路上都有一個插曲。
小和尚絆倒了一隻,他不生氣,幫翻了個身。
高僧經常受到一隻蝴蝶的騷擾,他把它放回了花朵上。
胖僧過河,發現靴子裡有一條魚,他選擇讓小魚走。
三位僧人出現時非常可愛,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暗示着"在人的開始,性善良"。
三三個僧人的性格特征
小和尚的外表表現比較聰明,你看,高僧在提水時想到用尺子來衡量負擔的是他,禅修時第一個吃零食的就是他,三個和尚已經嗆了,第一個想到喝披薩瓶水的也是他的。
小和尚的問題在于他相對虛弱,例如,當他兩次拿起水并被絆倒時。
高僧的外在表現更是能幹,尤其是在小廟火中,幾乎所有高僧都提着水飛,小和尚兩次被絆倒,都是高僧接管重擔。
胖僧的外在表現有些滑稽,動作、表情都屬于某個诙諧的感覺,再加上他滾動的身體,它的喜劇色彩更加濃郁。
聰明、能幹、風趣,不同的僧人有不同的性格,衣服的顔色和體型,都有概括和貼标簽。
四、無處不在的傳統文化色彩
上海美工作室更擅長在卡通中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如著名的水墨動畫《田園長笛》,幾乎每一幀動畫都可以作為水墨山水畫。
在三僧中,傳統文化無處不在。例如,極簡主義的繪畫風格,大面積的白色,書寫風景,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經典。
三位僧人穿的僧人衣服看似簡單,與我國傳統大袖子有着千絲萬縷的特點。
另外,不用提的是,金先生創作的《三僧》的配樂,整部電影沒有任何台詞和文筆,都依靠音樂烘烤劇情和氛圍,堪稱動畫領域的魔力。
五、點綴喜劇元素
《三僧》是一部藝術片,可以針對成人觀衆,而這是一部卡通片,主要觀衆群當然是兒童,是以《三僧》雖然是一部傳說中的劇情片,但仍然加入了很多喜劇元素。
比如胖僧體色變,太陽很快變紅,然後跳入河裡,連河水都在沸騰,胖僧的體色也很快恢複到原來的顔色。
三位僧人坐在寺廟裡偷偷吃幹糧,有趣的是,每個僧人的幹糧形狀都與自己的體型完美比對,小巧、長、圓。
吃完幹糧後沒有水喝,三位僧人被嗆到開始打嗝的旋轉,打嗝的聲音像木魚一樣有節奏,再加上自己特有的胸部聲音是增加了趣味性。
影片高潮段落中最大的音樂,高僧急救火,不小心把小和尚扔出水桶的時候,半空又拉回來,小和尚吓得像木頭一樣一會兒才醒過來,這些鏡頭可以稱為最有趣的段落。
片中的幾個表情變化也頗受歡迎,一開始是高興的,然後就不能往下看,中間發現自己在瓶子被搶走時驚訝而無語,到盡頭的笑容。作為旁觀者,皮紮在片中飾演觀衆的角色,而西娅的表達其實就是我們的表達。
當火被發現時,三位僧人有不同的動作,一個捂住嘴巴,一個捂住耳朵,一個捂住眼睛,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不尊重,不見,看不見"。
六、精彩結局
我們經常聽到"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帶水喝,三個和尚沒有水喝"的寓言,似乎最後一句"不喝水"就是這個寓言的結尾,甘萍唱的兒歌《三僧》也是用這樣的結果。
如果說漫畫《三僧》也安排了結局其實沒問題,畢竟諷刺也是動畫的常用方法。
然而,上海工作室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為《三僧》安排了一個更好的結局。
這個結局分為兩層,先是"破",怎麼打破"不喝水"的尴尬氣氛,卡通讓一隻老鼠當成破冰者,由它引起火災,大火打破了三位僧人在尴尬的氣氛中,與敵人不管你和我滅火的過程成了他們關系的粘合劑。
第二層是"站",這個"站"是解決三僧飲水問題。一般來說,我們會想到的方法可以是每人一天,輪班日,或者一人采摘,人休息桶。
"三僧"還有一招,他們用滑輪、胖僧水、小僧水、高僧灌溉,三僧緊密配合,提高勞動效率。
不得不說,這個結局非常好,不僅讓孩子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精神,而且提前倡導了1980年代的一個主題,"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如此優秀的《三僧》在1980年中國電影金雞獎上被評選為最佳藝術電影獎,随後在幾年内在西德、葡萄牙和丹麥等五大電影節上獲獎,外國人也對這部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彩色動畫贊不絕口,這才真正印證了這句話: 國家也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