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清朝皇帝特别有趣,尤其是乾隆更加特别,他總是喜歡賞賜給大臣一些豬肘子,要是當着乾隆的面沒有吃完的豬肘子,大臣是可以拿回家去吃的。當時那種環境下,事實上很多普通百姓都很難吃上肉,可是對于這些王公大臣而言,情況卻完全不一樣。

面對百姓很難吃上一口的美食豬肘子,清朝的很多大臣卻十分無奈,有時候看到這些豬肘子就想吐,更不用說吃了,強忍着幹嘔的感覺吃下一些後,剩餘部分,大臣們隻要一走出宮門,就想丢掉,為何會産生這種想法呢?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皇帝賞賜的豬肘子

清朝的皇帝是滿族,他們的祖先就是騎射民族,在沒有建立清朝之前,就有了一種比較傳統的習俗,那就是祭祀神靈或者先祖,他們在祭祀的時候,通常會制作一種白水煮肉,就是将豬肉切成大塊大塊的用白開水煮到七八分熟,剛好裡邊看不到血,就立刻撈起來用來祭祀。

這種祭祀的肉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比較好的五花肉,通常這些肉在祭祀完了之後,是皇帝或者妃子之類的人來享用的,第二種就是十分肥膩的肥肉,這些看起來白花花的肉,在祭祀完之後,通常就是賞賜給大臣來吃了。

前邊兩種切成塊狀或者片狀的肉,被稱之為胙肉,象征意義很不一樣,通常皇帝是不會輕易賞賜給普通人的,但凡皇帝賞賜給你胙肉,都說明皇帝對你足夠重視,比如當年雍正在祭祀結束之後,就把一塊上好的胙肉賞賜給弘曆吃,簡單的一個舉動,大家就可以看出雍正打算傳位給弘曆了。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乾隆當年可是興高采烈把那塊雍正賞賜的胙肉吃完的,是以到了乾隆成為皇帝之後,他特别熱衷于這個祭祀活動,用胙肉賞賜大臣也是随着清朝的繁榮富強,越來越頻繁起來,那些原本還覺得能夠得到皇帝賞賜的胙肉,是一種榮幸的大臣,到了乾隆時期,經常得到賞賜,也開始無奈起來,畢竟這種肉實在難以下咽。

第三種類型就是豬肘子了,這種豬肘子通常是比較大的,想要當場吃完,似乎不太可能,是以皇帝也允許大臣拿回家中去繼續吃,至于有沒有吃完,乾隆一般也不會繼續過問了。

對于前兩種需要當場吃完的胙肉來說,其實大臣是沒有機會丢掉的,因為乾隆會當場看着你吃完,就算再難吃,大臣吃的時候也必須表現出來很快樂、很好吃的樣子,要是表現痛苦或者吃不下去吐出來,那乾隆必然會發怒,直接收拾大臣,是以大臣根本就不存在丢掉的可能性。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為何這種肉會這麼難吃呢?主要原因是它不僅肥膩,還沒有添加過任何佐料,是直接用白開水煮出來的,一點鹽都沒有,吃起來自然沒有任何味道,皇帝還不允許任何人在胙肉上添加佐料,目的是為了紀念曾經先祖們的艱苦生活,同時體驗一下那種感覺,不能忘本。

對于一些侍衛而言,皇帝可能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盯着他們呢,是以有些侍衛會提前準備好用佐料浸泡過的糯米紙,然後在皇帝賞賜胙肉之後,悄悄用糯米紙包着吃下去,這樣一來就有一些味道了。

但是對于大臣而言,顯然是不可能的,皇帝眼睜睜看着你,想要作弊也不現實,而且一旦被發現,後果很嚴重,比如當年就有一個鐵帽子王怡親王覺得胙肉難吃,想要加一點鹽,結果就被皇帝收拾直接關起來了,有了這個先例之後,誰也不敢作弊了,就算再難吃,也必須快樂地吃下去。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豬肘子真的丢了麼?

前邊說了,皇帝賞賜的胙肉,那是不可能有機會丢掉的,大臣會當着皇帝的面吃掉,可是對于比較大的豬肘子,大臣也可能當着皇帝的面吃掉,就可以拿回家去吃,可是當時的大臣,很多都已經吃膩了這種難吃的豬肘子,恨不得一出宮門就立刻丢掉,但是他們又不敢也不能丢掉,一旦被皇帝發現,那就是欺君之罪,後果不堪設想。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産生了一種比較獨特的解決方式,那就是送人,在乾隆時期,通常這些大臣會把豬肘子送給紀曉岚,因為紀曉岚特别愛吃肉,有史料記載,紀曉岚一頓要吃十盤豬肉,其戰鬥力多麼強大,可想而知。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公平生不家食面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隻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

正是因為紀曉岚愛吃豬肉,其餘的官員又不想吃,是以在出宮之後,大家就直接把剩下的豬肘子送給紀曉岚,這樣一來紀曉岚就可以大快朵頤了,就算是有時候紀曉岚也吃不下去了,他還可以拿去送給其他人,畢竟在當時,這些大臣們吃厭煩的豬肘子,對于尋常百姓而言,那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啊。

當然了,在紀曉岚之前,估計這些大臣也是選擇送人的,總之都會有比較喜歡吃的人,或者有拿去送人做好事的人,幫助大臣解決豬肘子難題,不僅幫了别人的忙,還能滿足那些喜歡吃或者沒有肉吃的人,可謂是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面對皇帝賞賜的豬肘子,清朝大臣出宮門就想丢掉,這是為何?

結語

朝廷大官早已經吃豬肘子吃到咽不下去,可是對于尋常百姓而言,他們吃到想吐的東西,卻是别人根本得不到的東西,古語有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概就是如此吧,原本是紀念先祖,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的祭祀活動,最終卻變成一種作秀和負擔,又何必呢?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