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争中,腐朽專制的國民黨越來越不得人心,最終蔣家王朝難以為繼,隻能倉皇撤出大陸,奔向台灣一隅。這一撤就再也沒回來,緊接着就是海峽兩岸的對峙和封禁,這一晃就又是半個多世紀。數十年,對于政權來說很短,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就是大半個人生,而對于被一灣海峽隔絕的人來說,可能就是永别。
然而,兩岸人們的聯系雖然被阻斷,但是他們思念之情卻絲毫不減,這種情感甚至深深植根于他們的後代子孫心中。

出身名門的蔣孝勇便是這樣,雖生長台灣,但心念大陸。作為蔣介石夫婦最喜愛的孫子,蔣孝勇不僅孝順懂事而且有理想有抱負,他們一直對這個孫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以後能有所作為,成為家族的接班人,擔起蔣家的政治重擔。可惜偏偏造化弄人,自小便立志從軍的蔣孝武在一次軍事體能訓練中不慎扭傷了腳,自此便再也不能參與任何體能運動,他的軍人夢也從此破滅了,蔣介石夫婦對此也深感惋惜。受傷之後的蔣孝勇放棄了自己的軍政道路,他選擇到台灣大學深造。
學成畢業之後,蔣家人仍然希望他可以繼續從政,但他卻堅決拒絕,毅然決然地選擇棄政從商。
當然,蔣孝勇這樣的選擇也是形勢所迫,是順應當時現實情況的無奈之舉,但不得不承認,他這樣的選擇是明智的。
因為自從蔣介石去世之後,蔣家在台灣的政治勢力日漸衰微,作為蔣氏後人,堅持從政,無疑會困難重重,甚至就會成為衆矢之的。
特别是在看到自己的二哥被江南案牽連,受到全台媒體和公衆的指責而不得不被迫辭職時,蔣孝勇就明白了,如今的台灣政壇已經不再适合蔣家人涉足了,而且政治注定不是适合自己的舞台,倒不如資本和利益來的更加直接與實惠。于是,蔣孝勇便開始了在商界的經營與打拼,積累多年之後,蔣孝勇成為了蔣氏同輩中最富有的一個,
而且腰纏萬貫的蔣孝勇憑借自己和家族積累的各方人脈在台灣商政兩屆都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但是他依然沒有動搖自己内心那個放棄政壇的想法。
在1988年父親蔣經國去世之後,蔣家再次面臨危機,為了家族更少的受到沖擊,蔣孝勇經過各方争取,進入了當時政府的中央委員會。就在人們都以為蔣孝勇此舉是要完成祖輩父輩期望、重振蔣家榮耀的時候,不久之後的蔣孝勇就借進修的名義,攜全家離開了台灣,遷居加拿大,從此徹底告别了台灣政壇。
離開了生長的台灣、選擇移居加拿大的蔣孝勇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并且對祖國大陸以及家族故土都一直心懷執念,
他多想能親自去看一看,感受一下,祖輩父輩們曾經生活過的土地,這個想法一直都埋着蔣孝勇的心中,而且越來越強烈。
1995年,身患癌症的蔣孝勇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他決定要抓住生命最後的機會,到大陸去返鄉祭祖。次年,國台辦為蔣孝勇一家安排了飛機,他們終于如願回到了祖國大陸,飛機順利着陸的那一刻,作為半世紀之後首個回到大陸的蔣氏後人,蔣孝勇内心無比激動。
由于蔣孝勇等人此行時間比較緊張,他們的行程也安排的比較緊湊,在北京稍作停留之後,蔣孝勇就連忙動身前往了蔣氏老家浙江溪口。
來到家鄉,蔣孝勇等人參觀了蔣氏故居,低調返鄉的他們來到故居也沒有搞特殊化,而是與其他遊客一樣購買門票進入。
在蔣氏故居中,裡面陳列着父輩祖輩的照片,蔣孝勇見此情不自禁地喃喃道:“這就是你們年輕的樣子啊!”說着聲淚俱下,這一刻就是一個闊别多年重返故土的普通遊子,是萬千認祖尋根的中華兒女之一,直到彌留之際,蔣孝勇依然不忘告誡後代,
要時刻記住自己的根,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