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長津湖》在熱映,英勇的志願軍讓觀衆一次次灑下熱淚。“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兩句詩是犧牲在北韓戰場的将士們最好的寫照。不過,作為後人我們有責任給英雄一個歸宿,很多志願軍将士最終都“落戶”于沈陽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人在這裡都有了自己的“家”,他們生前用過的物品也被當作國家保護文物留存、展覽。

每一座墓碑、每一件文物的背後都有一段值得後人銘記的悲壯曆史。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生活在沈陽的人(學生時代)于某個清明節可能去過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觀、獻花。和大多數的曆史、革命紀念館一樣,烈士陵園不收取門票,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隻要你願意了解志願軍的故事,願意學習抗美援朝的曆史,随時都可以去。

楊根思的墓碑很容易找,他和楊連弟、邱少雲、孫占元和黃繼光一同被安置在墓碑區的第一排(下圖紀念碑右側就是墓碑區)。墓碑碑前的鮮花還沒有枯萎,趨着國慶節前來參觀的人不在少數。據說《長津湖》的攝制組于2021年9月30日也來烈士陵園祭拜過,不知道有多少“七連”的原型人物長眠于此。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烈士陵園除了衆多烈士的墓碑外,還有一個紀念館,館裡珍藏了很多照片、物品以及部分戰役的影像資料。物品也許有些老舊,可絕對“價值連城”,就像下圖這面“破舊不堪”的軍旗。注意“插到”這兩個字了嗎?志願軍要把它“插到”哪裡?上甘嶺,準确地說是上甘嶺的主峰陣地。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插到上甘嶺主峰的戰旗

衆所周知,上甘嶺戰役在進行七天後,15軍45師的将士全部退守坑道。丢失的表面陣地始終還是要被奪回來,軍旗也要插回到主峰陣地上。看看這面“破損”的戰旗,不知道有多少15軍和12軍的将士倒在了沖往主峰的路上。

他們和黃繼光、孫占元一樣(兩人犧牲于退守坑道之前),為了守護五聖山、為了志願軍的防線不後撤,獻出了年青、寶貴的生命。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如果說上甘嶺的戰旗很悲壯,它的背後是一群無名英雄,那麼館内珍藏的另一件物品就有明确的主人了。他就是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志願軍特等功(獲得者)、一級英雄邱少雲,那件物品是一支50式沖鋒槍,一支被燒焦了的沖鋒槍(50式沖鋒槍是仿照蘇聯PPSH-41式,即波波莎沖鋒槍制造而成)。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邱少雲生前用過的沖鋒槍

通過上面的圖檔,我們能清晰地看見槍托部分被嚴重地燒焦了。邱少雲的事迹已經無須再多講,那樣的意志品質真是常人難以想象。想必每一個看過這支沖鋒槍的人都很難受,我們心疼邱少雲、心疼志願軍戰士。在那支沖鋒槍的旁邊還有兩件邱少雲的遺物,它們比槍托更讓人震撼。

左為棉衣殘片,右為燒壞的樹樁

如果不是館内的從業人員為物品做了說明,我甚至不知道應該怎麼為上圖左邊的東西命名:

邱少雲犧牲前穿過的棉衣殘片。

每一塊被燒掉的棉衣都代表着邱少雲默默忍受烈火燃燒的一份煎熬,再多的語言描述也無法和眼前的物品相提并論。

圖檔右邊是一個燒得發黑的樹樁。也許在邱少雲忍受灼燒的過程中會拼命地咬緊牙,狠狠地抓住這個樹樁。如果事實真是這樣,如果這樣做能從心理上減輕一點邱少雲身上的痛苦,我們願意像紀念邱少雲一樣去紀念這個“偉大”的樹樁。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不太清楚邱少雲的具體長相。不過,館内卻儲存着一張十分珍貴的照片,也就是邱少雲的弟弟邱少華和志願軍15軍29師87團3營9連(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連長馬新年的合照。這張照片的品質并不算好,可它卻讓我們有機會通過邱少華的樣子去想象邱少雲的相貌。無論相貌是什麼樣子,他都是每個中國人崇敬的英雄。

走進烈士陵園,上甘嶺的戰旗悲壯,邱少雲的50式沖鋒槍讓人心疼

左為邱少雲的弟弟邱少華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是英雄的歸宿,從2014年至今已經有8批烈士遺體從南韓被運至這裡。接英雄回家是後人的責任,同時也是想讓他們“親眼”見證“山河已無恙”,他們用生命捍衛的祖國會越來越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