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1950年,在戰線上,我軍順利将敵軍趕出南方中大型城市,确立了對于大陸的控制權。東南雖然仍舊是戰線,但目标隻剩下台灣省。

按照中央軍委要求,粟裕負責全權指揮入台作戰。粟裕敏銳指出計劃的關鍵所在,要想能夠一鼓作氣跨過台灣海峽,勢必要有一支作戰水準極高的海陸空隊伍。

為求配合粟裕的攻台作戰計劃,中央軍委決定迅速組建一支專業化水準高的海空部隊:

1949年10月25日,劉亞樓在東北出任我國空軍首任司令員。上任之後,他迅速收攏各地的空軍人才、器械,按照“邊打邊建”的思路建立起一支實力強勁的國土防衛型空軍部隊。

1950年1月15日,中央軍委特令蕭勁光任海軍司令員,開始逐漸建設海軍作戰部隊。為保障海軍作戰實力,主席親自帶團通路蘇聯,簽署價值超過1.52億美元的海軍艦艇購買計劃。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粟裕正在做彙報

此時,我軍海陸空三軍初步架構已成。顯然,發動入台作戰計劃已是最好機會。但兩個消息突然傳來,讓我軍解放台灣的目标不得不暫時擱置。

關鍵時刻,我國在台灣省地下黨委書記蔡孝乾叛變,讓台灣局勢頓時發生逆轉。

決戰時刻

此時蔣家王朝在大陸已經毫無立足之地,為求延續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決定後撤台灣省繼續作戰。妄圖借台灣海峽,來鞏固自己最後的“火苗”。

我軍長期奮戰在大陸戰場上,非常缺乏登陸作戰、海上作戰的經驗。為求作戰萬無一失,中央軍委決定任命粟裕擔任攻台軍司令員。粟裕善打奇仗、愛出奇招,曾經一度在蘇中地區成為蔣軍最為頭疼的眼中釘。

在陸戰場上,粟裕往往隻要有六成把握,便敢出奇兵克敵制勝。但面對自己從未實踐過的登陸作戰,粟裕對是否能夠一舉殲滅對手也不确定。為求萬無一失,粟裕将自己關在療養院内的書房内,每日研究地圖和各國登陸作戰資料。

當時為求讓粟裕想出萬無一失的計劃,陳毅親自下令:

“粟裕看地圖,不允許任何人打擾他,包括我在内!”

但雖說研究作戰的環境較為安靜,但是粟裕望着地圖仍舊非常發愁。他是傳統的步兵将領,擅長利用地理地形做出最好的決策。但海峽波濤洶湧,無人能知道大海會不會在登陸過程中給我軍使下“絆子”。

此時海南島上傳回消息,薛嶽率領七萬将士逃竄台灣省。與此同時,國軍要求舟山群島十二萬守軍後撤台灣,決定在台灣島上同我軍殊死一搏。

台灣省内作戰部隊得到極大的補充,短時間内便已經坐擁40萬大軍。并且國軍還在台灣省内積極擴招軍士,要求島内所有老百姓加入到他們的戰鬥中。粟裕手中握有的兵力優勢便不再明顯,負責進攻的第一梯隊人數僅僅隻有六個軍,顯然無法輕易完成攻堅作戰。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工作時的粟裕

粟裕無奈之下,上報中央軍委請求從各個野戰軍抽調8個軍的主力部隊,能夠保證作戰當中有充足的預備役作戰部隊。

中央軍委緊急下達指令,要求各部野戰軍積極配合粟裕,協助其順利完成登台作戰計劃。不過擺在粟裕的面前,還有幾個重大問題。首先我軍運送主力部隊登陸的運輸船隻明顯不足,負責掩護的空軍、主力艦船數量也非常稀少。

病倒的粟裕

登陸作戰中,若無海量戰艦和戰機掩護,将會給登陸作戰部隊造成極大的損失。

以二戰期間盟軍的諾曼底登陸為例,盟軍在保證有充足艦船、戰機掩護的情況下,登陸作戰總損失人數仍舊高達14萬人之多。

我軍既無炮艦支援,又無充足戰機在天空掩護。即便是海空兩軍掏空家底配合,也會造成非常巨大的損失。此外,我軍可配置設定給粟裕調遣的運輸船,僅能夠保證一輪運輸人數7.5萬人。

粟裕計劃第一梯隊進攻總人數高達15萬人之多,顯然冒進展開作戰計劃,将會給粟裕的登陸作戰計劃帶來極大的麻煩。并且要知道,此前粟裕便在金門戰役吃到苦頭,三個團級編制在三天時間悉數被敵軍殲滅。這樣的損失,粟裕不想再看到第二次。

他在攻台軍司令部這樣說道:

“金門失利的教訓太深刻,血的教訓不重視會造成更大的損失!隔着一片大海作戰,不能隻有六七分把握便開始作戰,非十分把握不可!”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金門戰役中我軍戰俘

粟裕耗費大量精力組建登台作戰部隊,要求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船隻全面進行航海專業化知識學習。提出了潮汐、風向、登陸點多樣指令要求的意圖。粟裕扛着病體安排工作,終于累倒在一線工作上。

1950年7月10日,粟裕高血壓、腸胃病、美尼爾氏綜合症複發,身體情況每況愈下。此時台灣、北韓傳來不利消息,中央軍委決定暫緩登台作戰計劃,要求粟裕前往青島修養身體。

這兩個消息的出現,直接将我軍的部隊工作重心從華南地區轉移到東北地區,台灣局勢就此扭轉。

革命的追随者

此時台灣傳回消息,地下黨委書記蔡孝乾背叛革命黨人,悍然向敵軍投誠。周總理此前安插在敵軍内部的2000名革命工作者,身份全部暴露。對于我軍而言,這無疑是重大損失。

提前通過敵後從業人員的訊息掌握對方動向。對于粟裕和攻台軍而言,就會盡可能避免大規模傷亡的情況,減少無意義的損耗。

蔡孝乾的叛變,讓一切計劃都隻能停留在設想當中。無法得到台灣省地下黨人的配合,意味着進行登台作戰計劃将會有極大的損耗。對于此時追求“十成把握”的粟裕來說,這樣的情況顯然不可接受。

蔡孝乾為何身居要職,作為台灣省内地下黨人的上司者,還會執迷不悟選擇叛變?這裡面實際上大有乾坤。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蔡孝乾與情婦

早年的蔡孝乾,一直頗受黨和國家上司人的重視。将時間倒回1928年4月,此時蔡孝乾仍舊是一個進步青年。當時台灣籍進步青年彙聚一堂,在租界内一家小小的照相館内成立老台共組織。此時的蔡曉倩,還特地被列為首屆上司班子的名單。

随後的一段時間當中,蔡孝乾奉命回到台灣省進行革命宣傳。在數年時間當中,蔡孝乾由于革命鬥争經驗較少,曾經多次被日軍逮捕。在革命人士的幫助下,1928年8月蔡孝乾潛入福建漳州一帶,同中共中央建立起聯系。

在李文堂的邀請下,蔡孝乾進入中共中央蘇區工作。

這一階段的蔡孝乾,曾經參加過中共中央土地改革、長征、抗日戰争等重大曆史事件。

革命的投機分子

1946年3月,蔡孝乾接到指令化名“老鄭”準備回台進行工作。由于曾經參加過長征,而且還曾經做過115師的文職人員,是以回到台灣之後蔡孝乾被給予非常高的地位。

在中共中央的幫助下,1949年12月台共已經成為島内特大地下黨組織,黨員人數高達1300多名。蔡孝乾借着台灣工委的名号,将組織滲入國軍内部機關。從軍政處到情報處,此時的國軍内部到處都安插有革命黨人。

1949年4月6日,蔡孝乾見時機成熟于4月6日在台北上司學生革命運動。随後基隆中學校長、中共基隆工委書記鐘浩東被敵軍抓獲。鐘浩東被敵人特務機關嚴酷拷打三天三夜,依舊不願說出任何一句出賣台共組織的消息。

由于此時精神有些恍惚,鐘浩東對着特務頭子谷正文說出這樣的話:

“老鄭怎麼樣了?”

此話一出,立即引起谷正文的警覺。他意識到在台共内部,有一個集中上司的“首腦”老鄭。若能夠将其抓獲,将會使得共黨的情報機構遭受重大損失。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蔡孝乾

随後谷正文帶人破獲基隆市工委支部,截取到重要訊息——老鄭的下落。他們發現,台北大同中學教師季雲和台共上司人“老鄭”有密切關聯。得知此事後,谷正文迅速帶隊抓獲季雲丈夫楊春霖(張志忠)。張緻中甯死不屈,谷正文眼看得不到任何有利資訊決定将其槍決。

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在台北泉州街26号被捕。最開始的時候,蔡孝乾還能夠保證自己的立場,不被敵特所蠱惑。經過中共、台共多方努力,蔡孝乾得以順利從敵特監獄中出走。

蔡孝乾雖貴為革命黨人,但卻在生活作風上異常腐敗。他不僅貪财,多次挪用台共活動經費,出入高端場所享受浮華生活。并且為人十分好色,不僅經常前往有傷風俗的地方,并且還包養自己的小姨子馬雯娟。

谷正文抓住他的軟肋所在,迅速對其實施二次抓捕計劃。很快,“老鄭”再次锒铛入獄。

锒铛入獄背叛革命

再次進入特務監獄後,蔡孝乾遭遇到敵特機構的嚴刑拷打。幾個來回之後,蔡孝乾便經受不住折磨,開始出現動搖的迹象。随後馬雯娟親自進入牢房勸降蔡孝乾,至此這位工作二十年之久的老革命從業人員,決定投奔敵特組織将槍口對準自己人。

在他的“幫助下”,周總理苦心孤詣培養的一大批敵後工作人才,紛紛被國軍特務組織抓獲。許多愛國人士,也是以遭受牽連。

據後世統計,在這個階段國軍共計謀害3000多人,抓捕無幹人士超過1800人,随意判重刑數量超過8000人。而我國安插在敵軍的進階特務,也因為蔡孝乾的叛變陸續被抓獲。

國軍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潛伏》孫紅雷飾演人物原型)、中将陳寶倉、東南行政長官公署科長聶曦等人陸續被捕,随後敵軍因為無法從中套出有利資訊,将其陸續殺害。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吳石将軍

此事對于我軍開展攻台作戰行動,造成極大的阻力。我軍一時間無法從敵軍後方擷取到有效訊息,敵軍在得知吳石等人系我黨敵後從業人員後,陸續對于布防、兵力部署進行調整。而在國際社會上,蔣家王朝終于盼來自己的“大救星”,美國第七艦隊按照杜魯門的指令駛入台灣海峽。

杜魯門要求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主要是出于對自己遠東影響力保有的考慮。此前北韓被美蘇兩國按照三八線劃分為兩個國家。

實際上對于這個決定,南北兩國都并不滿意。他們認為需要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半島國家。朝軍率先向南韓發難,一度南下解放超過95%的土地。杜魯門認為朝方的舉措,打破國際形勢的平衡,嚴重侵犯自己在遠東的“利益”。

無奈放棄計劃

美國随即繞過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直接在聯合國召開大會,宣布“聯合國軍”參與入朝作戰。面對美軍,朝方根本無力抵抗。一路北潰直抵鴨綠江旁,美軍的飛機肆無忌憚地飛往東北,在多個城市惡意策劃大型襲擊事件。

此時的東北,由原本的大後方變為戰場的最前端。中央軍委一緻認為,當下情況異常緊急。隻能暫時擱淺登台作戰,全力備戰防範美軍侵入東北。并且調粟裕前往東北,完成東北邊防軍(志願軍前身)組建工作。

粟裕調離攻台軍司令員,實際上已經标志我國戰略重心的轉移。台灣作戰需要面對非常多的風險,并且需要各野戰軍調集精銳助陣。而東北方面,即便是最基本的防禦工作架構,也需要同樣的配置完成應敵任務。我軍不可能一次性開展兩個戰場,更不能一次性應對雙線作戰的壓力。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美軍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此時我國對航母等高端戰艦并無禦敵良策。若執意繼續開展入台作戰,不僅要面臨情報缺失的問題,還需要面對科技代差等難題。

放棄作戰計劃,并不代表我國放棄統一祖國的曆史性任務。隻是暫緩擱置,等待更好的時機進行應對。對于台共等諸多愛國人士來說,我國放棄入台作戰計劃确實是非常遺憾的消息。

随後的數年時間當中,我國一直通過各方管道求證曆史,尋求當年為國捐軀的烈士事迹。在了解情況屬實之後,一一對他們按照毛主席的要求“記上一功。”雖說榮譽仍在肩,但故人已去已成事實。時至今日,台灣省内仍有許多愛國主義人士前往台北馬場町(遇害烈士犧牲處)進行紀念。

将時間退回1950年下半年,此時粟裕重病纏身仍在青島休養。毛主席認為此時不應當急于求成,要求粟裕繼續停留在青島修養。但随後的事情,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期。美軍在仁川登陸後,一路北上勢不可擋。東北危急,粟裕身體卻始終不見好轉。考慮到戰事緊急,粟裕建議中共中央:

“換一個身體情況更好的适合人選就任。”

1950年,粟裕解放台灣被按暫停鍵:關鍵時刻卻遭叛徒出賣!

彭德懷與毛主席

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多次研讨,決定将出征入朝作戰的首標明為彭德懷。彭老總有充沛的大兵團作戰經驗,在西北、紅軍時期也是以打硬仗、抗強敵聞名中外。雖說性格剛勇,但做一方将領卻非常合适。

彭老總受毛主席之邀前往東北,迅速完成東北邊防軍改組志願軍工作。這一次,我軍即将面臨又一次前所未有的曆史性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