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河北寬城現存古栗園實為附屬于明長城的另一道“綠色長城”

河北省寬城縣闆栗以軟糯香甜而聞名,在長城沿線廣泛種植的闆栗樹不僅是經濟作物,也有深層曆史文化淵源。據當地專家最新考證,寬城現存的多片具有約五百年曆史的古栗園,實為明長城重要軍事輔助設施“戍邊林”,是附屬于磚石長城的另一道“綠色長城”。

自古以來,寬城就是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明長城在寬城境内綿延約60公裡,是明代薊鎮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家:河北寬城現存古栗園實為附屬于明長城的另一道“綠色長城”

這是河北寬城境内的古栗樹。

寬城縣旅遊和文化廣電局副局長章立新介紹,寬城明長城腳下、關口前開闊地和山谷内交通要道平坦地分布着多片古栗園。這些古栗樹樹幹直徑達1米以上,據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測定樹齡大部分在五百年左右。

明代中期此地為何定植栗樹?章立新查閱明代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開始在薊鎮長城的沖要之地種植“戍邊林”。到了明隆慶、萬曆年間,為了軍事防禦需要以及經濟目的,戚繼光等将領組織守邊将士、百姓除修築磚石長城和敵台,還在長城沿線特别是兵馬必經的平坦開闊地上,在朝廷規定栽植的榆柳桃杏基礎上,廣泛栽植栗、桑、棗等地方經濟樹種。樹種豐富的“戍邊林”構築起磚石長城以外的另一道“綠色長城”。至今,當地人賦予栗果行政軍事色彩的名字——豐漿(封疆)大栗(吏)。

專家:河北寬城現存古栗園實為附屬于明長城的另一道“綠色長城”

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築保護研究院專家、河北省長城協會會長孟琦認為,明長城作為軍事防禦設施不是孤立存在的,長城内外的榆柳等雜樹、馬坑、品字窯、擋馬牆與磚石長城建構了全方位、多形式、有緩沖、帶縱深的多層防禦體系。

孟琦認為,古栗園作為明長城重要軍事輔助設施,是明軍為加強縱深防禦、減緩對方騎兵進攻速度、縮小騎兵優勢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具有軍事、文化、經濟意義的一道“綠色長城”,大大豐富了長城文化内涵,拓展了長城文化研究的新領域。

專家:河北寬城現存古栗園實為附屬于明長城的另一道“綠色長城”

記者:王民

編輯:廖翊、栾若卉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