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元末,陳友諒一邊步步為營地翦除徐壽輝的左臂右膀,一邊攻城略地,天完國在他手中日漸勢大。經過多年籌謀,深感時機已至的陳友諒決定除掉他眼中無能的天完國皇帝徐壽輝并取而代之。

公元1360年元即至正二十年六月十六日,剛剛攻克采石矶的陳友諒心知徐壽輝一向信佛,就以拜佛為由邀請他前來五通廟。遊玩過後,奉命埋伏的兩名侍衛用200斤的大鐵錘砸碎徐壽輝的腦袋。

這位天完國的開國皇帝瞬間又成為了亡國之君,而就在殺死徐壽輝的那個暴風雨夜,四十歲的陳友諒就在五通廟正式登基稱帝,接受諸将朝拜,定國号為漢,年号大義。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仁義道德,于他不過浮雲

且不論陳友諒弑君自立之舉是否大義,單就他殺死徐壽輝的方式就十分殘忍暴虐,但他不僅弑君,在此之前還殺掉了曾經對自己有過知遇之恩的上司倪文俊。

公元1357年9月,屢屢立功的倪文俊對徐壽輝日漸不滿,他認為缺乏主見的徐壽輝德不配位,圖謀弑君奪位。結果計劃敗露,倪文俊帶兵逃到黃州,投奔自己一手提拔的陳友諒并企圖說服他一同謀反。

當時的徐壽輝麾下有許多得力猛将,一個個能征善戰,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被稱為四大金剛的鄒普勝、丁普郎、趙普勝、傅友德。一旦與這些人對上,隻怕死無葬身之地。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羽翼未豐的陳友諒并不願意得罪備受擁戴的徐壽輝,可倪文俊也就這麼主動送上門來,生性機敏的陳友諒立刻決定抓住時機,趁倪文俊松懈之際果斷殺死自己的這位恩人,收攏其軍隊。

第二日,陳友諒就命人帶着倪文俊的首級獻給徐壽輝,以此邀功取寵。所謂的知遇之恩,所謂的道義,在陳友諒看來都不過是浮雲,可以說他是以倪文俊的項上人頭鋪就自己的稱雄之路。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陳友諒也是善于謀略的人,殺死倪文俊向徐壽輝表達忠心并取得其信任,而吞并倪文俊的軍隊也不僅僅是為了壯大自己,因為如此一來即使徐壽輝對他心生忌憚也斷不敢輕舉妄動。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出身貧寒,卻不折不撓

先殺恩人後又弑君自立,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陳友諒卻做得毫不手軟,莫怪留下殘暴的罵名,但是作為元末農民起義領袖的他難道隻有殘暴的一面嗎?

公元1320年即元仁宗延祐七年,陳友諒出生在沔陽的漁民家庭,那時候的他叫陳九四,擁有一個跟朱重八一樣普通易記的名字,因為當時的窮苦人家讀不起書也當不了官,隻能用數字起名。

朱重八是窮苦的放牛娃,陳九四則是貧寒的漁家子,而且還是地位比較低等的漁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更因為身上的魚腥味總是受人白眼,陳九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出身貧寒的陳友諒不甘平凡,自小就渴望改變命運,是以他開始刻苦讀書,終于當上縣衙裡的一名文書,但陳友諒很快就發現即便當上縣衙文書也并未得到他想要的尊嚴。

曾經的嘲笑和謾罵絲毫未減,原來讀書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地位,于是他決定另謀出路,是以當徐壽輝的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時,他趁機加入義軍,投到義軍丞相倪文俊的部下。

因為識文斷字而被任命為簿掾,陳友諒逐漸參與軍中事務,并憑借自己的骁勇立下無數功勞,成為倪文俊麾下的一名将領。殺死倪文俊後,陳友諒便開啟了抗元征程,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安慶之戰。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安慶是元朝重鎮,扼長江咽喉,是元朝重兵防守的地方,朱元璋也曾想攻占安慶,但礙于元朝勢大隻能避其鋒芒,連朱元璋都不敢亂來,陳友諒卻選擇了正面剛。

公元1358年,陳友諒親自指揮攻打安慶,這是一場硬戰。光是安慶外圍戰,陳友諒就經曆了三戰三敗,戰鬥之激烈是元末農民起義戰争中所罕見的。

在這次戰役中,陳友諒始終敗而不餒,最終取得勝利,甚至除掉了農民起義軍眼中避之唯恐不及的殺神餘阙。餘阙可是曾經與趙普勝野戰三日終令勇悍出名的趙普勝不支敗退的人。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本為天選之子,卻為草寇英雄

身為元末農民起義軍中兵鋒最為銳利的一支,陳友諒固然有殘暴的一面,但他也是當之無愧的枭雄,更為推翻橫征暴斂的元朝作出過巨大的貢獻,隻可惜遇到了比他更優秀的朱元璋。

為此,民間還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元朝末年,年輕氣盛的陳友諒因為争強逞能而犯下命案,不得不與母親逃匿在祁陽梅塘即如今的祁東境内。

後來母親病逝,陳友諒就在長龍嶺選了一塊地将其安葬。當地一名雙目失明的風水先生聞訊後特意前來拜訪陳友諒,在得知其母親安葬位置後,立即雙手合拳,連聲道喜。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風水先生直言陳母葬于“龍心”之地,陳友諒日後必将飛黃騰達直至榮登大寶,甚至斷言半年内墳土絕對寸草不生,這聽在渴望改變命運的陳友諒耳裡自然是異常欣喜。

當半年之期将至,陳友諒拜谒母親,果然發現墳土未生寸草。然而有心惡作劇的陳友諒故意将一株茅草移植到墳上以此引來那名風水先生,一臉驚疑的風水先生與陳友諒一同趕到墳地。

風水先生伸手一摸,立刻明白是有人故意為之,不由得深深歎息,本為真龍天子,卻成草寇英雄。陳友諒聽罷大驚失色,連忙求教補救之法。

陳友諒:天選之子,稱帝4年,朱元璋罵他殘暴,卻故意隐藏另一面

直到後來群雄逐鹿,陳友諒的強大令朱元璋寝食難安,卻在一日午睡時夢見一名老者飄然而至指點他欲毀大木,必先斷其根,于是朱元璋派人将陳母的墳墓掘開。

結果發現棺木裡竟有一條鱗光閃閃的金紅鯉魚,兵士們将金紅鯉魚擊殺,這才算徹底毀了陳家風水,斬斷陳家龍脈。

時過境遷,民間故事究竟有幾分真假,不過見仁見智,但曾經流傳的一對滿含戲谑的對聯卻仿佛道盡了陳友諒與朱元璋的宿命對決:友諒栽草福無九五,元璋掘墳春有八千。

後世所知道的關于陳友諒的一切大多是通過《明史》,可正所謂成王敗寇,從陳九四在鄱陽湖決戰被流箭射穿頭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隻能在九泉之下看着朱重八如何盡情揮毫潑墨書寫他的劣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