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看完後明白了!

秦二世時期,中原地區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一時間天下雲集響應,抗秦鬥争如火如荼。在嶺南地區則是另一番景象,趙佗全然不顧當年秦始皇的囑托,殺掉秦朝官員,封鎖關隘,自立為王。後人會問,身為秦朝官員,趙佗的所作所為,算不算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呢?且慢,請看小牛為您分解。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看完後明白了!

一、單純從趙佗的職務行為看,他的所作所為确實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

當初,秦始皇對趙佗可謂情有獨鐘,傾注了心血的,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就指令屠雎為首,趙佗為輔,率領50萬人南下百越之地,在那裡開拓邊疆,設立郡縣,屯墾戍邊,搞得有聲有色。嬴政的舉措可謂知人善任,但是,身為趙國後人的趙佗也完全沒有必要感恩戴德,因為嬴政所為都是為了他的家天下的。作為獨夫民賊,嬴政在一統天下的程序中犯下滔天大罪,根本不知道自己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是以,任何人都有可能也有權利背叛秦王朝的。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看完後明白了!

眼看大秦帝國大廈傾覆,将殃及池魚,病入膏肓的南海尉任嚣将龍川令的趙佗召來,讓他代行南海尉職權。二人審時度勢,從長計議,為南越的形勢和未來行動達成了三點共識:一是秦王朝殘暴無道,天下人苦之,趙佗不能回去守護;二是陳勝起義,中原大亂,趙佗即使想回去,也無法回去了;三是嶺南有山海等天險,加上由北方帶來的士卒百姓與百越之人雜處已13年,已經融入了嶺南生活,趙佗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可以占據此地而稱王。

任嚣去世後,趙佗毅然決然,背叛了秦王朝。趙佗是個現實主義者,他明白,想要以一己之力挽救秦王朝,無異于螳臂當車:此時中原變成大戰場,楚地齊地魯地魏地燕地都已被抗秦力量占領,秦朝勢力無法南下;趙佗想北上馳援,也難以渡過江淮。趙佗果斷地合并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然後自立為南越武王。趙佗的行動是背叛,同時也是棄暗投明。

二、秦朝已失德于天下,為天下人所唾棄。趙佗抛棄它,是順應曆史潮流之舉,對天下而言,是貢獻而不是什麼背叛了。

賈誼在《過秦論》中概括了秦朝滅亡的原因——不施行仁義,導緻人民的反抗。秦朝兩代君王橫征暴斂,窮兵黩武,大興土木,勞民傷财,搞得天下哀鴻遍野,途有餓殍,民不聊生。這說明了秦王朝早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人人得而誅之。北上勤王,固然符合秦王朝統治者的意願,但是,卻是違反天下人的意願的。趙佗50萬大軍若是浩浩蕩蕩,開拔北上,一下子就會改變中原的戰略局面。大量的義軍被屠戮,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而秦二世趙高卻得以苟延殘喘。此時,趙佗若是效忠秦王朝,就是開曆史倒車,就是做曆史車輪的絆腳石,最後的結局也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秦朝末年,南越王趙佗一去不複返算是對大秦帝國的背叛嗎?看完後明白了!

三、識時務者為俊傑,趙佗嶺南稱王,深耕南越,也是對中華民族統一做出的貢獻,功莫大焉。

屠雎、任嚣和趙佗南下後的13年裡,嶺南地區遠離秦始皇的肆虐瘋狂,遠離秦二世的橫征暴斂,遠離秦末的戰亂,确實獲得了偏安一隅、祥和平靜的好時光。這13年,是南越大地休養生息的13年,是珠江流域農業大開發的13年,是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融合的13年。

根據史料和考古成果來看,趙佗大軍中有很大數量的遷徙之徒,其中許多人是農業手工業的專門人才。他們向土著居民傳播中原先進的農業生産和手工業技術,如牛耕、灌溉、紡織、制陶和冶煉等,徹底改變了南越人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帶來生産力的大解放、大發展,促進了文明水準的躍升,使蠻荒之地一躍而成為魚米之鄉。這13年的成果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我們可以想見秦軍南下所産生的積極意義,可以了解任嚣趙佗眷戀南越、守護南越的心願。在事關南越前途和命運的緊要關頭,趙佗高瞻遠矚,當機立斷,采取了保護一方平安、維護文明成果的堅決舉措,是符合當地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