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世界上萬事萬物相生相克,一方出了招,另一方就總會想出其他招式來破解。漢初三傑之一,在死後有着文成侯谥号的張良曾經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後人在談到張良能力之強時,又想到曾經以一己之力成功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墨子,于是就得出了這句俗語。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随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遇到的阻礙勢必會越來越大。在困難排山倒海一般撲來時,有人會被就此吓退,但同時,也有人明白自己這是到了一個發展的瓶頸,明白這正是自己在不斷進步的最好證明,于是越發努力越發奮進。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經曆了一段較長時間的動亂,當時國内各個組織遍布中華大地。在這些組織當中,最主要的基本上就是國黨和共黨。
為了擷取雙方的情報,雙方各自培養了相關情報人員。1942年,共黨破獲的“漢中訓練班”成為了兩黨之間特務組織鬥争的大案。

鬥争背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早在張學良将軍和楊虎城将軍發動“西安事變”,國共之間建立第二次大合作之前,國方的軍統就已經在研究怎麼深入到延安内部了。
當時雖然中國還面臨着來自外來入侵力量的強大壓迫,但長期信奉
“攘外必先安内”
的國方已經早早開始防範共黨了。
“軍統陝西站站長”
在當時是馬志超,為了培養一批有出色工作能力的特務,其特意辦了一個“特警訓練班。”這個班先後培養了五六十人,花費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最後,卻隻有幾個人成功打入了延安。在收效如此低的情況下,好不容易打入延安的幾個人還發現自己獲得的情報根本就傳不出來。
當時中國的通訊網絡還處于非常不發達的狀态,在不允許帶電台進入延安,而延安本身自己也比較缺電台的情況下,好不容易進到延安的特務很難找到将情報傳出來的途徑。在因為三觀不合而日益難以立足的情況下,這些特務最終隻能陸續從延安撤出。
國方特務部門所面臨的艱難狀況,在共方張國焘叛變之後,迎來了轉機。作為共方創始人之一,曾經成為
“根據地事實上的上司者”
的張國焘,在叛變之後,被蔣委員長指派給了
“長期從事特工與間諜工作”
的戴笠。
到了戴笠門下後,張國焘針對當時國方情報部門的情況,提出了一條妙計。因為延安部門喜歡招收有文化懂知識,是以國方應該多招募一些
“陝甘甯邊區附近的知識青年”
。
延安地區不可能不讓這些知識青年回家,而這些青年本身又是延安部門所需要的才幹,是以到時候教育訓練完了,正好就能讓這些人去打入延安内部。
聽了張國焘的講述後,戴笠覺得十分有理,立即開始着手操辦。
特務組織
“若雨農(戴笠)不死,不至失大陸。”
戴笠的行動能力非常強,在确定了計劃之後,1938年4月,戴笠就訓示軍統上海區的行動組組長程慕頤辦理一個教育訓練班。
這個名為“漢中特訓班”的教育訓練班主要針對陝甘甯邊區,招收的基本上是平涼(甘肅地級市)、榆林(陝西北部)的中學生。
招收的這些學生大多因為其本身所屬地的原因,能夠有報考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資格,繼而有可能能夠在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延安各部門工作。
明白這個教育訓練班對國黨的重要意義,戴笠自己親自來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并且還讓之前進入過延安的特務們,一人寫一份
“《怎麼打入邊區》的文字材料。”
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系統地教育訓練這批學生。當時戴笠配置設定的任務負責人程慕頤就曾經打入到江蘇的一個地委組織當中,并将其成功徹底破壞過。
在系統性的方法培育之下,“漢中特訓班”很快就迎來了“大豐收”。大量的特務成功打入到了陝甘甯邊區,并且正如張國焘和戴笠最開始所想的,部分特務成功進入到了延安部門,在内部進行相關工作。
在成果如此豐碩的情況下,戴笠等人還面對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情報傳遞問題。現在雖然人比之前進去得更多了,但大部分都屬于不可控制的狀态,這種狀态對于特務工作安排是十分不利的。考慮到這一點,程慕頤隻能特意挑了幾位“漢中特訓班”的教員去到延安,承擔打通聯系傳遞情報的交通員工作。
讓戴笠等人沒有想到的是,早在交通員前去摸情況之前,甚至是在特務們大批被派往延安之前,共方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特務情況。
破獲大案
“教員準許他提前畢業,回去潛伏。”
在特訓班的學生們“圓滿畢業”之前,有一個關鍵人物獲得了提前畢業的權利,提前回到了慶陽(甘肅地級市),這個人在當初離開慶陽的時候,本來是當地的國小老師,生活十分艱難,但等這回回到慶陽之後,八路軍直接讓其擔任中學老師,并且各方面待遇都十分優渥。
關鍵人物的名字叫吳南山,吳南山之前曾被國黨所控制的縣教育局強行停了工作,後來被朋友介紹去
“免費的戰時幹部訓練團”
,但在去訓練團的路上,卻被“漢中特訓班”的教員給拉了過去。在進入特訓班的第一天,吳南山就聽到了
“軍統人員生進死出”
的教育訓練話語。
雖然心有不滿,但無法離開的吳南山隻能硬着頭皮在裡面接受教育訓練。在教育訓練課程當中,除了基本技能教育訓練之外,還有大量的污蔑損毀共黨的課程,但因為吳南山之前和八路軍有接觸,是以明白這些都是假的。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吳南山終于想到了離開的辦法。
因為吳南山當時是以考學的名義,要去戰時幹部訓練團教育訓練才出來的,畢竟是沒去成,是以如果在外停留得太久的話,容易引起懷疑,隻有早點回去解釋沒去成是以回來才有可能取得信任。考慮到吳南山所說在理,教員于是準許了吳南山的提前畢業。
回到慶陽後,吳南山很快就向邊區保衛處報告了相關情況。邊區保衛處的部長布魯自此得知了特務組織存在這一情況,在通過後續對吳南山的一系列考察後,決定繼續信任吳南山,讓其
“繼續潛伏。”
1941年,吳南山突然遇到了曾經在同一個教育訓練班的同學,祁三益。
将祁三益擅長爆破,且一直讓自己幫忙辦理通往延安手續的情況告知布魯後,同樣是爆破高手的布魯,立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布魯先是将祁三益抓捕并策反,接着又根據祁三益的供詞抓捕了幾名特務,最後又反向利用這批特務,成功掌握大量國方特務消息,将那些潛伏得更深的特務一一掌握。
經此一役,共方陸續逮捕國方包括已經潛入至軍委二局工作,且單獨帶領一“獨立小組”的重要情報人員胡耀南,在内的共32名特務人員,并将其中31名成功策反。在主席得知此事後,誇贊布魯是延安的“福爾摩斯”,用一隻手就打敗了戴笠。
小結:
“廣州解放,布魯擔任廣東省公安廳廳長、中共廣州市委常委兼市警察局局長。”
工作能力十分出色的布魯在新中國成立前後,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在布魯的精密籌劃之下,32名成功潛入延安的軍統特務人員被先後抓捕,抓捕之後,利用政策攻心,計謀定心等方法,布魯又成功将其中的31名特務人員策反。當布魯強大的工作能力為主席所知後,毛主席高興稱贊道,布魯一隻手打敗戴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