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提及中國曆史上的千古一帝,或許人們腦中最先浮現出來的便是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古代皇帝,再近一點的時代,人們注意到的也隻是如成吉思汗、明太祖和康熙皇帝等帝王。

殊不知在曆史的角落中,有一位皇帝,他治理下的國家,有着比漢唐的繁盛,他的功績堪比秦皇漢武,連康熙都盛贊他的偉業"遠邁漢唐",對其推崇之至,可是後人卻隻記住了他的殘暴。這位被人們低估和遺忘的千古一帝,便是近來《大明風華》電視劇中的明成祖朱棣。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大明風華》影視劇中的朱棣形象

說起明成祖朱棣,或許對曆史不了解的人們甚至連他是誰,做了什麼偉業都不知道,情況稍好的,好歹知道一個"靖難之役",但是這也導緻他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造反和弑君。然而對于這樣一位帝王,康熙給他一生的點評是"遠邁漢唐",可康熙給朱元璋的總結不過是"治隆唐宋"。

雖說康熙對朱元璋的評價已經算相當高了,可為何他卻給了朱棣"遠邁漢唐"的評價呢?要知道,"遠邁漢唐"四字不是随便哪個帝王能擔得起的,除非是千古一帝。連千古一帝康熙都對他如此認可,那麼朱棣究竟做了哪些事,值得愛新覺羅·玄烨如此高看呢?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烨

朱棣此人自小便生活在軍營之中,由于他的父親在戰争中四處征戰,他從小便同漢惠帝劉盈一般,颠沛流離。等朱元璋事業略有改觀,他也不過還是個跟着名将李文忠和藍玉等在軍中厮混的毛頭小子,雖然能認得幾個字,但比起他大哥朱标而言終究是個粗人一個。

雖說朱棣小時候跟劉盈一樣颠沛流離,但他卻沒有劉盈的好運氣。畢竟人家劉盈有個強勢的母親呂後,不管呂後如何專橫,但她好歹扶持劉盈當了皇帝。反觀朱棣,由于長兄自小便對他們這群小弟關照有加,是以朱元璋雖然嫉妒偏心朱标,但朱棣也隻能當沒事人。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朱棣大哥朱标

等太子朱标走後,二哥和三哥也相繼内鬥下台,眼看這是他離皇位最近的時候了,可朱元璋卻仍把皇太孫朱允炆扶持上台。而他作為四王爺隻撈着一個為朱允炆鎮守北平,威懾蒙古的苦力活。

這也就罷了,然而等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把他好欺負的皇叔們殺的殺,"圈養"的"圈養",最終把朱棣逼急了,隻能帶着兩百人從北京去東北騙取甯王的朵顔三衛,武裝自己"發家緻富",這便是靖難之役的大體經過。随後朱棣幹成了中國自秦朝以來,兩千多年中多少藩王想幹而沒幹成的事——在大一統且政局十分穩定的王朝中造反成功,當上了皇帝。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朱棣本尊

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朱棣卻也從此背上了造反弑君的罵名。為了穩固江山,朱棣甚至發明了誅十族的酷刑(受害者是大明忠臣方孝孺),可謂千百年來絕無僅有。于是靠武将起家的朱棣徹底得罪了大明文官集團,甚至千百年間的文官集團。要知道,書寫曆史的是文官,是以朱棣自此以後,若非他太有能力,或許他會跟隋炀帝一樣被黑千年。

榮登帝位的朱棣并未感到竊喜,就此同曆史上的昏君那般急于享樂,相反他心中有份沉甸甸的責任。畢竟雖然有人罵他弑君,但是他對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團霧水,為了避免其回來奪位,他必須做些深入人心的事。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紫禁城

作為剛剛帶上白帽子的君王,朱棣便迫不及待地遷都北平,以穩固北疆安定。要知道,那會兒的北平曆經戰亂以後,除了剩下一座紫禁城外,可沒有什麼基礎設施,跟繁華的南京可沒有比較的價值。但是朱棣本身就是吃了一輩子苦,是以他也不介意這點。

從此以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便成了大明曆代皇帝的言訓,是以縱然土木堡之變以後北方騎兵侵入京師,景泰帝也同于謙一起捍衛京師;而崇祯皇帝更是甯願在煤山上吊自缢,也不願出離京城。這都是後來的清朝鹹豐、光緒二帝氣節所不能比的!明朝也是以被後人稱作"剛明",以顯後人對大明王朝氣節的尊重。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土木堡之變

雖說明朝的文臣節操不怎麼樣,但是它的皇帝卻有着自己的倔強,朱棣在北京徹底安穩下來以後便開始了他的宏圖偉業。

朱棣首先第一件事便是舒通河道,由于曆經了元末内亂時期以及洪武三十餘年,曾經在元朝得以修建的京杭大運河再度淤積不暢,難以擔負起運糧運鹽的工作。是以如果遷都北京,那麼這個問題不容忽視。回想千年前的隋炀帝因為修了一個大運河就導緻亡國,反觀朱棣卻不聲不響地做成了,讓南北經濟形成一體,物資輸送便捷高效。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對于曆史上著名的皇帝而言,大多必須要在文化上有所作為,才算是無愧于帝位。像康熙時候修撰了一本《康熙詞典》,而乾隆留有《四庫全書》,這些書籍對中華文明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永樂作為千古一帝,自然必須标配一本《永樂大典》。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類似于中國古代書籍的百度百科,其中囊括了圖書七八千種,共計11095冊,大約3.7億字。正是因為此書和《四庫全書》的存在,才使得我們曆經百年戰争以後,仍然儲存了許多名貴典籍。然而由于戰争太過無情,書中記錄的不少無價書籍也隻能消失在了曆史之中。

或許有人會說編撰一本書罷了,這也值得吹噓?首先一本巨著的編撰在古代交通效率低下且通訊落後的時代并非易事,因為要編撰一本巨獻,需要以大一統且穩定的政局為前提,才能夠調集全國頂尖精英,曆經多年才能完成。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就《永樂大典》而言,此書主編乃靖難頭号功臣姚廣孝和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這兩人可謂明朝曆史上在能力和智力上最為出色的精英之一,而其他編撰人員加起來共計3000多人,且累死累殘了不少翰林院官員。試問如果國力不強,連吃飯都困難的朝代如何能編撰此書呢?另外,據清朝編寫的《明史》記載,明成祖期間,糧食多到堆在倉庫裡吃不完。

既然内憂已無,那麼接下來朱棣的工作便是力保平定四方戰亂,以周全大明萬世之太平。前文已表,永樂為了防止蒙古軍隊南下,直接遷都北平。此時縱然北元已經退居大漠,但是蒙古人血液中祖先的勇猛在草原上再度得以複蘇,他們仍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騎兵之一。甚至連幫朱棣打下江山的朵顔三衛,都是蒙古精騎,是以此時的北元仍舊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當然了,身為戎馬一生的千古一帝,明成祖有着不亞于漢武帝的戰略和戰術眼光,他也十分重視騎兵的發展。要知道,當初元朝之是以敗給朱元璋,正是因為徐達和藍玉等名将也善用騎兵,故能對元朝以騎制騎,是以原本底子紮實的大明騎兵在朱棣時期仍舊能夠保持巅峰狀态。于是在朱棣親自率領下,五十萬大明騎兵五次征伐漠北,殺得曾經的草原天驕望風而逃,支離破碎,陷入内亂。

或許有人會覺得五十萬大軍連征漠北五次,期間還有鄭和下西洋,另外還要修撰《永樂大典》,試問百姓壓力不大嗎?實際上,從某種程度而言,朱元璋也算是為朱棣做了相當貢獻。因為大明初年,朱元璋大肆殘戮貪官,且刑罰極其變态,是以大明官員被朱元璋殺出了一片權力真空。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明長城遺址

我們知道,古代一個官員往往就是一個大地主,按照皇族對士紳的免稅優待,如果官員很多,王朝往往稅收越少。由于朱元璋的緣故,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大明地主階級并未壯大,百姓們稅收負擔較輕,而更多的稅收也因為地主階級的弱勢得以落入國庫,在加上大運河的疏通,是以明成祖五十萬大軍五次出征蒙古,軍隊糧食仍舊源源不斷。放眼其他朝代,這是想都不敢想之事。

正是因為國力的強大,當時大明王朝初年版圖北達努爾幹都司,囊括了整個外東北和庫頁島;南至暹羅和交趾,包括了現今的越南和泰國一半版圖;西邊則包含了整個西藏。由于北元版圖和實力仍舊強大,是以現今的新疆和蒙古還是在蒙古族同胞管控之下。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永樂時期大明版圖

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六次遠征蒙古的途中不幸病逝,葬于長陵,廟号太宗。"生于戰火,死于征途"是這位偉大君王一生最好的寫照!至于"成祖"的廟号,是後來嘉靖皇帝改的。不管嘉靖是出于私心,還是公利,朱棣"成祖"之廟号的确當之無愧,畢竟他甚至比他父親朱元璋更有能力。君不見,縱觀中華五千年來,開國之君不濟于二代者,唯唐高祖和明太祖耳!

據《明史·成祖本紀》載,朱棣一生"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國修史的習慣,《明史》是由清朝修撰,也就是說,這是清朝對明成祖的公認看法。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認為他的功績遠勝漢唐,後人卻把他當暴君

明成祖朱棣,他有着對敵人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對百姓愛民如子的一面;他上馬能蕩平天下,封狼居胥,下馬能治國安邦,"出将入相";他既修撰了凝練中華文化精髓的《永樂大典》,又重建了代表中華建築精粹的紫禁城;在他主導下,大明王朝不僅是陸上稱霸的王朝,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主導海權的王朝。正是朱棣,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永樂盛世。

試問如此功績之帝王,怎能不稱之為千古一帝呢?如果不信,試問古代千古一帝,又有誰同時做到了他的功績呢?曆史的海潮退卻,我們終将看清誰在裸泳。朱棣,是中國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參考資料:

《明史·成祖本紀》

《明通鑒》卷十二

《春明夢餘錄·卷十三》孫承澤

《明世宗實錄》卷512

《中國古籍巨著》徐潛

《清聖祖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