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提及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或许人们脑中最先浮现出来的便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古代皇帝,再近一点的时代,人们注意到的也只是如成吉思汗、明太祖和康熙皇帝等帝王。

殊不知在历史的角落中,有一位皇帝,他治理下的国家,有着比汉唐的繁盛,他的功绩堪比秦皇汉武,连康熙都盛赞他的伟业"远迈汉唐",对其推崇之至,可是后人却只记住了他的残暴。这位被人们低估和遗忘的千古一帝,便是近来《大明风华》电视剧中的明成祖朱棣。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大明风华》影视剧中的朱棣形象

说起明成祖朱棣,或许对历史不了解的人们甚至连他是谁,做了什么伟业都不知道,情况稍好的,好歹知道一个"靖难之役",但是这也导致他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造反和弑君。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帝王,康熙给他一生的点评是"远迈汉唐",可康熙给朱元璋的总结不过是"治隆唐宋"。

虽说康熙对朱元璋的评价已经算相当高了,可为何他却给了朱棣"远迈汉唐"的评价呢?要知道,"远迈汉唐"四字不是随便哪个帝王能担得起的,除非是千古一帝。连千古一帝康熙都对他如此认可,那么朱棣究竟做了哪些事,值得爱新觉罗·玄烨如此高看呢?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朱棣此人自小便生活在军营之中,由于他的父亲在战争中四处征战,他从小便同汉惠帝刘盈一般,颠沛流离。等朱元璋事业略有改观,他也不过还是个跟着名将李文忠和蓝玉等在军中厮混的毛头小子,虽然能认得几个字,但比起他大哥朱标而言终究是个粗人一个。

虽说朱棣小时候跟刘盈一样颠沛流离,但他却没有刘盈的好运气。毕竟人家刘盈有个强势的母亲吕后,不管吕后如何专横,但她好歹扶持刘盈当了皇帝。反观朱棣,由于长兄自小便对他们这群小弟关照有加,所以朱元璋虽然嫉妒偏心朱标,但朱棣也只能当没事人。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朱棣大哥朱标

等太子朱标走后,二哥和三哥也相继内斗下台,眼看这是他离皇位最近的时候了,可朱元璋却仍把皇太孙朱允炆扶持上台。而他作为四王爷只捞着一个为朱允炆镇守北平,威慑蒙古的苦力活。

这也就罢了,然而等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把他好欺负的皇叔们杀的杀,"圈养"的"圈养",最终把朱棣逼急了,只能带着两百人从北京去东北骗取宁王的朵颜三卫,武装自己"发家致富",这便是靖难之役的大体经过。随后朱棣干成了中国自秦朝以来,两千多年中多少藩王想干而没干成的事——在大一统且政局十分稳定的王朝中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朱棣本尊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朱棣却也从此背上了造反弑君的骂名。为了稳固江山,朱棣甚至发明了诛十族的酷刑(受害者是大明忠臣方孝孺),可谓千百年来绝无仅有。于是靠武将起家的朱棣彻底得罪了大明文官集团,甚至千百年间的文官集团。要知道,书写历史的是文官,所以朱棣自此以后,若非他太有能力,或许他会跟隋炀帝一样被黑千年。

荣登帝位的朱棣并未感到窃喜,就此同历史上的昏君那般急于享乐,相反他心中有份沉甸甸的责任。毕竟虽然有人骂他弑君,但是他对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团雾水,为了避免其回来夺位,他必须做些深入人心的事。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紫禁城

作为刚刚带上白帽子的君王,朱棣便迫不及待地迁都北平,以稳固北疆安定。要知道,那会儿的北平历经战乱以后,除了剩下一座紫禁城外,可没有什么基础设施,跟繁华的南京可没有比较的价值。但是朱棣本身就是吃了一辈子苦,所以他也不介意这点。

从此以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便成了大明历代皇帝的言训,所以纵然土木堡之变以后北方骑兵侵入京师,景泰帝也同于谦一起捍卫京师;而崇祯皇帝更是宁愿在煤山上吊自缢,也不愿出离京城。这都是后来的清朝咸丰、光绪二帝气节所不能比的!明朝也因此被后人称作"刚明",以显后人对大明王朝气节的尊重。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土木堡之变

虽说明朝的文臣节操不怎么样,但是它的皇帝却有着自己的倔强,朱棣在北京彻底安稳下来以后便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

朱棣首先第一件事便是舒通河道,由于历经了元末内乱时期以及洪武三十余年,曾经在元朝得以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再度淤积不畅,难以担负起运粮运盐的工作。所以如果迁都北京,那么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回想千年前的隋炀帝因为修了一个大运河就导致亡国,反观朱棣却不声不响地做成了,让南北经济形成一体,物资输送便捷高效。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对于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而言,大多必须要在文化上有所作为,才算是无愧于帝位。像康熙时候修撰了一本《康熙词典》,而乾隆留有《四库全书》,这些书籍对中华文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永乐作为千古一帝,自然必须标配一本《永乐大典》。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类似于中国古代书籍的百度百科,其中囊括了图书七八千种,共计11095册,大约3.7亿字。正是因为此书和《四库全书》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历经百年战争以后,仍然保存了许多名贵典籍。然而由于战争太过无情,书中记录的不少无价书籍也只能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或许有人会说编撰一本书罢了,这也值得吹嘘?首先一本巨著的编撰在古代交通效率低下且通讯落后的时代并非易事,因为要编撰一本巨献,需要以大一统且稳定的政局为前提,才能够调集全国顶尖精英,历经多年才能完成。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就《永乐大典》而言,此书主编乃靖难头号功臣姚广孝和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这两人可谓明朝历史上在能力和智力上最为出色的精英之一,而其他编撰人员加起来共计3000多人,且累死累残了不少翰林院官员。试问如果国力不强,连吃饭都困难的朝代如何能编撰此书呢?另外,据清朝编写的《明史》记载,明成祖期间,粮食多到堆在仓库里吃不完。

既然内忧已无,那么接下来朱棣的工作便是力保平定四方战乱,以周全大明万世之太平。前文已表,永乐为了防止蒙古军队南下,直接迁都北平。此时纵然北元已经退居大漠,但是蒙古人血液中祖先的勇猛在草原上再度得以复苏,他们仍旧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之一。甚至连帮朱棣打下江山的朵颜三卫,都是蒙古精骑,所以此时的北元仍旧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当然了,身为戎马一生的千古一帝,明成祖有着不亚于汉武帝的战略和战术眼光,他也十分重视骑兵的发展。要知道,当初元朝之所以败给朱元璋,正是因为徐达和蓝玉等名将也善用骑兵,故能对元朝以骑制骑,所以原本底子扎实的大明骑兵在朱棣时期仍旧能够保持巅峰状态。于是在朱棣亲自率领下,五十万大明骑兵五次征伐漠北,杀得曾经的草原天骄望风而逃,支离破碎,陷入内乱。

或许有人会觉得五十万大军连征漠北五次,期间还有郑和下西洋,另外还要修撰《永乐大典》,试问百姓压力不大吗?实际上,从某种程度而言,朱元璋也算是为朱棣做了相当贡献。因为大明初年,朱元璋大肆残戮贪官,且刑罚极其变态,所以大明官员被朱元璋杀出了一片权力真空。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明长城遗址

我们知道,古代一个官员往往就是一个大地主,按照皇族对士绅的免税优待,如果官员很多,王朝往往税收越少。由于朱元璋的缘故,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大明地主阶级并未壮大,百姓们税收负担较轻,而更多的税收也因为地主阶级的弱势得以落入国库,在加上大运河的疏通,所以明成祖五十万大军五次出征蒙古,军队粮食仍旧源源不断。放眼其他朝代,这是想都不敢想之事。

正是因为国力的强大,当时大明王朝初年版图北达努尔干都司,囊括了整个外东北和库页岛;南至暹罗和交趾,包括了现今的越南和泰国一半版图;西边则包含了整个西藏。由于北元版图和实力仍旧强大,所以现今的新疆和蒙古还是在蒙古族同胞管控之下。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永乐时期大明版图

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六次远征蒙古的途中不幸病逝,葬于长陵,庙号太宗。"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是这位伟大君王一生最好的写照!至于"成祖"的庙号,是后来嘉靖皇帝改的。不管嘉靖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利,朱棣"成祖"之庙号的确当之无愧,毕竟他甚至比他父亲朱元璋更有能力。君不见,纵观中华五千年来,开国之君不济于二代者,唯唐高祖和明太祖耳!

据《明史·成祖本纪》载,朱棣一生"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国修史的习惯,《明史》是由清朝修撰,也就是说,这是清朝对明成祖的公认看法。

被低估的千古一帝,康熙认为他的功绩远胜汉唐,后人却把他当暴君

明成祖朱棣,他有着对敌人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对百姓爱民如子的一面;他上马能荡平天下,封狼居胥,下马能治国安邦,"出将入相";他既修撰了凝练中华文化精髓的《永乐大典》,又重建了代表中华建筑精粹的紫禁城;在他主导下,大明王朝不仅是陆上称霸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主导海权的王朝。正是朱棣,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永乐盛世。

试问如此功绩之帝王,怎能不称之为千古一帝呢?如果不信,试问古代千古一帝,又有谁同时做到了他的功绩呢?历史的海潮退却,我们终将看清谁在裸泳。朱棣,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参考资料:

《明史·成祖本纪》

《明通鉴》卷十二

《春明梦余录·卷十三》孙承泽

《明世宗实录》卷512

《中国古籍巨著》徐潜

《清圣祖实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