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曾國藩,世人無所不知。曾國藩勤儉廉勞,修身律己,是以後人對曾國藩評價很高,有人譽其為千古第一完人。民間一直流傳:從商要學胡雪岩,做官要學曾國藩,做人要學杜月笙。可見曾國藩對後世影響之深。
鹹豐二年,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大半個中國,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兵來圍剿太平軍,可是八旗綠營不堪一擊。于是,曾國藩奉命籌辦團練,組建湘軍,經過多年鏖戰終于打敗太平軍。
因力挽狂瀾,功勳卓著,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後世稱之“曾文正”。
一代偉人毛主席對曾國藩評價甚高:“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八旗、綠營作為正規軍,尚打不過太平軍,曾國藩組建的湘軍,不過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地方武裝,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呢?因為曾國藩制定了4條戰略,并堅定不移執行。這4條,看似拙笨,實則蘊含着大智慧。

一,用士人
組建湘軍之初,曾國藩就對八旗和綠營兵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八旗和綠營為世兵制,兵與兵不相知,兵與将不相習。而且将佐貪生怕死,畏敵怯戰。他說,“數年來痛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人不喪盡天良。故決計不用營兵,不用鎮将。”
曾國藩認為:“行軍之道,擇将為先。”他的選将标準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而且把德放在首位。什麼是德?曾國藩認為首推“忠義血性”。“忠義血性”是曾國藩選人用人的一條重要原則。隻有忠義血性之人,才不懼困難,也不會背叛主人。
曾國藩認為,儒生士子不乏“忠義血性”之人,因為他們既受忠君愛國禮教熏陶,又沒有沾染官場惡習,是擇将的最佳人選。文人掌兵是湘軍一大特色,如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羅澤南、王錱、趙烈文等。據統計,湘軍将領一百多人,文人占58%。比例之高,世所罕見。
管理智慧:忠義血性,過去叫信仰,現在叫價值觀。為将者,團隊之中高管,價值觀比能力更重要。有忠義,就不會背叛團隊;有血性,則具有執行力。
二,選鄉民
曾國藩對八旗和綠營官兵的浮滑之氣深惡痛絕,“無事則坐領工食,有事則聞風潰散;一有征戰,見賊則退,擾民則勇往。”是以他招募的人以“年輕力壯、樸實而有農夫土氣者為上。其油頭滑面,有市井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收用”。
曾國藩還規定,“招募兵勇,須取具保結,造具府縣、裡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鬥清冊。各結附冊,以便清查。”凡無保者,概不招募。曾國藩的這一做法,保證了湘軍的純淨性,有效防止了八旗綠營風氣污染湘軍。
曾國藩為什麼喜歡用鄉民?因為鄉村多樸拙之夫,沒有城市之民的遊惰浮滑之習,大都能吃苦耐勞,遵守紀律,不會虛頭巴腦,惹是生非。更為關鍵的是,鄉僻之地民風彪悍,作戰中不會臨陣潰逃,這是湘軍戰鬥力的可靠保障。
管理智慧:一張白紙好畫畫,曾國藩的用人之道很有借鑒意義。很多企業拒絕頻繁跳槽的老油條,喜歡錄用和培養來自農村的員工,道理就在于此。
三,結硬寨
曾國藩說:“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凡攻壘,一撲再撲,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是以,曾國藩制定了湘軍作戰的“結硬寨”戰略方針。有了“硬寨”,進可攻、退可守,自己則立于不敗之地。
什麼是“結硬寨”?曾國藩規定,作戰之前,首先要勘察地形,選好營地,然後迅速挖壕溝、紮花籬。“築牆須八尺高,三尺厚;壕溝須八尺寬,六尺深;牆内有内濠一道,牆外有外濠二道或三道;壕内須密釘竹簽。”
“結硬寨”是持久戰的戰略思想。這樣的寨子一旦結成,在冷兵器+火槍時代,既可以防止敵方偷襲,在敵人沖鋒時也可以大大減少己方傷亡。打仗死亡率降低,士氣就會高漲。而敵方因為被圍困,無法得到補給,是無法打赢持久戰的。
管理智慧:俗話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做任何事都要站穩腳跟、夯實基礎、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管理,沒有健康的公司文化,你拿什麼赢别人。
四,打呆仗
曾國藩是個文人,不善奇謀詭計,是以他用的都是“正兵”。他的作戰方略是,首先保證自己不輸,然後每次進步一點點,積小勝而大勝,直至完勝敵人。這種呆闆的戰法,效果雖然慢一點,但是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曾國藩經常給手下将領寫信,闡述自己的作戰思想,告誡大家不可驕慢輕敵,貪功冒進,以免中了敵人的圈套。一次,他給九弟曾國荃修書說:“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也就是這個方法,培養了湘軍獨特的作戰風格。那就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蠶食敵人的力量,從不投機取巧,也不急功近利。在這個思想指導下,湘軍雖然戰法呆闆,但是戰力強悍,讓太平軍束手無策,最終曾國藩笑到了最後。
管理智慧:職場中聰明人很多,但是取得大成就的往往是那些“笨人”。聚焦目标、心無旁骛、死磕到底,這不是“笨”,正是企業最寶貴的執行力。
每個上司者,都要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管理提升,包括公司治理、精益創業、上司力、趨勢視野、股權激勵、資本運作、戰略管理、團隊建設、财務管理、并購重組、風險控制、上市指導、家族傳承、網際網路營運等内容。如果您感興趣,
點選下面的“了解更多”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