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
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 2021春軟體工程實踐|W班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 結對作業一 |
結對學号 | 131802125 221801221 |
這個作業的目标 | 設計一套方案,提供給客戶可行的優化的使用建議,給出原型模型,并提供大概的解決方案預期規劃。 |
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
效能分析
在本次作業中,我們的主要時間精力花費在需求了解,學習墨刀使用方法,讨論原型設計和讨論後續作品實作的分工上:- 在需求了解上,我們花費了不少時間,主要是對題目的了解不夠到位,感覺有許多的需求了解起來有點模棱兩可,導緻我們在讨論時産生了分歧,但後面通過助教和同學在QQ群中的互動問答,還是對需求有了較好的認識,并初步對結對作業二的實作上有了大概的分工。
- 在原型設計上,由于兩人的審美風格不同,在排版和設計風格上有一些分歧,如何設計出符合使用者需求和審美的原型,怎樣的設計才能使得我們的産品在市場上更具有競争力,這些讨論耗費了我們不少的時間。後面在借鑒了幾個主流平台的排版設計後,我們達成了審美統一。
- 在原型具體實作上,花費比較多時間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接觸墨刀這個原型設計工具,對原型設計有點不夠适應。在學習如何在墨刀中實作動态圖表耗費了較多時間。當然當完成彈窗、頁面跳轉、動态圖表等實作後還是很有滿足感的。
-
PSP表格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預估耗時(分鐘) | 實際耗時(分鐘) |
---|---|---|---|
Planning | 計劃 | 30 | |
• Estimate | • 估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時間 | ||
Development | 開發 | 360 | 450 |
• Analysis | • 需求分析 (包括學習新技術) | 60 | 120 |
• Design Spec | • 生成設計文檔 | ||
• Design Review | • 設計複審 | 90 | |
• Design | • 具體設計 | ||
• Test | • 測試(自我測試,送出修改) | ||
Reporting | 報告 | 110 | 140 |
• Test Repor | • 測試報告 | 40 | |
• Size Measurement | • 計算工作量 | 10 | 20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 事後總結, 并提出過程改進計劃 | ||
合計 | 500 | 620 |
原型位址
- 墨刀
- 如果墨刀崩了點這裡(墨刀導出檔案圖表有些錯誤,若伺服器沒崩勿點)
原型介紹
-
設計思路
- 看到題目要求,我們小組最先想到的思路就是類似Google首頁的論文搜尋引擎,是以在實作的時候也就參考Google首頁設定了我們的搜尋頁面。
- 需求一是支援使用者輸入單個論文題目或批量導入論文清單,是以我們在搜尋框中實作了單個論文搜尋的功能,并在搜尋框下面提供了一個按鈕,以開啟下拉框實作批量導入的功能。
- 需求二是通過論文清單,爬取論文的摘要、關鍵詞、原文連結。我們的設計是在首頁搜尋某論文或導入某些論文後,跳轉到論文清單界面,該界面中有使用者搜尋或導入的論文題目、作者、出版社、引用數等資訊,若使用者有爬取某篇論文的意向,點選即可開啟爬蟲線程,爬取結果将更新在“爬取記錄”中。
- 需求三中,要求對論文清單進行增删改查,考慮到使用者隐私安全性和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我們增設了登入功能——遊客能夠進入系統,但隻有增查功能,而管理者則具有增删改查權限(系統預設隻有兩個賬号,遊客賬号密碼都為user,管理者則都為admin)。
- 需求四中,要求對論文清單有查詢功能,故在該頁面設定一搜尋框,若在論文清單中查詢到相關結果,則顯示在下方搜尋結果框;若論文清單中沒有相關結果,則到網站爬取相關論文資訊。
- 需求五中,要求生成關鍵詞圖譜之類的圖檔,這裡我們小組的實作思路是用NLP技術中的LDA主題模型跑出10個熱門主題,并對關鍵詞權重繪制詞雲圖。
- 需求六是對多年間、不同頂會的熱詞呈現熱度走勢對比。我們打算調用python的matplotlib庫繪制動圖,在原型中受限于原型工具運用尚不熟練,僅繪制出動态折線圖,在結對作業二中我們将實作動态折線圖、餅圖、條狀圖等統計圖給予使用者更直覺的體驗。
-
原型展示
- 登入界面
結對作業一 點選忘記密碼
結對作業一 - 搜尋界面
結對作業一 點選“批量導入"旁的圖示,出現輸入框
結對作業一 - 進入平台
- 論文清單
結對作業一 點選搜尋框中的搜尋圖示,若論文清單中沒有對應論文,開始爬蟲
結對作業一 - 資訊統計
結對作業一 将滑鼠移入統計圖中,将會呈現動态折線圖
結對作業一 - 爬取記錄
點選“編輯”按鈕,編輯論文标題
結對作業一 點選“删除”圖示,删除論文
結對作業一 - 登入界面
困難解決
沒有原型設計的經驗,不太了解這次作業需要做什麼
通過在網絡上查找資料、和同學交流探讨慢慢了解了本次作業的内容
墨刀支援的功能不足,原型設計時較麻煩
作為一款易上手的原型工具,墨刀不像 Axure 那樣提供了豐富好用的功能,導緻動圖的繪制被迫用墨刀内置的直線按年份跨度一根一根拼起來,設定滑鼠移入事件,當滑鼠移入統計圖後按年份繪圖,繪圖效果也不是很好,相信在結對作業二的開發過程中會有更好的一個呈現。
遠端合作無法面對面交流,溝通效率較低
采用語音的方式進行交流,并且更加積極的來進行溝通盡量去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1
NABCD模型
- Need
- 根據使用者輸入/導入檔案爬取論文(支援單篇論文/批量爬取)
- 爬取論文摘要、關鍵詞、原文連結
- 對已爬取的論文進行增删改操作
- 可對論文清單進行查詢(輸入論文題目,也支援模糊查詢:輸入論文編号、關鍵詞等基本資訊)
- 若在論文清單中不存在所要檢索的論文,支援去對應網站爬取
- 分析已爬取到的論文資訊,提取top10個熱門領域或熱門研究方向,以詞雲的方式展示,支援點選跳轉
- 對多年間、不同頂會的熱詞呈現熱度走勢對比,以動圖的形式呈現
- Approach
- 基于Web實作
- 論文無需登入即可使用查詢功能,其餘功能需登入管理者賬号
- 使用lda主題模型跑出十個熱門領域,調用matplotlib庫繪制動圖
- 使用WordCount代碼,統計高頻詞,調用matplotlib庫繪制動圖
- 将LDA主題模型和WordCount代碼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
- Benefit
- 整合了不同網站的論文資訊,友善使用者檢索所需資料
- 以詞雲和動圖的方式展示近年來計算機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便于抓住重點
- 實作了多種功能,便于使用者從不同頂會、不同年份等角度對CV領域熱度進行橫縱向對比。
- 将LDA主題模型和WordCount代碼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從熱門領域、高頻詞等多個次元使使用者對計算機視覺領域的近年熱點更為直覺的感受。
- Competitors
- 通過詞雲和動圖的方式展示重要資訊,使用體驗好
- 可根據搜尋結果直接跳轉到對應論文,友善
- LDA算法用于平台研究的實作較少,實作思路較為新穎,同時給予使用者另一個了解CV熱度的全新視角——熱門領域。
- Delivery
- 先在小範圍同學間傳播體驗(Beta版),并不斷疊代
- 産品成熟後可嘗試通過高校老師、科研機關、考研機構等管道針對性推廣
- 等功能進一步完善,且能夠做到較好的維護後,将研究領域從計算機視覺拓展到更多領域,爬取論文的來源也可以進一步擴大,使得平台閱聽人更多,逐漸擴大平台的使用者基數。
原型工具的使用
- 本次作業使用的原型工具為墨刀
- 墨刀自帶了一些簡單的元件,也可以比較友善的實作布局排版、界面跳轉等功能,上手也比較容易。但部分功能(如動圖繪制)不太友善。
結對過程,隊友評價
-
結對過程
結對作業一 結對作業一 結對作業一 -
過程感受
-
221801221:
結對作業比起單人作業最好的地方是有人能給自己實時回報,避免自己一個人做着做着進入死胡同出不來了,而且在面對不好解決的問題時兩個人一起讨論比起自己苦想更有效。
而結對的缺點則是需要頻繁的交流溝通,畢竟最後做出的東西需要兩個人都滿意,為了保證一定的品質,是以做的速度會慢些,而且線上結對導緻交流起來很不友善,完成作業的過程也不大舒服。
-
131802125:
結對作業可以有隊友一起讨論實作方法,實作過程,有利于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同時兩個人技術特點的不同可以在結對實踐過程中得到很好的互補,節約了不少自學的時間。
而結對的問題我覺得是線上溝通效率低吧,如果是線下結對可以約一個機關時間一鼓作氣弄出架構,再逐漸完善,線上結對就可能會有雙方不同步情況吧emm,效率會低一些,不過這可能更多的是線上的鍋hhh,相信返校後的結對作業二會有更好的實作效果!
-
-
隊友評價
- 131802125 同學非常積極主動,交流溝通能力也很強,在需求分析、資料查閱和原型實作等多個階段都很活躍,并且工作效率也很高,在自己的任務之餘還有餘力幫助我。整個結對過程非常愉快,甚至想和他擊劍🤺
- 221801221同學開發經驗豐富,能力強,點子也多,在前期計劃、中期實作和計劃第二次結對作業等階段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構思路,讓小組開發過程保持高效,我也在他身上學到很多。期待下一次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