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工實踐 第三次作業 結對作業一
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 2021春軟體工程實踐S班 |
---|---|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 作業要求 |
這個作業目标 | 深入了解NABCD、學習原型建構 |
其他參考文獻 | 百度、github、CSDN |
結對同學 | 黃隽芊 221801232 |
目錄
-
- PSP表格和效能分析
- NABCD模型
- 【Need】
- 【Appproach】
- 【Benefit】
- 【Competitors】
- 【Delivery】
- 原型工具的使用
- 原型位址
- 原型介紹
- 困難解決
- 結對過程,隊友評價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預估耗時(分鐘) | 實際耗時(分鐘) |
---|---|---|---|
Planning | 計劃 | 30 | 60 |
·Estimate | ·估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時 | ||
·Development | 開發 | 540 | 585 |
·Analysis | ·需求分析(包括學習新技術) | 180 | 195 |
·Design Spec | ·生成設計文檔 | 110 | 120 |
·Design Review | ·設計複審 | 10 | 20 |
·Coding Standard | ·代碼規範 | ||
·Design | ·具體設計 | 240 | 350 |
·Coding | ·具體編碼 | ||
·Code Review | ·代碼複審 | ||
·Test | ·測試(自我測試,修改代碼,送出修改) | ||
Reporting | 報告 | 70 | |
·Test Repor | ·測試報告 | 35 | 40 |
·Size Measurement | ·計算工作量 | 15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事後總結, 并提出過程改進計劃 | ||
合計 | 630 | 715 |
效能分析:
主要時間大概是原型模型的設計和制作,也去查閱了很多論文檢索的網站,看一個論文檢索的界面大概需要哪些資訊,又有哪些資訊是對于我們的使用者是過于累贅的,然後就開始對兩個做原型設計的網站/軟體進行了解,也各自檢視了兩個網站/軟體的使用指南,決定使用墨刀。但因為第一次接觸原型設計,是以大量時間消耗做原型模型和不斷調整上,期間也是有再浏覽一些網站的模闆,再做簡約化的修改。其實因為這一次遠端的關系,我們隻是大約畫出每一個部分有什麼,但是過于簡約,導緻接下來上手做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混亂。下一次再做原型設計的話,我們的原型設計草圖可以畫的更細緻一些。
小剛(典型目标使用者)想要閱讀有關于計算機視覺的論文來了解這個領域,但是不知道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和研究熱點,但是一篇篇去找效率太低,需要一個平台去爬取論文并且對爬取論文進行操作
- 使用者輸入單個論文題目,從待爬取論文庫中擷取所需論文摘要、關鍵詞、原文連結
- 使用者導入論文清單,從待爬取論文庫中擷取所需論文摘要、關鍵詞、原文連結
- 對爬取的論文進行操作(增删改)
- 對爬取的論文進行查詢
- 分析爬取到的論文資訊,提取top10熱門領域形成關鍵詞圖譜。
- 對比多年間三大頂會(CVPR\ICCV\ECCV)的熱詞熱度走勢。
- 選擇WEB端來編寫。
- 使用者登入進去後可以檢視自己的論文清單或者通過搜尋功能擷取新的論文清單。
- 論文清單中可以實作增加、删除、修改、查詢等功能。通過論文标題,進入論文詳細界面,可以直接通路原文連結。
- 提取top10個熱門領域,形成條狀圖,點選某個關鍵詞條可展現相關的論文。
- 通過使用者确定熱詞,形成2016-2020不同年份的三大頂會的熱詞呈現熱度走勢折線圖。
- 減少使用者在網上檢索的時間。
- 幫助使用者迅速掌握熱點。
- 過濾網上雜亂的資訊,一舉擷取權威論文。
- 形成熱詞圖譜更有利于直覺化。
- 提供了增删改查操作,友善使用者管理論文清單
首先 Paper Search For U 面對的使用者是小剛這一類非專業科研人員,對于論文的搜尋和操作限于簡單的輕量化的爬取、查詢、整理,是以我們的軟體也是輕量化但是便捷的,這是我們設計的初衷。
首先我們調研的是論文查詢-中國期刊網、論文查詢-萬方期刊資料庫這類國内比較完善的論文檢索網站,他們的優勢在于對于國内的論文庫比較完備,網站建構的比較完全,但同時他們對于CVPR、ICCV、ECCV這種國外會議的論文收錄不足,查詢有些困難。第二是他們的目标使用者很多,是以網站體量很大,對于剛入手的新人小白檢索特定領域的論文會有點顯得複雜,那麼我們的優勢在于對更多的針對性。
接着我們又調研了三大頂會的論文庫,發現主要是CvF(Computer Vision Foundation) open access在開放論文資源,但是因為他們的界面是英文而且沒有檢索和資料分析的功能,隻有一篇一篇的paper,給新手小白閱讀他們想要閱讀的論文帶來困難。那麼對比于論文查詢-中國期刊網、論文查詢-萬方期刊資料庫這類比較完善的論文檢索網站而言,我們的優勢在于對更多的針對性。他們的目标使用者很多,是以網站體量很大,對于剛入手的新人小白檢索特定領域的論文會有點顯得複雜。

第二是針對使用者感興趣的領域我們具有資料統計和資料分析的子產品,可以更好的幫助使用者去了解特定領域的資訊。
第三是UI設計簡潔,采用了綠色的背景,在使用者檢索研究論文時,也給使用者一種舒适的使用體驗,保護使用者眼睛。
是以我們最後的設計希望是能結合兩者的優點,借鑒國内論文檢索網站的模闆,但是簡約了他們複雜的頁面,同時爬取了使用者需要的論文資源,放到我們自己的平台上,給使用者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
Paper Search For U 是一款面向初級學術研究人員的web平台,是以在項目初期,我們會選擇面向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介紹推廣,初期可以在本校的微信平台和QQ平台鋪設推廣的廣告和連結。并且設定初期推廣的第一個月為試運作月,在這個月使用并提出一些有用的回報意見的同學可以獲得一些我們提供的福利,那麼我們在一個月後就可以獲得真實使用者回報的意見和需求,并且憑借回報來進行平台改進,有利于進一步向校外推廣。
墨刀
Paper Search For U
首先我們根據分析出的NABCD模型畫了一個思維導圖
- 使用者注冊/登入界面
結對作業一 -
首頁
簡約同時護眼的歡迎界面,給使用者一種愉悅的初使用體驗。左邊的導航欄分為4大類,使使用者可以清晰的按自己的需求選擇功能。
結對作業一 -
論文檢索
使用者可以通過檢索論文題目來獲得論文資訊,展示出的論文的資訊以論文标題、abstract、源自會議以及關鍵字組成。使用者可以點選檢視論文詳情。勾選需要導入本地的論文後确認導入即可。同時支援使用者上傳論文清單來批量導入。
結對作業一 -
論文詳情
點選論文即可檢視論文詳情,詳情頁展示完整的論文标題、作者、源自會議、期刊頁号和摘要。下方同時展示原文連結和關鍵字。
結對作業一 -
論文清單
使用者在論文檢索中導入的論文可以在論文清單中清楚的浏覽,支援根據論文題目、編号、關鍵字查找。可以增加和删除文章。增加文章則跳轉回論文檢索頁面,删除文章隻要勾選小方框選擇删除即可。備注一欄支援使用者修改對論文的備注,例如使用者可以在論文中備注一些看論文的心得或者重要的筆記思路,便于從論文中及時記錄靈感和發現。
結對作業一 -
熱門領域
使用者點選“top10個熱門領域”按鈕的時候可以出現由上到下顯示熱度的條形圖。使用者可以點選熱詞名稱進而看到相關的論文。
結對作業一 -
研究熱詞
使用者通過搜尋框搜尋熱詞,點選生成圖表,可以獲得五年間三大頂會的這一熱詞的折線圖,進而呈現熱度走勢對比。
![研究熱詞][13]
- 原型模型設計工具:有很多優秀的原型模型設計工具可供選擇,但是考慮到這一次結對程式設計是遠端,是以選擇一個友善兩人在同一個平台的設計的工具很重要。我們前後下載下傳了 Axure RP 和 墨刀 ,了解了兩個軟體的大概情況。最後覺得可以雲端編輯,實時合作的墨刀更适合我們這一次的原型模型設計。
- 需求的分析:我們兩個人對于論文檢索工具都沒有具體的體驗,是以對于題目給出的小剛這一個使用者畫像(剛剛涉獵科研領域的小白),我們想到代入我們自己。要怎麼分析出使用者的需求,就是可以參考我們在使用其他論文檢索網站時需要的點和覺得麻煩的痛點。那麼我們就開始再各大論文檢索平台開始浏覽,覺得他們功能齊全但是有點頁面過于複雜,內建了太多的東西,反而勸退小白。是以我們覺得設計一款功能符合使用者需求同時有簡約的UI,給小白一種良好的使用體驗。
- 頁面的編排:一開始對如何安排整個頁面比較茫然,沒有相關的經驗,不知道可以做出什麼樣一個頁面。後來想起以前做過的圖書管理系統,就采用了相類似的頁面形式。
- 圖表的選擇:開始的時候很猶豫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圖表來展現關鍵詞和呈現熱度走勢。原本有想過以餅狀圖的形式展現關鍵詞極其熱度占比,但因為隻展現TOP10而不是全部,是以餅狀圖并不合适,最後選擇了條狀圖,頁面也整齊好看。要展現熱詞熱度走勢的時候,就會讓人直接想到折線圖。由于折線圖隻有兩個變量,最後還是選擇了将熱詞本身作為不變量,呈現單一熱詞的熱度走勢,由使用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熱詞。
讨論過程:
心得體會:
肖寒:
這次是我大學生涯以來第一次結對程式設計的開始,從書本上看到的結對程式設計遠不如自己體驗來的實在。雖然這一次還沒有開始程式設計,但是有一個好的隊友對于工作總是事半功倍。例如這一次的項目是做一個給小白的論文檢索平台,那麼剛開始在讨論之前我也有構思到底使用者需要什麼,什麼樣的平台适合這一類使用者。但是在讨論過後發現兩個人的思路确實比一個人的寬,感覺對使用者需求和平台設計的更加順暢。同時這一次的實踐也學習了原型模型設計,其實之前我就對PM感興趣,也了解到PM需要原型模型設計這一項技能,是以這次實踐帶給我的收獲很多。
黃隽芊:
之前的幾次作業都是個人作業,說實話會感覺到一個人作業的疲憊跟力不從心,自己一個人的作業也總想好像可以拖到最後一刻再完成也沒有關系,是以過去的幾次作業都讓人非常地疲憊且實作時間非常長。在這次結對作業中,我充分感受到結對作業的好處。比如說兩個人的讨論讓人更加有熱情,覺得作業這件事情更加有趣,而不是一個人孤獨的乏味。再者說兩個人提前确定好分工和完成時間,確定時間在自己這裡不會一拖再拖,進而達到更好的效率。并且結對作業有種和你的朋友并肩作戰的感覺,心理上的壓力會小很多。碰到問題共同解決,更不怕遇到問題,更願意解決問題,更容易完善問題,都是我在這次結對作業中感受到的優點。并且遇到一個好的戰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兩個人都好,那麼就能實作我如上所述的優點。但是如果遇到不停拖沓,不完成任務或者不願意解決問題的隊友,那麼可能反而會讓進度變得更慢,讓作業變得更難。
評價:
黃隽芊同學平時做事認真負責,而且日常溝通交流起來也十分愉快,是以這次結對作業布置下來我們就順利結對了。在這一次結對項目中我們兩個通過QQ語音來對這一次的題目進行細緻的分析與分工。先對案例進行大緻分析,得到差不多統一的意見後開始對NABCD模型和原型建構進行分工,期間通過墨刀這個線上編輯的平台可以看到對方的成果,并且可以及時提出修改意見。總體合作非常愉快,黃隽芊同學是個認真負責的好隊友!
由于本人和肖寒同學是舍友,是以很快确定了結對關系。肖寒同學在本次作業中積極認真,開始準備作業時她積極讨論,認真查閱資料,我們之間産生了熱烈的溝通,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在确定完分工任務後,肖寒同學在作業過程中積極交流問題,回報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并且很快将她負責的部分完成。總體來說,肖寒同學是一個非常可靠、積極友好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