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福州大學2017-2018學年軟工實踐經過一個學期,為了調研上課情況,更好的疊代更新本課程,共設計包含15個問題的調查問卷,經過兩個星期的收集,共收集到福大三個班級有效答卷43份,現将統計結果公布如下:

1. 請問你平均每周在課程上花費多少小時?

同學們平均花費時間為19.0122 小時/周,約為 3.8小時/天(工作日)。按照一門課程持續14周來計算,同學們本學期投入在軟工上的時間大約為270小時左右。

下面是平均用時的分布圖,橫坐标為每周用時的區間,縱坐标為落在該區間的人數,可以看出相對而言整體是以20為中心,呈對稱分布的,其形狀與正态分布相似。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2. 相信每次作業都帶給了你不小的收獲,請評估一下每次作業後自己達到的水準

10: 從未有過團隊協作的經曆,會編譯與運作較小規模的程式,擁有基本的程式設計能力;

30: 掌握軟體工程的基礎理論,會運用基本的算法解決實際問題;

50: 已擁有軟體工程基本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有團隊協作的經驗,會使用源代碼管理軟體,可以獨立維護千行量級的項目,可以通過一般企業的面試;

70: 具有經實戰考驗過的程式設計技能,有充分的團隊源代碼管理經驗,會建構并維護複雜項目,精通至少一門語言的使用,可通過最高水準企業的面試

80: 可以像專業人士一樣自如地運用,能發表非常權威的技術部落格

100: 全面精通理論和實踐,能創造大幅提高生産力的工具,成為公認的專家。

在去掉一些不合理結果後,從調查資料來看,大部分同學在團隊β階段後都能達到50以上的水準,即達到“可通過一般企業面試”的水準,并可以“獨立維護千行量級的項目”。

同時可從圖中發現,團隊α階段是大家普遍認為進步最大的一個階段。而團隊β階段中大家的個人能力增長并不如α階段,一方面可能是因其沖刺持續時間較短,僅有5天,未能讓大家充分體會團隊合作的氛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個人能力的提升與付出并非是線性關系,越到後期,個人能力階級的提升相對而言就越難。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如果将課程結束後自我評價水準分區間統計,則得到下列不同分數段的能力進階圖。不難發現,相比于水準低一些的同學而言,雖然都在課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但水準較高的同學每個階段的提升都會與前者拉開一定差距;在課程結束後,高與低水準之間的差距竟能達到一倍有餘,可謂是量變引起質變。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3. 如果有學弟學妹打算選這門課,來征詢你的意見,你會怎樣說?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并沒有同學對本課程持負面态度;将近91%的同學對課程持肯定意見的,48%的同學表現出堅定的支援。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4. 相比于其他課而言,你覺得這門課的教學方法如何?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僅有1位同學(調查樣本為43人,計算百分比時會四舍五入)對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77%的同學對課程的教學方法表現出了贊賞。

6. 如果讓你給本門課程的助教打分,你會打多少分?(滿分為5分)

參與打分的同學有:

  • Z班同學 27人(助教劉乾、汪培僑)
  • K班同學 6人(助教謝濤)
  • W班同學 10人(助教李娟、卞倩虹)

幾位助教的得分如下圖所示,助教們得到的評分還是較高的,助教們非常欣慰:)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7. 請對上課前後各項技能的水準進行評估(滿分為5分)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從圖中可以看到:

  • 在課前,同學們自認為水準最高的是“程式設計語言的熟練程度”,滿分為5分的情況下,該項達到了2.05分左右。
  • 在課後,同學們自認為水準最高的則是“按照品質要求,按期完成任務”,團隊意識得到了強化與訓練。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水準增幅(增幅=課上增加的水準/原水準)最大的三項是“對軟工整體的了解”,“項目管理,規格說明書”,“需求分析,典型使用者,場景,創新”,分别達到了115%,100%與90%左右。而增幅最小的則是程式設計語言的熟練程度,這也印證了一點:軟體工程不教程式設計語言。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如果按照絕對增量來排序,最大的三項依然是“對軟工整體的了解”,“需求分析,典型使用者,場景,創新” 與 “項目管理,規格說明書”,分别達到了1.472,1.278與1.25。絕對增量最小的依然是程式設計語言的熟練程度。

對比水準增幅圖與絕對增量圖,增量最高的技能和增量最低的技能是保持一緻的,不同之處在于中間各項技能所排次序。絕對增量圖能更好地展現整體的進步水準(滿分為5分),而增幅圖則能更清晰地展示出課程對各項技能的鍛煉程度。

7. 你是否認同 “下一屆仍應該強制實行組員跳槽制度”?

在跳槽制度的問題上,大家整體表現出了中立的态度,與之前群内表現出的“嚴重抵制”的态度有所不同。也有部分同學在個人總結中明确表示跳槽制度并非想象中的那麼殘酷無情,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是以建議棟哥明年依然堅持實行跳槽制度。

[福大軟工] 期末問卷調查

8. 結合助教本學期的表現,對本門課程的助教有哪些建議?

去掉 33 個誇獎贊美的評語後,篩選出部分建議如下:

  • 我覺得兩個助教學長都很棒呀,建議的話就是希望能經常看到學長細緻的點評,收到部落格園回複通知的時候都超開心的(不過想想工作量也是真的很大哇)
  • 換人制度上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
  • 助教已經有提供一些部落格連結,希望可以多一些
  • 可以多給同學一些建議
  • 希望能夠分享一些比較有用的經驗,比如工具等
  • 可能,更加相容多平台評測會更好
  • 需要綜合考慮全面學生,有針對性的激發部分同學的興趣
  • 節奏可以慢一些
  • 評分效率可以提高
  • 可以嘗試多一些輔導

大家對助教的建議普遍都立足于希望有更多的建議與輔導上,這一點明年的助教工作會根據同學們的回報做出适當調整。

9. 在軟體工程實踐中,最讓你感到驕傲的一件事是什麼?

  • 把全組氣氛一直都維護的比較好,一起努力一起上進,而且即使是代碼量最多的隊友也在部落格說沒怎麼熬夜,就覺得特别的自豪辣
  • 做出了一個自己有參與在内的軟體
  • 算法 後端
  • 沒讓團隊垮掉
  • 孵化了一個項目
  • 帶領一個八人的團隊完成一個項目,并且協作都比較順利,沒有出現大問題
  • 感受到以前覺得很難的事,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 能獨立完成個人作業
  • 做完了團隊項目
  • 為自己組産品的誕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 小組作品
  • 第一次進行團隊合作
  • 做了一個APP
  • 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 自己寫成了一個應用
  • 團隊在磕磕碰碰中也弄出了一個比較滿意的項目
  • 寫的界面得到隊友和圍觀群衆的贊美
  • 通過學習一步步完成團隊項目
  • 可以獨立編寫一個功能或界面
  • 成功做出一個APP,雖然bug還多
  • 做出的程式,參與的答辯
  • 熬夜哈哈
  • 完成了項目的基本功能
  • 最終在規定時間内學習了完全不了解的後端,完成組長布置下來的任務
  • 帶領隊伍完成了android和web兩個端,樂于聽到其他組說"為什麼他們兩個端完成度都這麼好,而我們一個端都快累死了"
  • 一起看日出
  • deadline前熬夜見到淩晨五點的福大
  • 完成一件作品
  • 我堅持下來了
  • 學會了一門android語言,git操作
  • 一起完成app
  • 團隊互相了解,共同努力,一起完成
  • 作品展示
  • 學會了好多東西
  • 結對項目的順利完成
  • 各方面能力的鍛煉
  • 學習到了很多新知識,感到很充實
  • 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務
  • 入門了安卓開發

10.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你覺得老師和助教所做事情中,讓你最不能忍的是哪件事?

  • 小組換人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
  • 換人
  • 寫一些無關緊要的部落格
  • 國慶臨時布置任務
  • 小組換人
  • 開始的程式難度太大
  • 沖刺時間比較趕
  • 太随便的小組換人
  • 暑假和國慶布置作業
  • 部落格多。
  • 結對的作業,時間有些尴尬,内容可能隻有一個人寫
  • 時間安排
  • 向其他小組提問,每組三個問題太多了
  • 放長假時布置作業
  • 被加人
  • 作業太多了,把我的平均上床時間往後推了起碼2個小時
  • 部落格作業有點多
  • 換人确實沒有什麼必要
  • 提前布置作業

從同學們的回報來看,有意見的同學中大部分都是對換人一事存在異議;除此之外,大家抱怨較多的是“在國慶節布置結對項目”這件事。這件事課程團隊也已進行過商讨,明年會避免在節假日期間布置結對程式設計此類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務。還有少部分同學提到沖刺時間較趕,明年會考慮加長β階段的沖刺時間。

11.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你覺得來年老師和助教應該再做些什麼事情?

  • 注重培養測試和預規劃的能力吧,不要變成想到哪寫到哪的随意開發
  • 小組換人再多花點心思根據每年不同的情況作出合理的調整(比如今年beta時間太短 換人的弊端大于收獲)
  • 别換人了
  • 課時可以再多一些
  • 我覺得可以考慮減少某些部分的工作量,然後把時間多留給Alpha和beta的沖刺。
  • 難度不要太大
  • 分好該讨論和該規定強制的内容
  • 在系統設計時,給出例子
  • 溝通交流,對每個組的了解不僅僅在部落格上面,組隊要重視,自行組隊不是很好
  • 能找到一個有效的評價軟體的方法
  • 分享debug的經驗
  • 在選課之後就讓學生去自學一些基礎必備技能,比如android studio
  • 多與同學交流
  • 主要是時間的安排上面吧
  • 探索更新的授課模式
  • 對于小組的支援方面,小組如果是随機配置設定,這樣是不是更加考驗參與者的能力。
  • 增加小組間的交流
  • 适當修改不足之處
  • 比如給出項目課題更專業的意見?争取讓每個組都能做出“偉大”的産品
  • 讓同學學習更多實際有用的工具
  • 更注重團隊建設
  • 對學生更嚴格

大家對課程團隊的建議主要可以分成三條:

  1. 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實行小組換人制度,如果時間太短最好不要換人。
  2. 應減少前面部分的工作量,壓縮出時間留給團隊沖刺;
  3. 重視小組内的團隊建設,增加團隊間的交流,針對項目課題給出專業的意見。

調查總結

  1. 本學期的學習中,老師與助教都能看到同學們的努力,平均每周要花費19小時左右,尤其是一部分同學在每周需要上10多門課程的情況下都能堅持下來,實屬不易。向在課程中善始善終的同學表示祝賀!
  2. 大部分同學們對這門課的教學方式還是非常認可的,也都願意推薦本課程給學弟學妹。同學們也從課程中收獲了許多成就。
  3. 從同學們對助教的回報來看,明年助教應該再多給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多分享一些團隊項目中用到的工具等經驗。課程團隊在換人與沖刺時間把握上應有更細緻周到的考慮。感謝同學們的回報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