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建立初期,國力尚未安穩,匈奴見有機可趁,經常騷擾中原邊境。漢高祖見國庫虛空,兵力不強,又還有内亂沒解決,就隻能采取和親的方式,與匈奴維持表面平靜。
影視劇中“公主和親”的橋段與漢高祖時期的事實大相徑庭,漢高祖時期“和親”人選大多是一些宮女或者下層婦女,封了公主的頭銜再送去和親。匈奴心裡也有數,隻是貪圖随之而來的财富而已。兩廂情願下,漢朝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

到了漢武帝時代,打不過就和親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漢武帝三次攻打匈奴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此異族不敢再犯,和親也變成了一種互建友好關系的象征,變成了安撫匈奴的意思。
漢武帝是如何發展軍隊的?為什麼霍去病能夠封狼居胥,做到漠南無王庭的地步,而漢高祖時期軍隊還要被匈奴追着打呢?
一、有錢才能打仗
漢朝建立之初,由于秦王暴政,再加上農民起義,國家百廢待興,已經拿不出多少錢來打仗了。漢高祖隻能選擇無為而治,修養生息,靜侯時機。
一直到後來的文景之治,漢文帝和漢景帝勵精圖治,國家漸漸富裕起來。漢武帝上位之時,已經擁有了打仗需要的巨額錢财。
有錢就好辦事。可以開始招兵買馬了。
以前中原對戰匈奴,基本是中原的步兵對戰匈奴的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戰争輸赢都不用打完才知道,基本高下立見。
漢高祖一開始對戰匈奴,則組建了約2萬人騎兵部隊。原本是信心滿滿攻打匈奴,豈料匈奴是示弱給漢高祖看的,等漢高祖帶兵出征之後,匈奴發動十萬大軍,直接将漢高祖打傻了。
好在漢高祖旁邊的張良妙計頻出,才讓漢高祖有驚無險回到了長安。這對漢高祖來說是奇恥大辱,從此之後漢高祖就很注重騎兵的培養。
從一開始的兩萬騎兵,再曆經漢文帝和漢景帝之間的發展,最終漢武帝鼎盛之時,國家的騎兵規模可到達十萬到二十萬的區間。期間霍去病和衛青兩大将軍各執五萬精銳騎兵。
騎兵所向披靡的“武器”離不開馬匹,等國家有錢了,就開始大量飼養戰馬。漢朝的民間,特别是西北地區,培養了大量的優質戰馬。漢武帝時期國家的戰馬高達四十萬匹,每一匹都毛色發亮,神俊飛逸,馳騁在戰場上,要比匈奴的戰馬還好上一個層次。
二、師夷長技以制夷
騎兵的培養,是漢軍取勝的關鍵。漢武帝培養騎兵的方法與衆不同——向匈奴學習,用匈奴的戰法打敗匈奴。
漢武帝命人找來了許多英勇的匈奴騎兵,花大價錢收買了他們。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些匈奴人在錢的推動下,将匈奴騎兵的訓練方法毫無保留教給了漢室的軍隊。
漢朝的騎兵日夜苦練,曆經四年時間才造就了一支鋼鐵騎兵隊。騎兵隊完全學會了匈奴騎兵那一套,并且青出于藍,更勝于藍。
兵器到位,不能缺少的還有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大将軍的兵法加持,如果沒有這兩位将軍,漢武帝滅匈奴也許不會這樣勝利。
衛青和霍去病的軍隊戰法可以說是大相徑庭。
匈奴的打法基本就是運動戰,避開敵人的主力、引誘敵人深入,再優勢兵力逐個擊破、速戰速決。他們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在大草原上分散駐兵,主動進攻、靈活性強。
這種戰鬥模式霍去病爛熟于心。霍去病的軍隊機動性能強,能快速移動并誘敵深入,再精準打擊匈奴,經常讓匈奴軍隊吃不了兜着走。
衛青的軍隊沒有霍去病這樣大膽,但勝在求穩。在他沒有橫空出世時,中原對于匈奴的戰争少有勝戰,但衛青出現後,漢朝對于匈奴的戰争就沒有輸過。是衛青訓練了第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才有了漢朝對于匈奴屢戰屢勝的輝煌戰績,而他也立下了七戰七捷的戰績。
有人會想,如果有這兩位能封狼居胥的英雄将軍出現在漢高祖時期,是不是就可以改變漢朝開國時的困局。其實這個假設很難成立,如果衛青和霍去病真的出現在漢高祖時期,也很可能落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
英雄永遠是時勢造就的。但将軍生在沒米沒糧的時代,隻會空有一身封狼居胥的本領,卻無法造福家國。
三、武器精良,不赢都難
談戰争離不開武器。漢武帝時期,對于匈奴作戰的成功,還離不開武器的制造和改進。武剛車的橫空出世,便是為衛青在漠北決戰揭開了重要的一幕。
武剛車是由古代戰車改進的,長4米6,寬3米2,車身上有牛皮甲,還裝上了盾牌作為掩護。車身上還有射擊孔,騎兵可以在盾牌後通過射擊孔向匈奴射擊。
這樣設計下的武剛車既能夠用來輸送糧草和傷兵,又能夠應用于作戰,一舉兩得。其威力相當于現代戰争中的坦克了。
衛青在漠北決戰時,遇到了單于的匈奴主力軍,衛青就是急中生智,運用武剛車形成堡壘掩護自己,向匈奴主力軍進軍。再用五千騎兵以運動戰擾亂匈奴的部隊,最終兩翼包抄了匈奴,才取得了這場戰争的巨大勝利。
除了武剛車,還離不開環首刀和弩箭這樣的長距離殺傷性強大的武器。
環首刀是冷兵器時代中最具華夏文明風格的一種武器代表。對于匈奴的騎兵作戰中,使用劍的優勢不大,在馬背上或者精神戰鬥,都不利于劈砍敵軍,而且很容易被折斷。當環首刀能很好解決這種情況,且經過改造之後,殺傷力比劍要大。
有些環首刀長度高達一米,甚至是一米二,在戰場上匈奴避之不及,經常人還沒到跟前,就已經死于刀下了。
弩箭的精進更是漢軍的大優勢,當時漢朝的弩箭已經領先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多。弩的射程是弓的三倍以上,而且當時的醫學技術很落後,一旦被弩箭射中,便很難再縫合,隻能命喪黃泉。
箭雨則更是令匈奴膽戰心驚,鋪天蓋地下來,漢軍開局就赢了一半。
這幾樣武器直接将漢軍的作戰能力提高了幾個等級,再加上國家富裕,能夠支撐住戰争所需,霍去病和衛青等名将的問世。種種因素,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為了整個漢朝最震撼人心的口号!
文/小羊
參考資料:《漢朝與匈奴,如何“纏鬥”三百載》,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