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高校黨委書記集體述職,隻為做好一件事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1月15日,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舉行2021年度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會議。全省160所高校的黨委書記展示黨建經驗,并現場評議評分。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高校要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改革難題,推動學校實作高品質、内涵式發展。”省委教育工委有關負責人說。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廣東高校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黨的百年偉大奮鬥曆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以‘紅色中大’為主線,深入挖掘和展現學校曆史文化中的紅色基因,将光輝黨史和一代代中大人的事迹結合起來。”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林東偉介紹,該校舉辦“詩樂黨史”草地音樂會,重新排演音畫詩劇《中山情》,推出《中大紅色檔案》專題視訊,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介紹,學校組織宣講“騎兵”,打造“紅色音樂黨課”等特色線上課堂,推出“紅色暨憶”“黨史淘金”系列微視訊,讓黨史學習教育“有聲”又“有色”。以黨史專題思政課、港澳台僑學生“黨史故事彙”展演活動、國情教育研習營等特色實踐活動,增進港澳台僑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

珠海科技學院創作早期中國勞工運動領袖林偉民的首部文藝作品《你從那裡走來》,策劃《少年》主題音樂短片,持續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學校堅持把黨的上司貫穿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和教書育人全過程。”該校黨委書記廖立國說。

全省高校高度重視“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将其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

廣東高校黨委書記集體述職,隻為做好一件事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胡欽太介紹,該校部署推動“十件發展大事”“十件民生實事”落實率達100%,包括舉全校之力建設揭陽校區、大力推進智慧廣工建設、實施校園提升計劃等,一系列民生實事讓學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準得到提升,切實增強師生的幸福感、獲得感。

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啟宇表示,堅持以“活”的形式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其中“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累計辦實事344項,完成重點民生項目34項,解決了師生的“急難愁盼”實際問題。

“‘我為群衆辦實事’6項重點民生項目全部完成。”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葉飛松說,“解憂雜貨鋪”為師生提供一站式服務,增強師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師生持續課前5分鐘學黨史,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全覆寫。

以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

黨建是引領高校高品質發展的動力。

“學校聚焦‘深度融合’抓強黨建,引領事業全面發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隋廣軍說,該校内涵式發展取得重大進步,升格為廣東省高水準大學整體建設高校,新增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總數位居全國外語類院校并列第一,社會科學總論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汕頭大學黨委書記姜虹介紹,學校建構黨建業務融合發展體系,增強黨建引領力,臨床醫學、工程學、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态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新增3個博士學位點和5個碩士學位點。

華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黃兆團表示,學校堅持黨管大事,協同推進“雙一流”和“沖補強”建設,為新一輪高品質發展謀好篇、布好局、起好步。加快推進南海校區建設,高位高效推動汕尾校區建設,形成一校三地四區協調發展、共建共融的辦學新格局。

作為新型高水準理工科大學示範校,東莞理工學院在“十四五”實作良好開局。該校黨委書記成洪波說,過去的一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建設機關,入選廣東省高水準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增至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增至11個。

高校黨委要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作用。

“持續用高品質黨建成果促進學校實作高品質發展。”嶺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劉明貴表示,該校重點培育18項基層黨建經驗與成果,推動基層黨建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實施“基層黨組織書記素質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培育10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

韓山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幸小濤說,學校持續開展黨建示範建立和品質創優工作,實施“書記項目”“對标争先”和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強發展黨員政治把關,全年發展師生黨員993名。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黨委書記王永雲說,學校黨委書記兼任副校長,董事長、校長兼任黨委副書記,黨員校上司進黨委班子,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過去一年成立了6個二級學院黨委,從26個黨支部調整設定為38個,并發展黨員315名。

“學校以黨建為引領,攻堅克難,籌建廣州交通大學。”廣州航海學院黨委書記、校長鄒采榮說,目前,用地征拆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完成設計招标,并開展施工招标。

貢獻抗疫的“大學力量”

2021年省内外多地發生疫情,廣東高校師生成為抗疫主力軍之一。

廣東高校黨委書記集體述職,隻為做好一件事

“學校全力服務地方疫情防控。”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介紹,學校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優勢,在東莞、湛江出現疫情時提供心理咨詢、流調援助、核酸檢測等服務,為取得疫情防控勝利作出貢獻。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在抗疫中,廣東高校基層黨組織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其中,南方醫科大學在2021年先後組織3萬多人次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為助力打赢本土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力量;廣州中醫藥大學及附屬醫院全年派出專家超100人次支援全國7省份抗疫,派出醫護人員超4600人次支援全省抗疫,黨員沖鋒在前,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2021年5月廣州出現本土疫情,廣州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黨委組建由黨員幹部、業務骨幹組成的“外出支援核酸檢測隊”“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和臨時黨支部支援廣州疫情防控,該校黨委書記唐小平透露,此次疫情中,學校有1627名黨員,97支支援隊、突擊隊,12個臨時黨支部投入抗疫工作。

廣東藥科大學黨委書記劉晟介紹,學校派出醫務人員1200多人次支援廣州抗疫工作,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急救技能教育訓練等50場次,青年抗疫突擊隊獲評優秀抗疫志願組織。

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

廣東高校黨委書記集體述職,隻為做好一件事

高校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東高校不斷根據實際需求,主動尋求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緊密相連。

華南農業大學組建“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校内科研特區打造高端智庫和服務平台。該校黨委副書記鐘仰進說,學校持續開展廣東—貴州東西部協作、“3+1”對口幫扶清遠連南縣和定點聯系幫扶惠州惠東縣工作。服務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深入推動嶺南現代農業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建成廣東省畜禽種質資源庫,儲存近10萬份的種質資源遺傳物質。

“黨建引領,改革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駱少明說,學校聚焦更名大學、申請博士點、學科影響力提升“三大工程”,不斷取得新突破:5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3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項,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惠州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彭永宏介紹,學校推進“黨建+鄉村振興”,參加組團結對幫扶惠州橫瀝鎮鄉村振興工作;組建科技特派員團隊25個,深入粵東山區開展技術服務,推廣科技成果12項;校地共建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助力5鎮30村建立鄉村治理示範村。

加強産教融合,才能更好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杜安國介紹,學校推動與華為等知名企業共建4個産教科聯合中心,産教、科教深度融合,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自科項目29項、社科項目25項。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林洽生說,學校啟動實施“工匠示範計劃”,在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平台上,充分發揮黨員身份的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對學生的培育作用。

【記者】吳少敏 馬立敏

【作者】 馬立敏;吳少敏

廣東教育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