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期間,有網友發帖稱,江蘇省鹽城東台地帶泥濕地景區,有大量遊客在鳥類保護區的海灘上,取浪。不過,遊客觀鳥,卻被景區保安勸阻,稱"觀鳥不能在這邊的海灘上"引起了網際網路的争論。不少網友和觀鳥愛好者認為,遊客過多、環境嘈雜的情況不利于景區珍惜鳥類的栖息地,質疑景區是否準備将保護區改造成追趕區。
對此,景區遊客中心相關負責人回複紅星報稱,景區沒有計劃将保護區改造成遊樂區。鳥類保護區一直禁止遊客去海灘。國慶期間情況過大,難以控制,後期将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遊客的環保意識。

遊客進入鳥類保護區
網友質疑:
遊客湧向保護區追趕鳥類
10月5日下午,觀鳥愛好者蕭山(化名)和朋友來到位于帶泥景區東南側觀鳥體驗區觀鳥,但被現場保安攔下,告訴他們"觀鳥不準下樓"。保安還告訴他們,"景區據說是原來所謂的鳥舍海灘造海。希爾和朋友發現,在"沒有觀鳥者去海灘"的地區,有大量的遊客沿着海灘去抓海,撿貝殼、螃蟹、魚等。蕭山的朋友在朋友圈寫道:"從去年起沒讓海灘的标志豎立起來,我們一直在這裡遵守規則,不在海灘的這一區域,為什麼要用雙重标準對待呢?""
蕭山的朋友釋出的朋友圈的螢幕截圖
從《帶泥風景區規劃》中可以看出,在山上和朋友去的2号和3号觀鳥體驗區中間,有一個"海遊樂區"供遊客捕捉鲈魚等活動。遊樂區兩側的觀鳥體驗區毗鄰鳥類保護區,通常隻對觀鳥者開放,不向海員開放。山上提供的現場照片在觀鳥體驗區周圍顯示"鳥類保護區,沒有海灘"的标志,兩端都有警戒線。警戒線内,許多遊客正在玩耍。"2号觀鳥區已被遠洋軍占領。希爾說。
帶狀泥漿景區規劃
10月6日上午,蕭山和朋友們再次來到泥景區。希爾告訴紅星新聞,在.m 9點左右,他和一位朋友在海灘上看到一個更大,更突出的"禁止海灘"标志。然而,上午10點40分左右,當希爾和他的朋友們再次回到這個地方時,他們發現警告标志不見了,周圍隻剩下幾個較小的标志,是以他懷疑風景名勝區已經将它們移走了,以配合"裝修"。
希爾還告訴紅星記者,他的朋友去年通路了條紋泥風景區,覺得追趕區的漁船聲音太大,有人放飛了無人機,擔心這些因素不利于鳥兒休息。
另一位網友小王在國慶節前不久參觀了帶狀泥風景區。她說,觀鳥區附近有玻璃房,在兩個小時内,她和一個朋友看到兩隻鳥撞到了玻璃上。她向從業人員反映了情況,從業人員表示他們已經購買了防撞貼紙。
景區玻璃屋
在風景名勝區撞到玻璃後摔倒的鳥
此外,一位在泥漿大小的景區觀察勺嘴蛞蝓的長期觀鳥者告訴紅星新聞,遊客在核心區域附近被稱為"10,000英畝"的區域的遊艇上釣魚,擔心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勺嘴蛞蝓等珍稀鳥類的栖息地。
據新華社和中國新聞網報道,2019年7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将中國的黃(玉)海候鳥栖息地(一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在遺産地一期,江蘇鹽城市帶泥城自然保護區、江蘇東台帶泥濕地保護塊、江蘇東台高泥濕地保護地均位于帶狀泥區内或周圍。
據微信公衆了解,帶狀泥漿保護區是世界上隻有600種極度瀕危物種的家園。今年9月22日,在東台帶泥濕地發現1164種珍稀綠腳。學術界普遍認為,全球小綠腳的人口不超過1000人。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上公布的地圖,大部分泥漿大小的景區都位于世界遺産的緩沖區,緩沖區的東部毗鄰帶狀泥世界遺産。
正如紅星報記者在教科文組織網站"中國黃(黃)海候鳥栖息地(一期)"頁面上看到的那樣,條目中的"保護和管理要求"指出,自然遺産保護區附近的旅遊區域需要與保護區分開,并采取了具體措施確定保護區邊界高于海水高潮線, 同時恢複更廣泛,更高品質的生态系統,以支援遺産地核心心栖息地的保護。
鹽城自然資源規劃局釋出并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的《鹽城黃海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18條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為列入黃海濕地名錄的黃海濕地設定保護邊界标志, 說明濕地名稱、保護等級、保護範圍、管理機關及其聯系方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毀損、變更或者移動黃海濕地保護邊界标志。
《條例》第二十條規定,除法律法規明确規定外,在《黃海濕地名錄》所列重要濕地的保護範圍内,禁止擅自引進外來物種或者放生動物、捕獵野生動物、撿雞蛋、破壞野生巢穴。
景區響應:
禁止去海邊取海,景區改造也沒有計劃
針對網友反映的情況,紅星記者緻電泥景區遊客中心。泥景區營運部門從業人員向紅星報證明,景區内的"觀鳥區"位于海的漲潮線内,漲潮時該地區将有大量鳥類覓食,根據規定屬于保護區範圍。保護區一直禁止遊客去海灘。觀鳥區允許普通遊客通過相機、望遠鏡等裝置在區域邊緣觀鳥,不允許海灘捕海、撿貝類等行為,也沒有計劃将保護區或觀鳥區改造成海邊。
從業人員說,從景區2号停車場到潮區大約400米之間,有小徑。在小徑附近的海灘上豎立了大型警告标志,後來由于漲潮而被海水沖走。結果,景區在路堤上焊接了"不要下山"的标志,但被許多遊客忽視了,因為它不像以前那樣引人注目。通常,海灘上的遊客不多。國慶節期間,景區客流量激增,不少遊客從小路邊直接下海灘。"當很多人過來時,有時他們不會回頭。"遊客人數的激增真的不是我們計劃好的,"這位官員說。
鐵杆和石坡,位于風景區東側的觀潮區旁邊
該負責人表示,網友指出,"玻璃屋"為潮區多功能廳和咖啡店。大約一年前,鳥類被發現撞到反光玻璃,然後用窗簾栅欄處理玻璃的反射,防止鳥兒撞到它,"沒有這樣的問題。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
網民小梅經常在帶泥自然保護區旅行,曾與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合作研究濕地和鳥類科學。小梅告訴紅星新聞:"泥濕地的保護面積約為858平方公裡,允許遊客進入和體驗的範圍約為5平方公裡,占總面積不到1%。而海灘讓遊客體驗沒有建築物的海灘,遊客到海灘後盡量控制時間,鳥兒覓食後1小時。"
小梅說,國慶期間,大量遊客湧向海灘,在平時并不常見,"平時人很少,而且每天的潮汐時間也不同,有些遊客不能來海灘,看風景也就走了。海灘上有海灘過境點和保安人員,以防止遊客走得太遠或越界。"
小梅繪制的藍線右側的圖表是一個管理更嚴格的區域,對遊客的限制
按照小梅的描述,有一個從北向南延伸的狹窄區域,在泥景區的東側面向大海。該區域在靠近内部的一側有一個保護鍊,位于石頭堆疊的斜坡下,行人難以進入,并且管理更嚴格。保護區有兩個南北大門,由保安人員守衛。隻有當攝影師或研究人員出示相關檔案或将其報告給景區管理時,才能通路。
小梅回憶說,在觀鳥區和更深的自然保護區之間沒有看到任何警告标志或警戒線。但她認為,在經常被水沖刷的海灘上放置警告标志、警戒線或大門可能行不通。此外,泥濘的海灘非常滑溜,難以行走,普通遊客可能沒有足夠的體力去保護區深處栖息着大量鳥類。"我和北京林業大學的一位教授一起去海灘數着保護區裡的鳥,花了兩個小時才在黎明前走出300米大關。"小梅說。
官方回應:
沒有注意到,如果存在禁止,則應禁止
10月11日,紅星報記者緻電鹽城濕地與世界自然遺産保護管理中心。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按照《自然遺産公約》的原則,對遺産地的保護措施,也強調在不影響自然環境的情況下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普及環境概念和科學知識。是以,緩沖區内允許進行某些活動,如旅遊、科學和教育。
從業人員認為,景區建成後,保護區的監管更加嚴格,禁止遊客進入保護區核心區,沒有放松監管,開放核心區旅遊的趨勢。然而,遊客經常撥打市長熱線,抱怨景點不允許遊客進入海灘。是以,鑒于人民的意願,政府同意開放有限的區域供遊客參觀。從業人員說,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現象,但如果存在這種現象,就應該禁止,以回應觀鳥者提到在"10,000英畝"區域的遊艇上釣魚。
關于國慶期間的情況,從業人員表示,鑒于景區和保護區長期未建立,缺乏相關經驗,很難實作完善的管理。政府部門将與景區合作,使管理更加科學合理。
專家意見:
保護區的管理應嚴格遵守既定法規
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鳥類生态學專家馬志軍教授告訴紅星報,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規劃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根據要求對不同區域進行不同層次的管理。遊客在鳥類覓食區撿拾海灘生物的行為可能與鳥類活動相沖突,但也要考慮遊客撿拾的規模和數量等,經過現場檢查後,可以分析具體問題得出結論。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鳥類學和保護生物學長期教授張正旺教授告訴紅星新聞,勺嘴蛞蝓通常害怕人。如果遊客離覓食和栖息地太近,他們可能會幹擾他們的活動。在保護區附近舉行嘈雜的活動,釋放無人機等是不合适的,應避免。
觀鳥愛好者觀鳥愛好者認為,以科學為目标的旅遊活動值得推廣,希望政府能與研究人員和環保組織合作,在保護區附近廢棄會影響生态環境的海洋,開展生态教育活動,成為公衆了解和熱愛自然的視窗。大多數沖到海裡的人都想親近自然,但不合法,政府的引導尤為重要。
事後,蕭山對此事進行了評論,希望能有更理性的讨論,看到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
紅星記者 陳慶軒 實習生 王玉軒
編輯:潘莉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有望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