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說起許世友将軍,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基本都是豪爽、愛喝酒、打仗勇猛等等。但其實,許世友将軍還是一個“武林高手”。

許世友将軍出生貧寒,8歲時進入嵩山少林寺學習武藝,自幼便習得一身本領,其武功造詣自不用說。從戎之後,又在戰場上與敵人真刀真槍的對陣,使得所學本領得到了很好的運用與實踐。

是以,在所有開國将帥中,許世友将軍絕對堪稱是一位“武林高手”,一身硬功夫在軍中罕有人敵。不過,許世友也并非“打遍天下無敵手”,在這位開國中将面前,他就被“撂倒”了!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圖 | 許世友将軍

這事發生在紅軍時期,許世友将軍經常在部隊裡找戰士們比武摔跤,一來可以鍛煉身體,二來則可以增進官兵之間的感情,畢竟習武之人都講究“以武會友”。

有一天,許世友來到一個連隊找人比武摔跤,而且還下了死指令,說誰要讓着他,絕對“嚴懲不貸”。其實,以許世友的本領,别說讓了,就算是全力以赴也未必能赢得了他,正因如此,先後上來好幾個戰士都被他摔倒在地。

許世友屢戰屢勝非常高興,随即便大聲問道:“還有沒有敢挑戰的了?”

就在許世友洋洋得意的時候,一個剛入伍不久的戰士走了出來,說:“首長,我來試試!”

許多戰士見狀,都被驚住了,心想:“連身經百戰的老兵都不是許将軍的對手,你一個新兵蛋子能行?”

許世友一看是個新兵,就沒有将他放在心上,兩人拉開架勢準備開戰了。然而這一次,許世友還真輸了,沒過幾招就被這個新兵摔倒在地上。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許世友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高興地對這個戰士說:“小子,你行,一身蠻力,要是懂得運用些技巧,那你就更厲害了!”

許世友赢了高興,現在輸了更高興,也許是終于找到可以過招的對手了!

這個新兵,名叫“劉飛”,是新中國的開國中将!

劉飛,1905年出生于湖北紅安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當過放牛娃、放排工和茶役,16歲時到漢口碼頭做苦力,練就了一身蠻力。

後來加入紅軍後,憑着一身蠻力和不懼犧牲的頑強鬥志,一路高升,成了紅軍師級幹部。

劉飛将軍一生經曆的戰鬥無數,但讓他一直念念不忘的,還數他在陽澄湖帶領三十六名傷員戰鬥的歲月,當時還有一顆子彈打進了他的身體裡,直至去世都沒有取出。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圖 | 劉飛将軍

那是在1939年,劉飛時任“江南抗日義勇軍”(俗稱‘江抗’)政治部主任。這支部隊剛建立不久,就火燒了虹橋機場、奇襲浒墅關車站,殲滅日軍警備隊20餘人,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震動了江南,引起了日僞軍的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該部從成立之初的1000餘人,僅經4個月的發展,便擴充到了5000餘人,而且武器裝備大大改善,每個班都有一挺輕機槍,每個營有兩挺重機槍,總指揮部還建立有兩個重機槍連,調出支援新四軍軍部和兄弟部隊的機槍近兩百餘挺。

然而,“江抗”在這一帶的優異表現,除了震動日僞軍外,也讓活躍在這一帶的國民黨“忠義救國軍”感到十分不爽,時不時制造摩擦,搞小動作。

1939年9月下旬,“忠義救國軍”終于向我軍發起了進攻。同月24日,我“江抗”部隊與“忠義救國軍”增援部隊在錫東白丹山展開師級規模戰鬥,兩軍互有傷亡。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此役,我軍以傷亡20餘人的代價,斃傷“忠義救國軍”30多人。不幸的是,在指揮部隊進行反擊的時候,劉飛将軍被子彈擊中胸部,受了重傷。

由于當時還是合作抗日時期,為了避免沖突擴大,“江抗”決定将大部隊撤退,将劉飛等幾十名傷病員和十多名醫護人員留在陽澄湖養傷。

當時的醫療條件太差,醫生不敢動手術,劉飛将軍的傷勢日益嚴重,咳嗽見血,時常高燒至昏迷。

最要命的是,日僞軍知道了我軍有一部分傷病員在這裡養傷,于是便對這裡發起了封鎖搜捕。

最後,在老鄉的掩護下,劉飛将軍躺在用門闆做的簡易擔架上指揮傷病員與日僞軍周旋,白天就躺在蘆葦蕩裡隐蔽指揮,夜裡就擡出來救治。

然而,由于缺醫少藥,加上惡劣的環境,很多傷員都患上了嚴重的敗血症,不幸犧牲了。到了1939年10月底,隻剩下了36名傷員。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圖 | 夏光與開國中将劉飛(右)的合影

劉飛心裡很清楚,這樣躲下去不是辦法,于是就千方百計地向上級反映,提出成立“江抗東路軍”的想法,并立即獲得上級準許。

同年11月上旬,江抗東路軍司令部正式挂牌成立,劉飛考慮到自己傷勢嚴重,無法指揮部隊,于是便向上級推薦了夏光同志擔任部隊司令一職,其餘傷勢痊愈的戰士則組成特務連。

不久之後,劉飛便被秘密送往上海治療,但由于子彈距離心髒太近,按照當時的醫療條件很難将其取出,是以醫生決定不做開腔手術,隻進行保守治療。

正因如此,這顆子彈就這樣永遠留在了劉飛的身體裡,劉飛将軍去世前,曾對子女們說道:“我這輩子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财富,但我死後你們可以得到一個禮物,這是你們一生的财富。”

而這個“禮物”,就是身體裡的那顆子彈!将軍的遺體火化之後,那顆子彈便被取了出來,現在還珍藏在蘇州革命曆史博物館裡。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解放戰争時期,“江抗”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劉飛任師長,後來又擔任第一縱隊副司令員。

1948年淮海戰役期間,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将軍在醫院治病,一縱實際上就是由劉飛指揮,勝仗一個接一個。比如在開戰後不久,就将國民黨第六十三軍包圍于窯灣,僅經8小時激戰就将其全殲,此戰創造了一個縱隊(軍)殲敵一個軍的輝煌戰績。

淮海戰役結束後,升任解放軍第二十軍軍長的劉飛又先後率部參加了渡江、上海等戰役,功勳卓著。

當時,随軍記者崔左夫采訪劉飛,但劉飛則表示仗是大家打的,功勞也是大家的,他沒有什麼可說的。但他對崔左夫說:“你可以好好地寫寫二師,這個部隊的基礎是三十六個傷員。”

崔左夫在了解完這個故事之後,激動不已,随即便進行了深入采訪,并以此為素材,于1957年寫成著名的 《血染着的姓名》,一時間在國内引起轟動。

後來,上海滬劇團在采訪劉飛的基礎上,結合這部作品寫出了劇本《蘆蕩火種》。上世紀六十年代,又被改編成了家喻戶曉的現代平劇《沙家浜》,其中男主角指導員郭建光的原型,就是劉飛将軍。

“武林高手”許世友,在軍中罕有人敵,卻被這位開國中将給撂倒了

圖 | 《沙家浜》劇照

然而,當人們将郭建光和劉将軍“對号入座”的時候,将軍卻說:“我不是郭建光”。因為在将軍看來,郭建光身上凝聚了所有“江抗”戰友們的優秀品質,而他不過是其中的一員而已。

繼續閱讀